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什么不一样?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24

昨晚,回到家凌晨一点多了。

晚上和一个初二的小朋友聊了一阵,这段时间,他们刚完成期中段考。

趴在桌子上,他毫无精神,桌上铺着一本英语,一本语文,英语要背单词,语文要背古文。这是在政府系统上班的朋友的孩子,父母忙顾不上,晚上会过来做作业。

这次孩子英语考了45分,语文考了60来分,历史不到40分,数学和物理还不错,刚上70分。分数就像孩子的命,考完试,一群小孩聚在一起,考的感觉不错的孩子会互相问对方考的如何,然后心里衡量一下,再不然等着周围有人问自己考多少分。不管开学这近一个半月孩子们自己是否努力,能给家长交代的就是分数,而大部分家长也看不到孩子平时的状态,自然分数也就是他们直接判断孩子是否认真对待学习的一个衡量标准。

热闹的孩子相互询问,情绪高涨,尤其是某一科上了90分,提前会说一句,没考好,不行,刚到90分。我们的小朋友在一旁默默地,过会说,那有啥,考都考完了。

晚上,他来得晚,我问他去哪了,他平静地回复,打球了!若在以往,他会找个理由做值日,给同学搞什么东西。过会,他趴在桌上,看他没有吱声。

我问,语文背的如何了?

不行,根本记不下来。

那不是背了一阵了?

记不住,背这个干啥,没意思。

你理解这些意思吗?古文要理解了去背诵。

知道呀,就是记不住。

那今天英语要背吗?

有,挺多的,更记不住。

要背呀,多背诵几遍,还有英语要自然拼读,就很好记忆呀。

学这些干啥呀,我累了,我想休息。

一时语塞,看他有些疲累,来之前去打了一个小时篮球,此刻趴在桌子上毫无力气。

经常有孩子问,学这些干啥呀?尽管微信朋友圈里很多好的文字被转发千万遍,那些爸爸妈妈转到家庭群,放到自己朋友圈,恨不能让自己孩子多看几遍以改变每天吊儿郎当不求上进死性不改的颓废劲,可是,我们依然看到孩子对学习没有精气神就是没有。

那些培养孩子从小回到家就写作业学习的家长,看到不学习不求上进的孩子,会感叹于自己的孩子习惯养得好,对应到那些每次考试成绩不错的孩子,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培养的方法还不错。

昨晚,回家想了很久,这个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然后提不起精神学习的孩子,和那些每天埋头学习,要考出高成绩的孩子,有没有不同?很多家长觉得不同的,学习好的孩子将来高考会考的好,会有饭吃,不愁生活。

这都是外在的,假如突然有一天,这个一直都学习很好,也很顺利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再问这个问题,学习这些东西,为什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个孩子早已成年,他要带着这些问题来到社会,然后参加工作,再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或者做一份自己的事业,挣钱养家,如此而已?

很多人会说,你以为呢?难道人活着不是这样吗?

再倒过来,看看,我们成年人的大多数,不也这么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睡觉,上班,周末休息。似乎,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对照到我们成年人也是一个发问,我们活着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么吃喝拉撒睡,日子循环往复,反正有饭吃,不愁吃喝,直到终老?

朋友昨晚也很郁闷,我们和孩子商议,打球放在早上,朋友不同意,她说孩子起不来,而且也不相信孩子。听朋友这么说,我心里也蛮难过的,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缺失了信任,那么彼此之间什么都无从谈起,或者,真的去相信孩子,孩子又没有做到,就这么彼此之间更加不信任了。

缺点什么?

有吃有喝,甚至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者拥有一定的财富,停下来的时候,内心是否有一种富足和心满意足?

心,找不到一个地方安住,恐怕很多要求和期望,无从谈起了。

当孩子发问的时候,或许每个家长也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这里面有什么,缺什么,自己还能给予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