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 造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去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时,曾经和上海交大的姜进章教授请教过他如何保持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他每年都有几项专利技术以及很多科研产品,同时又平均每年能保持1000多场次的课程。他当时说了几点,其中一点对他的影响最大,就是创新。

创新从某种方式上来讲,也是创造,我们大部分人考虑不到创新,更多的是参照他人的成型或成功模式进行创造。

说到创造也是蛮有趣的。

会想起很多身份,角色,以及他们创造的过程。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词比较陌生,毕竟创造,是那些专门科研人员或者是某个领域的科学家的专利。

可是,这里说说创造,大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创造者。

说说妈妈这个角色吧。

真的是超人啊,你很难想象,当一个女人成为妈妈之后,她可以变得无所不能,她可以在外面的糕点房品尝到好吃的蛋糕点心,然后回家来研究琢磨,接着就给孩子做出来美味又好看,健康又营养的点心来;甚至还可以在那些高大上的餐厅,吃了那么一盘比较少见的菜肴,回家也琢磨着研究,先是模仿,再是进行改良,成了自己小餐厅的拿手硬菜。

     我是真佩服我妈,极富学习力。

     年轻时的老妈,也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除了因为家里太穷供不起她读书,以至于她上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因为要给家里打猪草,养猪,而不得不辍学之外,她几乎用了她所有的心思在学习上,到了新疆,带着一群和她年龄差不离的孩子,除了自己仅有的那点墨水,小学三年级以内的课文和算术,手把手教给孩子们,她就琢磨着做一些手工,折纸,穿毛线,涂画等等,在我看来,老妈是一个被年代和岁月给耽误继而埋没的有志青年。

不过,生活的磨砺丝毫不影响她对生活的追求,在家里,吃饭的问题,如何解决呢?除了自己带着家属队的那些家属去找活干,挣钱补贴家用。

然后就变着花样来做吃的,同样是一个土豆,别人家就是土豆丝或者土豆块,土豆片,老妈,除了以上那几样,还研究出拔丝土豆。

当然这个菜是外婆过生日时,妈妈在宴席上吃到了,回到家来研究的,那时候白糖并不多,老妈为了做这个菜也是费了功夫,下了血本,她和老爸因为搞不清白糖是用油化开,还是用水化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最后没有达成一致,然后最终,两个人同时在两个厨房,老爸用水,老妈用油,把从外婆家带回来的那点白糖分别对油炸好的土豆进行了加工,自然,老妈是赢的。

不过,在那时,基本上吃不上什么好东西的年月,老爸最后将成品的白糖炖土豆端上桌时,也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

老妈可以把土豆蒸熟,然后再用猪油炼好的油炸,炒一份香喷喷的肉酱,倒进蒸土豆里,我们几乎都是围着锅灶流着口水观望着,恨不得快点吃上好吃的土豆泥。

如何将并不好的生活过好,从吃上来说,老妈下了很多功夫,而除了辛苦的劳动,付出自己的劳动价值来补贴家用,老妈更是用她日常的钻研精神用到了极致,她自从跟着家属队的伙伴学会了打毛线之后,就琢磨着平针,花针,然后买了一本大毛线的针,接着,熟练之后,自己开始研究花样,那时候,出门时,几乎每个小孩子都穿着自己妈妈打的毛线,而最骄傲地是,我们穿的毛衣几乎都是我妈自己研究创造出来的非常漂亮而立体的花样。

老爸老妈那个年代的人,他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价值,或者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这个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也非常有成就感。

老爸年轻时,喜欢做木工活,没事就钻到厂子里那个木匠师傅的作坊,帮着干活,干了半年时间,他就学会了简单的板凳,桌子,后来又开始打高低柜,碗柜,立柜,茶几。现在想想,老爸也太能了,家里的家具几乎都是老爸自己打出来的,既结实又非常的漂亮。家里现在还有一把老爸打的椅子,椅背上是用木头打磨出来的两个酒杯装饰,活灵活现的样子,很好看。

到了现在,想想,生活不就是让我们来创造的吗?如果什么都有了,那岂不是很没劲,就是因为有缺憾,有遗憾,才给了我们机会去尽可能地发现生命中我们可能创造或者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

所以,把每天的饭菜,做的又美又营养;把生活中的大扫除,当做是一场与空气与灰尘之间的小竞争;把与身边的人,包括爱人和孩子,父母,朋友之间的相处创造的更为舒服,更为充满乐趣,岂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吗?

生活需要创造,首先是要有一颗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向上的心,并且有不断勇于去践行的双手,然后,迈开有力的双腿,大步向前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