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邊紀略 (清) 楊賓 撰

 zqbxi 2021-10-24

       杨宾(1650-1720), 字可师, 号耕文, 别号大瓢, 又号小铁。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康熙元年(1662 年)2 月, 其父杨越因友人与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有联系受株连, 与其母一起被流放宁古塔。 康熙十四年, 杨宾就婚于吴门(今苏州市), 不久又将其祖母接到吴门, 此后一直寓居于此。 1678 年(康熙十七年), 清廷开博学宏词科, 杨宾被巡抚张鹏翀推荐, 但杨宾借口推辞, 拒不应试, 而且自此从未参加任何科举考试。 以后“挟笔墨以游”山西、 安徽、 浙江、 贵州和福建等地, 以充任幕僚为生。 1689 年(康熙二十八年)春, 康熙皇帝南巡苏州, 杨宾同弟弟杨宝往叩康熙, 泣请代父戍边流放。 不准。 杨宾自己远赴宁古塔挥望年迈的父母。 这一年八月, 杨宾告别亲人, 北上京师, 省亲奔赴遥远的绝塞宁古塔。 到达山海关后, 他沿着当时著名的柳条边步步东行。 每到一处边门, 尤其是沿疆要地和古迹名胜, 游阅凭吊; 考察探索,并访问当地的知情者和老兵退卒, 记述当地的遗闻趣事。 1690 年春节后, 杨宾离开双亲,其父于康熙三十年(1691 年)十一月病故。 最终, 通过疏通内侍卫大臣索额图, 才准其返葬其父。 杨宾再次赶赴宁古塔扶父柩奉其母范氏南归。 杨宾返回故里山阴后, 便着手撰写《柳边纪略》, 约在康熙四十六年左右完成。 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 杨宾病逝, 年 71 岁。 葬于苏州。《柳边纪略》 共五卷, 最后一卷为诗。 书中记载了当年柳条边外即山海关以东的形势,山川、 道里、 卫所、 官制、 兵额、 城堡、 驿站、 部落、 寺庙、 贡赋、 物产、 民情、 风俗、 文化等诸多内容。 此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记述黑龙江、 乃至东北历史地理之作, 被梁启超誉为开边徼地理研究风气的名著。 “柳边者, 插柳为边”, 时人也叫“柳条边”、 “条子边”, 又名“盛京边墙”、 “柳墙”, 是清顺治年间分段修筑, 至康熙年间陆续完成的一项柳条篱笆工程,是清廷用来禁止内陆人民进入关东打猎、 采参和放牧的屏障。

        杨宾著述甚丰, 主要有《晞发堂诗集、 文集》、《大瓢先生杂文残稿》、《力耕堂诗稿》、《大瓢偶笔》、《铁函斋书跋》、《家庭纪述》、《金石源流书要》、《存疑录》、《糊口编》、《大瓢日记》、《塞外诗》、《藩镇考》、《日富编》、《客舍钞存》、《游西山诗》 等。

