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文章,无文不能拆,无章不能解,步步为营从拆解开始

 筝小钱 2021-10-24

写作小白的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着别人的文章轻轻松松点赞破万,你再看看自己的数据却少得可怜

羡慕别人能做到天天日更赚稿费,你拿起笔却无从下手

面对市面铺天盖地的写作技巧,你却不知从哪里入门

其实,能轻松写出好文章都要归功于拆解文章的方法。

在写每种文稿之前,都先拆解三篇样稿,才去动笔。

这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添砖加瓦。

今天来给大家拆解一篇书评——《走出舒适圈》。

30多岁才明白:跳不出舒适区的人,比没钱更可怕

首先,拆解书评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架构有所了解,对整体思路有个清晰的轮廓;

其次,再来看细节的方面,对段落和句子进行分析。

最后,照猫画虎,相对没有那么难,还可以降低心里对书评的难度预想。


01

标题的拆解


首先,来看看题目的部分:


分析:题目的设置非常具有吸引力了,利用认知误区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在人们的认知里,没钱已经很可怕了,但是还有比没钱更可怕的事,呆在舒适圈为什么会可怕呢?让忍不住一探究竟。

引导:题目的吸引力可以从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上来牵引,比如“比婆媳关系紧张更可怕的是老公对你的怀疑”,这就说明题目的痛感和兴趣点很重要。

除了标题能够吸睛之外,其次就是文章的开头了。

02

话题引入部分的拆解


接下来拆解话题引入部分:


分析:这个话题是典型的痛点导入,作者设置了一个场景,把人们代入到场景之中感同身受。

紧接着就把读者心中的疑虑意义描述出来,让问题具体化,让痛感更痛。吸引人们继续往下寻找解决的方法。

引导:开头的话题引入至关重要,是否与读者有关,决定了读者要不要继续往下读。

用第三人称,站在读者的角度把情绪、感觉表达出来。

不要出现第一人称“我”,可以出现“我们”的人称代词,这样会增加读者的代入感。


03

引出书和作者的拆解


再接着拆解引出书和作者的部分:


分析与引导:接下来引出书和作者,主要是为了加强后文中方法的权威性,当然也是为了让读者注意这本书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04

正文的拆解


再来看看正文部分,这篇文章有点不走寻常路:
分析与引导:在主体第一部分她并没有直接去说如何走出舒适圈。

而是先做出了一定的解释,让读者自己体会为什么走出舒适圈很难,也让读者对于走出舒适圈的办法会有一种迫切的渴望。

这样就勾着读者去看方法,因为这时读者的注意力已经完全在文章上了。


紧接着,在方法部分,作者分了三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展开,分别是:

1.击破恐惧 —— 让你呆在舒适区的罪魁祸首
2.打破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走出恶性循环
3.强大的动机会支持我们重要目标的实现

每一部分的结构都大多相似。

我将第一部分拿出来细分,红色部分是将这个问题具象化,例如这里说到的恐惧,什么样的情况算恐惧。

其次作者给出了两个方法,而且注意她的方法是以直接使用场景描述,来避免说教型的方法表述。

在这一节的最后她还说出了方法带来的效果。

总结出方法部分的结构:是什么→怎么做→好处


05

结尾部分的拆解


最后拆解出结尾的部分:


最后,到了文末,总结部分依然是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是重述问题,但并不是将痛点再次放在读者脸上摩擦,而是一种轻松的口吻陈述事实。

第二段,是分步骤重述总结了文章中的方法,增加读者行动的跃跃欲试。

第三段,是再次点明作者和本书,提到方法所带来的价值,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06

总结


每一篇文章都不会随随便便就成为爆款文的,学会了文章书评的拆解方法,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赶紧选择一篇爆款文进行拆解吧!

End

作者简介

我是与野者,是一位老师。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