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有新篇——高三第一次作文解析及例作

 新用户9793ddzn 2021-10-24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性。神话当中更多的是宣扬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勇于牺牲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学校文学社举办“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专题报告会,你作为文学社的一员,请自选两个或三个神话故事,以“我心中的古代神话”为副标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就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情境化材料作文题,要求以文学社社员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选择两个或三个神话故事谈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其二,以“我心中的的古代神话”为副标题,应扣紧“我心中”,突出个人的感受与认识;其三,要求写发言稿,文章应体现对话、沟通、现场感、对象感、感染力、说服力等,突出发言稿的问题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性”指出了古代神话的价值与意义,“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勇于牺牲个人”则暗含着这道作文题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神话与“文化源头”“民族精神”“文化品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作为文学社的社员,对此又有怎样的认识与解读?对类似问题的思考,将是构思这篇文章的关键。

【问题诊断】

(1)仅复述故事,缺少提炼,所选神话间缺少关联;

(2)抛开材料,大谈神话的作用或大批神话的弊端;

(3)未突出体现发言稿的特点。

【例作展示】

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华夏的图腾

——我心中的古代神话

福州一中高三  林雨荷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本次专题报告会上与大家谈谈我对我国古代神话的认识。

提起中国古代神话,早已长大的我们也许不会再觉得故事情节新鲜有趣。我们早就明白了开天辟地靠的是宇宙的漫长演化而非盘古的“起床气”,月亮上没有液态水更没有嫦娥和玉兔……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有个两岁的孩子让你给他讲个故事,如果有位外国友人请你讲讲中华文化,如果有人问你最早接触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什么,你将如何回答?

我会不假思索地说:“请让我为你讲一个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吧。”

为什么这个答案会脱口而出呢?因为,小时候听的那些神话故事,本以为已经淹没在记忆中,可一旦联系到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便如春草一般在心田蓬勃生长。我朦胧地感到,也许这片春草的种子一直埋藏在心中,我们从来都不曾因它们看似幼稚、迷信而将其忘却。也许,它们已经超越了具象,穿越了时空。

可是,什么是“超越了具象”?我一直在苦苦寻找恰当的定义,直到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这本书里,我见到了很多“陌生的老朋友”:大禹成了水利局的领导,后羿因三餐都是“乌鸦肉的炸酱面”而遭嫦娥嫌弃……好像一切都变味了?等等,仔细读读,大禹还是那么坚韧不拔、勤恳为民,后羿还是有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莽气,他们那份诞生于古老神话中的精气神,哪怕经历了“新编”,仍然以其本来滋味隐藏在字里行间。

原来,神话于中国人民的意识中早已不再是板上钉钉的剧本,而化为了文学中最古老的、最经典的意象,化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启发着人们在文学道路上的更深刻的创作和更浪漫的想象。鲁迅先生写作《故事新编》时,正和他幼时认识的这些“老朋友”在精神上重逢,他的生命正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水乳交融。我想,这便是所谓“超越了具象”吧。

神话,早已不单是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故事,而是中华民族心口纸笔代代相传的文化图腾。也许,最初的神话产生于对自然与生命的不了解,缺乏科学与理性,但传承神话故事从来就与科学普及无关,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浸润和滋养。给外国友人讲中国神话,是用最经典的形象展示最宏大的命题;给后代讲中国神话,是带着他在精神上重走一遍祖先走过的路,再走向他作为华夏儿女的自己的未来。

伴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现在,我们也正在谱写新的神话。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完成之时,到中华民族凤凰涅槃之时,我们定会感激我们的古老神话。因为它们,以及整个中华文明,是我们的血液,是泱泱华夏最灿烂的图腾!因为,有了它们,中华民族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滋养,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才有了万世流传坚韧不移的品性。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认识,感谢聆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