分享

【作文好玩】我的语文老师系列——姚老师和他的玫瑰花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宝容作品一)

温馨提示:本文约23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绘画书法:梁宝容

【写在前面】

宝容是福州一中2009届的学生,读文科。

宝容喜欢文字不但喜欢读文字还喜欢写文字我觉得她还是颇具文学气质的这篇文章躺在一大沓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教师节刚过不久但是几乎很少有学生写他们的老师——也许是老师不再被学生留恋也许是学生不再留恋老师——于是这篇文章就很突然地也很自然地吸引了我

学生会记住怎样的老师呢

老师把他的学生当作自己的玫瑰花付出关心责任和爱老师不重视学习成绩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生读名著写诗学生也把他当作朋友摘他的眼镜因为他生病而哭泣为他叠千纸鹤

宝容用淡淡的语调叙述着她的姚老师的故事零散的杂乱的琐碎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在读者的心中静静流淌至少我看完之后记住了姚老师也记住了他的学生

她喜欢摇滚乐,2009年,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张楚,更别说会唱张楚的歌了,但我记得在毕业聚会时,她邀请我与她一起唱了《姐姐》。

这以后,宝容去了一所似乎有点小众化的高校,纯英文教学。

现在,她在纽约。又捡起了画笔,她的画里,有那个九岁小女孩的影子。我想,大概,老师已经住进了她的心里。

录其文,愿她在异乡安好。

(宝容的作品二)

老师和他的玫瑰花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身影一直挥之不去。个头不高,戴一副深度眼镜,年纪很轻却有些谢顶。

他是我九岁时的语文老师。

他教我们班的时候,刚大学毕业。人异常随和,也很活泼,班上的孩子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他是班主任,但谁都不惧怕他。常有淘气的孩子趁他不备,一把脱去他的深度眼镜。他喜欢把学校的作文命题变成童话作文,我们很乐意写,常常写了几千字;他在语文课上撇掉课本,给我们朗诵世界名著,《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或者给我们讲彼得大帝、爱斯基摩人的故事;他教我们古诗,“江南何采莲,莲叶何田田……”,还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他甚至教我们写诗,教室后面贴满了我们稚嫩的“诗”:“朦胧诗”“古体诗”,还有打油诗……,我记得有一个同学的诗:“兽以人为食,人以鸟为食,鸟以虫为食,虫以草为食,同在蓝天下,为何互残杀?”他说,这是他从老师教的古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中得到了启发。

老师姓姚,我们都住在城郊火车站旁,我家和他家距离很近。他邀我去他家,我蹦蹦跳跳地去了。他家很简陋,水泥地、砖头墙、木头床,听说是他父亲早年亲手盖的。但我却在这简陋的砖房中发现了天堂:满满一墙壁的藏书!临走时他慷慨借我两本大大的厚书。这两本大书,是我对书画评赏、考古知识以及中华文明史产生兴趣的最初启蒙。

(宝容作品三)

老师教我们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成绩总在年段垫底。

老师痛恶这种应试考试。

一天下午,他迟迟没有出现。

后有消息传来,在骑车上班的途中,姚老师被一辆大货车撞倒了,骨折住院。

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哭得很伤心。

后来听说,姚老师是为了推开一个小女孩,而被撞倒的。

我们常常去医院看他,每周每周地去。我们叠了好多只千纸鹤,叠满了一千只,串在他的病房里。

我常常一个人去看他,他很开心,躺在床上不停地与我谈论书。有一次,他送给我一本《小王子》。他很狡黠,把《小王子》夹在一本很厚的书里。我打开那本厚书的时候,薄薄的《小王子》掉了下来。

《小王子》是我童年时最钟爱的童话书。

(宝容作品四)

老师再也没有教过我们。

他出院的那天,我们对他拼命地鼓掌。可是再也没有人摘去他的眼镜了。

他伤感地对我说:“孩子们长大了,都疏远我了……”

后来他借我们班上一节公开课。他搬来一本大英百科全书,把一节语文公开课变成百科知识公开课。

省里的领导盛赞他。

校长却狠狠地批评他。

有同学说,走出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姚老师哭了。姚老师其实还只是一个孩子。

老师新带了一个班,比我们低一个年级。那个班里的孩子也喜欢他,照例是气氛最活跃的班级,成绩也照常垫底。

小学毕业后,我似乎把他淡忘了……

两年前我在新华书店意外地碰见了他。他依然是矮个子,戴着厚厚的深度眼镜,谢顶得更厉害了。身上的衬衫很旧,穿了一双凉鞋,比起以前,竟显出几分落魄。我叫声“姚老师!”他转头,清楚地记得我,向我绽开明朗快乐的笑。但我们怎么也畅聊不开了……末了,他释然地笑着说:“我来买书。”然后我们匆匆地道别。

我看着他的背影。他瘦弱的身板荡在宽大的衬衫里。我有些酸楚。

老师送我的那本《小王子》,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翻开扉页,在序言的下面,姚老师写给我的话静静地停留。他的字是那么好看,神采飞扬,很有力度。

书中的小王子爱他的玫瑰花,他为她付出过关心、责任与爱。

我觉得,我们就是姚老师的玫瑰花。

(宝容作品五)

周国平曾这样写道:“从沙漠中征战归来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都是如此,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

我相信,在姚老师的心中,是有快乐的源泉的。

几个月前,偶然路过我就读的小学,道路扩宽了,校长换任了。听说姚老师去了另一所学校。

物非,人也不是了。

老师当年推荐给我的晓风书屋却依然卧在街对面,依然是洁白的店面,木质的店门。“晓风书屋”四字墨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简明流畅,风骨傲然。向街的窗玻璃依然一派明亮,透显这宁静的气息,上面摆满了书,仿佛满满地沉淀了岁月的记忆……

 (宝容作品六)

【后记】

今年教师节,我想祝姚老师节日快乐,但怎么也找不到他的电话。从前对他承诺要送他一幅我写的书法,却没有履行,心中很有歉意。借此机会向他——小学时的班主任——姚老师,致敬!

   感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