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接与沟通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些人特别善于沟通,说别人缺点时非常委婉,让听的人,心服口服同时也能接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说话也很直,听的人也能接受。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在里面。

双方是有连接的。这份连接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血缘关系,也不是通过物质交往所能达到的。而是两者之间彼此心与心之间的互通。

看过《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大家还记得安德烈在扉页中,提到,因为和母亲的36封家书,彼此之间有了相互走进的机会,在不同的成长年代,接受的文化熏陶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相互之间通过家书的往来,在三年的时间里慢慢地有了认识。从孩子长成大人,离开妈妈成为“陌生人”,

再到与妈妈的书信往来,有了一份连接。

所以,每次看龙应台先生写到两个儿子和她之间的对话,以及有些“嫌弃”式地调侃她的穿衣打扮,饮食,都可以看到菲利普和安德烈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尊重。

有时候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也非常茫然,因为发现,不论说什么,感觉孩子都会很嫌弃,甚至,感觉不管如何说,在孩子的眼中似乎都在挑剔他,批评他。后来,慢慢地,发现,因为孩子在成长,我和他之间的连接慢慢在断开,一方面因为自己更多的精力在工作和自己的兴趣上,另一方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并没有做到完全顺应他们成长期的融合接纳。所以,我们的对话常会出现冲突,不过,在内心稍有紧张之余,我会安慰自己,哦,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发泄和释放的。

但是孩子有时候会和我们沟通时,出现冲突时,告诉我们你们怎么不理解我时,我也会非常的茫然,其实没有批评的意思,但是,话怎么说出来就成了批评的感觉?

甚至,孩子有时暴跳如雷时,我会在想,怎么这样?这样长大还了得?后来无意间和姐姐聊了一下,姐姐笑着说,你仔细回忆一下,你小时候,尤其是十一二岁时,如果给你说个什么,你不同意,你不是和你家孩子一样,跺脚,摔门发脾气?瞬间,我不知道该如何说了。我小时候是那样?我疑惑地问,然后脑子里依稀出现自己和老妈跳起来斗争的样子。

前几天给孩子写了一封信,我说,从来没给你写过信,今天特别想给你说说,聊聊天,我甚至有时不知道该如何和你交流,但是我发现,其实,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我在青春期时也是这样,我们同样都是敏感的人,但是需要拓宽我们的心胸,让自己能成为敏感而博大胸怀的人。孩子拿着信给我说,其实,如你所说,咱们之间,没有什么沟通不畅的事情,我如果有什么抱怨或者发脾气,也希望你听着就好了,我们之间的连接是有的,老妈。

所以,现在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和对方说话,觉得不对劲,可能是缺少了一份连接,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培训,有个老师说,同流才能交流,其实,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有了连接的份,才可能真正说到一起,不论说什么,彼此之间不会有什么矛盾,即便当时有冲突,都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情感。

建立连接的份,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