●柳邊紀略自序

      中原土地之入郡縣者,山川方域,物產風俗,皆有文以書之,書而不能盡,與所不及書者則徵之逸民遺老,所謂獻也,文獻備而郡縣之志成,若乃不入郡縣之地,雖聲教已通,中原之人偶一至焉,皆出九死一生,呻吟愁苦之餘,誰復留一字,以傳若冷山之松漠紀聞,五國城之南燼紀聞,英宗北狩之革書,亦絕無而僅有,然南燼所載,道里方域與金史不同,又極詆朱后前輩,多言其偽,而松漠革書所記亦甚寥寥,不足比于郡縣志,以無文獻助之也,寧古塔在五國城冷山之間,明時隸奴兒干都司,今則與盛京脣齒,然彌望無廬舍,行數日不見一人,康熙初,先子坐張魏之獄,徙于此,余年十三奉先大母于江浙間,喪葬訖年已四十矣,然後出塞,惟日有白雲親舍之思,而又陰風朔霰,皸瘃其肌膚,耳鼻手指一觸輒墮地,入阿稽,則萬木蔽天,山魈怪烏,叫嚎應答,喪人膽,斷冰古雪,膠樹石,不受馬蹄,馬蹶而仆者,再觸石破顱,血流數升而死,死半日乃復甦,甦久之猶不知在人世間,方是時,遼陽松杏大小淩河諸戰,場南北關,木葉老邊,混同呼里改,諸阨塞,皆跋涉於呻吟愁苦之中,及至喜極而悲日,侍兩親,供三十年子職,于數月之間,尚何心求寧古塔之文獻而書之哉。迨後先子。即世歸葬中原。回念耳目所聞,見有宜書者,衞所之設,雖自成宣英三朝,然中原無往者,傳聞多不詳,如長白山在寧古塔南,舊圖皆畫于北,山半一潭,周三十里弱,而明一統志則云八十里,如此舛謬者甚多,一宜書,先子謫居,久變其國俗,不異于管寧王烈之居,東寧古塔人,至今思之,二宜書,邊外不設郡縣,無志又無他紀載,而余適過之,三宜書,文字雖無,而余所遇老兵宿將,其言有可採者,又先子至其地,在三十年前所見,三十年前之老兵宿將,是即其地之獻也,而余亦得聞其言于先子,四宜書,泉甘土肥,物產如參貂,非中國有楛矢,自孔子後,誰復能辨之,地又在遼東三衞外,可城郭,非他羈縻者比,五宜書,夫地在異國,好事者猶將書之,況有此五宜書,余安敢不書,此柳邊紀略,所以作也柳邊者,插柳條為邊,猶古之種榆為塞,而以之名其書者,以柳邊為寧古塔境也,若黑龍江則附寧古塔者也,亦得書奉天,則補其志之缺者也,亦牽連書之,雖其山川建置,風俗災祥,率多未備,不敢比于中原郡縣志,或以其出自呻吟愁苦之餘,而附于洪忠宣松漠紀聞後,斯幸矣,大瓢山人楊賓。

