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视自我须有方——2020年全国卷Ⅲ作文解析及例作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真题重现】

【2020·课标全国Ⅲ】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试题解析】

2020·课标全国卷Ⅲ的作文题旨在探讨一个哲学命题——怎样审视自我?具体而言,就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材料已经给出了探讨的方向。

其一,“我是怎样的人?”

辛弃疾有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回答者,

不仅仅是自己,还应该是他人——也就是题中所说的“镜子”。

其二,“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屈原追求的是“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陶渊明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追求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杜甫追求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不管是怎样的追求,都应该建立在自我审视的基础之上,都应当成熟于对不同“镜子”的观照之中。

其三,“我能做些什么?”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我能做什么?首先应审视自我,了解自我的特点、自我的能力等诸多层面;其次应寻找“镜子”,以镜子为模范,或以镜子为警示;再次,应结合时代的需求,让自己融入时代。正如崔卫平老师所言:“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其四,“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都离不开理想、尊严、充实、乐观、坚韧……

【例作】

拥世界,见自我

福州一中  许瀵译

亲爱的新同学:

你们好!

欢迎你们步入崭新的高中生涯。为了找准新的人生坐标,一幅“自画像”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高三学子,我想在这封信里分享我的一些经验。

孔子曰:“绘事后素。”在绘制自画像之前,我们必须准备好一张白纸,以容纳万事万物。准备一张白纸,意味着告别昨天的自己。无论你们曾经的色彩是绚丽的,还是灰暗的,请将它们放下,不要影响了新颜色的加入。准备一张白纸,更意味着悦纳新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开放包容的心胸,有走出熟悉的“舒适圈”的勇气,有探索未知的热情,方能日日新,又日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自画师也不能缺少镜子。镜子何处寻?自当拥世界。《中庸》有言,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迈出拥世界的第一步,不妨从结交身边的新同学开始。要知身边同学们和你一样,正在筹备着他们的自画像,因此大家彼此观察的眼光是敏锐的。荀子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同学之间的每一句称赞,抑或每一次批评,都可能成为自画像的宝贵素材。

《劝学》有道是:“学莫便乎近其人。”相比于书本的白纸黑字,我们的师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更近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他们自然也是我们绘画灵感的源头活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最辽阔的镜子莫过于社会,最广大的世界莫过于家国。成为高中学生,拥有了更成熟的思想,希望你们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登上家国的高度来审视自己。也许是文艺工作,也许是环保事业,只要加入了对社会家国的点滴贡献,我们的自画像必当更具魅力。

同学们,照镜子是为了下笔作画,拥世界是为了见自我。选择一个满意且合适的自我形象,就可以加以渲染勾勒,使之日臻完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难免会有迷茫。但请记住,拥世界和见自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竭耐心,不懈恒心,不断更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祝愿新同学们能在拥世界、见自我的过程中绘制出最美的自画像!谢谢。

一位高三学子

2020年7月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