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OPE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人总是在希望中活着,因为内心有一种向往,美好而让人神往。小时候,看过《悲惨世界》,只记住了主人公的名字让阿让和这个名字带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感受,悲惨。

     雨果的小说开篇有一章讲述了结束苦役生涯的让阿让在街头被所有人拒绝留宿和提供食物,最后到了主教家中,主教热情的邀请让阿让一同吃饭,并且将挨着自己的屋子的房间提供给让阿让睡觉休息。看到这一篇时,内心是非常非常温暖的,那一刻,我跟着让阿让一同感受到主教那慈柔的目光和完全信任的神情,丝毫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同样,在床上辗转反侧的让阿让,心里犯嘀咕,那些银器烛台确实一直在眼前闪烁。让阿让最终选择了打包这些银器然后半夜逃跑,这一节,为让阿让捏了把汗。

很多年前,还是淳朴的工人的年轻人让阿让只是为了偷一块面包给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一直拉扯着一群孩子的姐姐,却押入监牢做了19年的苦役犯。他受尽了凌辱,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当警察抓住让阿让送到主教面前时,主教只是告诉警察,让阿让没有偷他的银器。

生活就是挺会折磨人的,谁也想不到,过了很多年,让阿让发了财,成了一个企业家,甚至成了市长,乐善好施,却也没逃脱警察的追捕,而有一个女人芳汀会因为让阿让而下岗,让阿让却根本不知情,因这个女人下岗没法带自己的孩子在身边,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了乡下,而为了给孩子凑够生活费,这个女人开始出卖自己的金发,门牙甚至肉体,最后美丽的样子熬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病态,但是,寄往乡下的钱却被她嘱托的那家人全部用给了自己的孩子。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般黑暗,这就是真实的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生活面貌,那个时代的人心肠都黑透了吗?当然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因为社会大环境的经济、时代各方面限制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些可怜的人们,可以感同身受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痛苦,都让人无比同情和感慨。

整本书里,故事情节里就和我们现在生活中可能会听到或者会遇到别人的经历,亦或者自己的经历一样,也有一种内心悲愤的感叹,为人性中丑恶的嘴脸而愤慨,为有的人愚善却认为是自己职责所在而无奈。

不管怎样,还是会被让阿让内心里充满了大爱的情怀感动着,很长时间,他得不到养女的理解,然而当他弥留之际,最后一幕,养女和女婿陪在他身边,感受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呼出最后一口气,离开这个世界时,整个人散发着光芒。

虽然书名是《悲惨世界》,在体会到人间的疾苦和劳苦大众的磨难之后,还是对经历了万般痛苦和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的让阿让要肃然起敬,他始终坚守着对芳汀的承诺,对她的女儿珂赛特视如己出,即便她那般误解他,让阿让的都不做解释,当然,主教就像一盏明灯,一直照在让阿让前进的路上,让阿让的内心始终是明亮的,是主教的信任和包容,融化了他内心的冰块。

想想,我们的生命中,那个温暖我们照亮我们的人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像让阿让一样不论经历什么痛苦和困难,依然会选择善良,依然会相信别人,同时也去温暖和照亮更多的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