●柳邊紀略卷一

       自古邊塞種榆,故曰榆塞(榆林),今遼東皆插柳條為邊,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籬,而掘壕于其外,人呼為柳條邊,又曰條子邊。條子邊西自長城起,東至船廠止,北自威遠堡門起,南至鳳皇山止 【 按明時遼鎮邊牆,西北自長城薊鎮界鐵場堡起,至東北開原之永寧堡止,共六十八堡,邊長一千二百四十八里,東北自開原之鎮北堡起,至東南鳳皇城堡止,共二十六堡,邊長五百二十里,而今之興京船廠則皆明時邊外地也】設邊門二十一坐 【 坐: 座】, 曰鳳皇城門,曰愛哈門,曰興京邊門,曰加木禪門,曰英額門,曰威遠堡門,曰發庫門,曰彰武臺門,曰白土廠門,曰清河門,曰九官臺門,曰松嶺子門,曰長嶺山門,曰新臺門,曰黑山口門,曰高臺堡門,曰平川營門,曰布兒德庫蘇把兒漢門,曰黑兒蘇門曰易屯門,曰發忒哈門。此盛京志所載者也,而會典則又稱,西自長城起,東至喇林山止,設邊門十四座,曰名水堂門,曰寬邦門,曰碾盤溝門,曰新臺門,曰松嶺門,曰九官臺門,曰清河門,曰白土廠門,曰章古臺門,曰法庫門,曰布爾都庫蘇巴爾漢門,曰黑爾蘇門,曰衣屯門,曰法忒漢門,北自威遠堡門起,曰威遠門,曰英額口門,曰因登門,曰鹹廠門,曰靉陽門,曰鳳皇城門,凡六門共二十門,較之京志則少門一,而不同者,九蓋志纂於康熙初,而會典成於康熙二十六年,是會典在後矣,當以會典為正 【 按明時遼鎮設關十,遼陽城東南百八十里通鮮 【 脫朝字】 者,曰連山關,靉陽城北三里,曰鎮朔關,瀋陽城東北撫順城東二十建 【 脫里字】 州互市者,曰撫順關,開原城東六十里靖安堡地方,曰廣順關,開原城東七十里彝人互市者,曰鎮北關,開原城西六十里慶雲堡地方,曰新安關,廣寧城東北七十里彝人互市者,曰鎮遠關,廣寧城北八里,曰分水嶺關,金州城南一百二十里通海運者,曰旅順口關,海州城西南七十里海運船由此入遼河者,曰梁房口關,設沿邊衝要堡一百有三,曰鐵場,曰永安,曰背陰障,曰三山營,曰平川營,曰瑞昌,曰高臺,曰三道溝,曰新興營,曰錦川營,曰黑莊窠,曰仙靈寺,曰小團山,曰興水縣,曰白塔峪,曰寨兒山,曰灰山,曰松山寺,曰沙河兒,曰長嶺,曰椵木衝,曰大興,曰大福,曰大鎮,曰大勝,曰大茂,曰大定,曰大安,曰大康,曰大平,曰大寧,曰大靜,曰大清,曰鎮夷,曰鎮邊,曰鎮靜,曰鎮安,曰鎮遠,曰鎮寧,曰鎮武,曰西興,曰西寧,曰平洋橋,曰東昌,曰東勝,曰長靜,曰長寧,曰長定,曰長安,曰長勝,曰長勇,曰長營,曰靜遠,曰平虜營,曰上榆林,曰十方寺,曰丁字泊,曰宋家泊,曰曾遲,曰鎮西,曰彭家灣,曰平定,曰定遠,曰慶雲,曰古城,曰鎮彝,曰清陽,曰永寧,曰鎮北,曰威遠,曰靜安,曰松山,曰柴河,曰撫安,曰白家衝,曰三岔兒,曰曾安,曰東州,曰散羊峪,曰馬根單,曰一堵牆,曰清河,曰嵰場,曰張其哈,曰雙堆兒,曰洒馬吉,曰靉陽,曰寬佃子,曰長嶺,曰散等,曰長佃子,曰劉官寨,曰湯站,曰鳳皇城,曰青台峪,曰鎮東,曰鎮彝,曰甜水站,曰黃骨島,曰歸服堡,曰紅嘴,曰望海窩,曰鎮遠】。 海 【 海: 每】 門設蘇喇章京一員,筆帖式一員,披甲十名,盛京城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明洪武二十一年,指揮閔忠因舊址築四門,大清天聰五年,增高一丈,拓大三百步,周共十里二百七十二步,康熙十九年,築關牆周圍三十二里四十八步,高七尺五寸,門改為八大東,曰撫近,小東曰內治,大南曰德勝,小南曰天祐,大西曰懷遠,小西曰外攘,大北曰福勝,小北曰地載,外書滿文,內書漢文,不似今之滿漢左右書也。城中有鐘鼓二樓,百貨集其下,皇城在南門內。規模雖小,金碧亦可觀,中宮曰清甯宮,東宮曰關睢宮,西宮曰麟趾宮,次東宮曰衍慶宮,次西宮曰永福宮,樓曰翔鳳,閣曰飛龍,正殿曰崇政殿,大門曰大清,門東曰東翊,門西曰西翊,門大殿曰篤恭殿,東坊曰文德,西坊曰武功 【 江南道士苗焦冥君,稷守之時年八十餘矣】 殿左有圓殿一,正中脊高二丈,基高尺許,大如高之半,左右小圓殿各五基,與地等脊,高丈許,大亦半之,太祖率諸貝勒受朝賀處也。

