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求品自高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今天皇甫老师的日课,无求品自高。

今天恰好也给各个学习群都发送了关于如不能在每周发送一篇感悟则清理退群的信息。对应到老师今天的日课主题。可能也反应了日常生活中大家处理事情和对待人生的一种姿态。

群里有三种情况:很有意思,继续学习坚持每日写感悟的家长,安静地继续跟着老师的步子日日更新;沉默的家长依然沉默(可能很多加入,但并未关注);还有一种家长认为这样极不合理,认为应该有一个学习领会的过程,还有家长则说自己也在学习,只是不敢随意讲出来。

老师建学习群时,提出了第一个要求,不要单纯点赞,不发投票、段子。可以看出来,老师用心良苦,是真的希望大家能思考,并启动自己挖掘内心深处真切的甚至是触碰到灵魂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去感受到生命,清晰自己每一天活着的姿态,才可能谈去影响孩子。

其实,大家仔细看看,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有好东西,先占上,用不用再说,其实这就是一个欺骗自己的行为,皇甫老师宣布要开通日课群,当天一个群上限500人满了,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又接着第二天开了三个群,但是,经过近一周的日课,发现群里沉睡的人居然占了绝大多数,又想起来老师的话,我宁愿教100头狮子,不愿意带10000只羊。很多人想着,皇甫老师好厉害哦,潜伏在里面,听听课,有吸收,有帮助,其实,这些感叹一下,或者看看的人,是最容易反复的人,因为发出感叹和只是默默看一眼的人,那些东西还是别人的,只有当自己开始有意识地用生命去体会,在生活中不断地磨自己时,才是自己的东西,而老师想收到你的回应也只是想帮你撬开自己的贝壳,露出珍珠而已。

但是,确实让老师伤心了。

面对我们自己时,我们习惯了掩饰自己的懒惰,可以打上很多幌子做借口,看到孩子时,问的第一句话,作业做了吗?问到孩子在班里的情况,我们常常会问孩子为什么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喜欢坐在后排?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我们不问问自己?

恩师,今天的课从内心深处捞出来最热的饭菜,恩师自己也感叹,日课带给自己净化,这也是更新。为何会有人看不到呢?感受不到呢?

试想一下,当您极热情投入地拿出自己的好东西招待,却看到没有任何回应或者感应,内心是多么的受伤呀,为什么总是去要求别人来理解自己,善待自己,不能反过来去理解别人和善待别人呢?尤其是对你那般真诚和认真的人。

今天我们家长的反应恰恰和孩子与老师的回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生怕自己没有感受和吸收体会到老师释放的日课,竭尽全力地去回应老师。

晚上我在家里写文章时,孩子刚好给同学们写毕业同学录,恰好看到他给一个同学写到,我最惊喜的事:可以与皇甫老师站在同一高度上对话。孩子都能站到这么高远的地方来定格自己,我们呢?

为何偏偏呆在泥坑里,还一个劲说,哎呀,没办法,这脏水太多了,出来得等一阵,等我有力气了再说。等你有点力气后,发现水坑里的脏水更多了?什么时候能使劲呢?

今天的日课,反思自己,教育其实没有多么复杂,生命感动生命,真诚回应真诚,用践行活出经典,才可能有教育的抵达。

二月春风,爱文学,爱写作,用一支柔美的笔来描绘生活的美好,用一颗理性的头脑来思索人生,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刚刚起步,愿更多的爸爸妈妈加入,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凝聚成一束束光,照亮孩子们更遥远的未来。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关注二月我们聊聊,原创文学欣赏,家庭教育探讨,

        为爱传递温暖,  为生命传播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