        盛京西六十里,有土牆基號曰老邊,疑即明朝失遼陽後,邊牆東北柳條邊內外,設將軍三,曰盛京將軍,曰甯古塔將軍,曰愛渾將軍 【 即黑龍江將軍】。 府尹一,曰奉天府尹。盛京將軍,奉天府尹所屬,東至興京,西至山海關永平府界,南至海,北至發忒哈門。柳條邊東北至威遠堡門,設京二,曰興京 【 周秦屬肅慎氏,漢晉屬挹婁,隋屬高麗,唐初置燕州,後為渤海大彝震所據,改屬定理府,遼金屬瀋州,明屬建州右衞,在邊外名黑圖阿喇城,大清發祥地,天聰八年改為天眷興京】, 曰盛京 【 禹貢屬青州,虞營州地,商屬肅慎氏,周屬朝鮮,秦遼東郡,漢遼東樂浪玄菟三郡地,明帝末為烏桓鮮卑所據,獻帝初平三年屬公孫度,遼東郡地初平末屬曹操,晉改遼東郡,為國領縣八,後魏仍為遼東郡,隋沒於高句麗,唐高宗平高句麗,置安東大都護府,玄宗時屬渤海郡王大祚,策渤海郡地,後十二世孫彝震僭號,建定瀋二州,屬定理府,遼屬東京昭德軍,金屬東京顯德軍,元初為瀋州,後改瀋陽路,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洪武二十年,建瀋陽中衞,大清天聰八年改為天眷盛京。順治元年,裁衞所,設駐防官兵】府二,曰奉天府 【 即盛京順治十四年設】 ,曰錦州府 【 禹貢屬冀州,虞夏屬幽州,商屬孤竹國,周屬燕,秦遼西地,漢無慮望平縣地,屬遼東郡,幽州刺史領之,晉慕容氏西樂郡,唐柳城縣屬營州,遼金錦川臨海軍隸中京大定府,元省軍縣名止稱錦州,隸大寧路,明洪武二十六年,建廣寧中左屯衞,大清康熙三年,改錦州為錦縣,康熙四年乃置錦州府】州三,曰遼陽州 【 周朝鮮界,戰國燕地,秦漢屬遼東郡,東漢改遼陽縣,屬玄菟郡,魏屬遼東郡,晉屬襄平,隋屬高句麗,唐遼州屬安東大都護渤海,改屬東平郡,遼初建東平郡,號南京後改為東京遼陽府,金東京,元遼陽行中書省,明洪武四年置定遼都衞,遼東衞,八年改定遼都衞,為遼東都指揮使司,十年改遼東衞,為定遼後衞陞前千戶所,為定遼前衞左千戶所,為定遼左衞,十七年建定遠中衞,十九年建東寧衞,永樂七年建自在州,大清順治元年裁諸衞,十年置遼陽府遼陽縣,十四年除遼陽府名,康熙四年改縣為州屬奉天府】, 曰寧遠州 【 商孤竹國地,周屬燕,秦屬遼西郡,漢海陽縣,地屬遼西郡,晉慕容皝置集寧縣,唐瑞州,遼隰州,平海軍海陽縣,地屬來州,金海陽海濱二縣,地屬瑞州,元瑞州,地屬大寧路,明初本廣寧衞地,宣德三年,分置寧遠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康熙三年,置寧遠州,屬錦州府】, 曰金州 【 周秦朝鮮界,本辰韓地,漢屬玄菟郡,晉屬高句麗,唐初置金州,統之後渤海,屬杉盧郡,遼復州化成縣,後改金州,屬蘇州安復軍,元初屬蓋州路,後併入遼陽路,明洪武四年,置金州衞,而中左所則在旅順,大清順治元年裁衞所,十年復為金州,屬錦州府】。縣七,曰承德 【 奉天府附郭】, 曰海城 【 周秦屬朝鮮,本古南沃沮國,漢初屬玄菟郡,後改屬樂浪都尉,東漢置都尉,仍封沃沮,為侯國,魏屬平州,晉屬高麗,隋屬高麗,為沙卑城,唐李勣平高麗改置蓋州以統之, 渤海大氐以為南京南海府,遼海州南海軍隸東京,金澄州隸東京,元屬遼陽路,明洪武九年置海州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十年置海城縣屬奉天府】, 曰蓋平 【 周屬朝鮮,本辰韓地,秦燕人衞滿所據,漢屬玄菟郡,魏屬平州,晉屬高麗,隋蓋牟縣,唐蓋州屬安東都護,渤海大氐改為辰州,遼辰州奉國軍隸東京,金蓋州奉國軍隸東京,元初置蓋州路後并入遼陽路,明洪武九年置蓋州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康熙四年置蓋平縣屬奉天府】, 曰開原 【 周秦肅慎氏地,漢晉隋屬扶餘國,唐渤海扶餘府,遼屬龍州黃龍府,隸東京,金屬隆州利涉軍,隸上京會寧府,元初設開原南京二萬戶府,治黃龍府,至元二十三年改開原路,洪明武十一年,建遼海衞,二十二年建三萬衞,永樂七年建安樂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康熙四年置開原縣屬奉天府】 ,曰鐵嶺 【 周秦肅慎氏地,漢晉挹婁地,隋越喜國地,唐渤海改為富州屬懷遠府,遼銀州富國軍,金新興縣隸咸平府,元省縣隸如故,明洪武二十一年建鐵嶺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康熙四年置鐵嶺縣屬奉天府】, 曰錦 【 錦州府附郭】, 曰廣寧 【 周初朝鮮界,後屬燕,秦屬遼西郡,漢東南為無慮望平二縣地,屬遼東郡西北□縣地,屬遼西郡,東漢屬鳥桓,晉屬平州,隋屬高麗,唐置巫閭守尉都護府,遼東南為縣州奉先軍屬東京,西北為宜州崇義軍屬中京,金置廣寧府,又義州崇義軍,元置廣寧府路,義州因之屬大寧路,明洪武二十五年封建遼王,置廣寧護衞,二十六年改為廣寧衞,又置廣寧前屯衞,廣寧右屯衞,二十七年又置廣寧中護衞,二十八年置廣寧左右護衞,永樂中徙封遼王於湖廣,改中護衞為廣寧中衞,左護衞為廣寧左衞,右護衞為廣寧右衞,大清順治元年悉裁衞所,康熙三年置廣寧縣屬錦州府】。城一,曰鳳凰 【 周秦朝鮮界,本濊地,漢屬玄菟郡,晉隸平州,隋屬高麗慶州地,唐平高麗屬安東都護,後渤海據為東京龍原府,遼開州鎮國軍屬東京,金石城縣地屬東京,元屬東寧路,明初為鳳凰城堡,嘉靖三十七年因巡按李輔條議移置定遼右衞,大清順治元年裁衞,仍稱鳳凰城,康熙二十年駐滿兵一千名屬興京】。 以上皆入版圖。寧古塔將軍所屬,東至東海,東南至希喀塔山海界,東北至飛牙喀海界,西至威遠堡盛京界,南至土門江朝鮮界,北至發忒哈邊。愛渾將軍所屬,東至海,西至你不楮阿羅斯界,南至寧古塔界,北至海,以上不設郡縣,無版圖羈,羈縻之國居多焉。

       明時遼鎮建敵臺一千三百三十三座 【 東路馬根單等七堡四十九座西路長勇等七堡八十二座寬佃子等十四堡七十四座開原十一堡一百二十八座中固三城堡十九座鐵嶺等六城堡三十五座汎河等三城堡一十六座懿路三城堡二十一座瀋陽六城堡三十九座靜邊等五堡六十一座鎮武等五堡五十九座正安等八堡七十九座義州等十二城堡一百二十座錦州等十一城堡九十七座寧遠等二十一城堡一百五十五座前屯等二十九城堡一百一十六座廣寧右屯等四城堡十一座金州等二十五城堡九十五座復州等六城堡二十九座蓋州等二十七城堡八座海州等四城堡四十四座】, 路臺二百二十八座 【 遼陽等十二城堡二十四座開原等十一城堡七座中固等三城堡四座鐵嶺等六城堡七座汎河等三城堡八座懿路等三城堡十座瀋陽等六城堡七座靜遠等六城堡五座鎮武等五城堡二十七座義州等十二城堡八座錦州等十一城堡一十七座寧遠等二十一城堡三十二座前屯等二十九城堡三十六座右屯等四城堡二十四座海州等四城堡一十二座】。 當初建時,量地衝緩緩者五里一臺,衝者二三里一臺,而所謂路臺者,高三丈五尺,周圍四十丈,體圓以大磚為之,上置舖樓垛口,每臺設守軍五名,專納行旅居民之遇敵者也。今自山海關至寧遠州,依然星羅碁布完好若新,自寧遠州至奉天府,或五里一臺或十餘里一臺 【 明啟禎朝為大清所毀】 自奉天至威遠堡柳條邊,則數十里一臺,而又殘毀過半,土人云,天聰閒,增城奉天取材于此故也。

      山海關    唐太宗時築城五,所謂五花城是也。元時為遷民鎮,明洪武十四年,大將軍徐公達建山海關城堡一座,周九里,高三丈五尺,又建山海衞領所八,設指揮十三員,千戶十九員,百戶二十三員,鎮撫二員,經歷一員,宣德九年,置守關兵,部分司設主事一員。嘉靖四年,設巡關御史一員,隆慶二年,裁革三年,建山海關營,屬薊鎮,設參將一員,領中軍一員,千把總五員,額兵一千四百一名,尖哨三十名,夜不收三十名,額馬騾二百匹頭,關外即屬遼鎮,設二十五衞 【 曰定遼中衞曰定遼左衞曰定遼前衞曰定遼後衞曰東寧衞曰定遼右衞曰海州衞曰蓋州衞曰復州衞曰金州衞曰廣寧衞曰廣寧左衞曰廣寧右衞曰廣寧中衞曰義州衞曰廣寧左屯衞曰廣寧右屯衞曰廣寧中屯衞曰廣寧前屯衞曰廣寧後屯衞曰寧遠衞曰瀋陽中衞曰鐵嶺衞曰三萬衞曰遼海衞】, 分屯重兵 【 明初設兵一十九萬二百餘名萬曆初存操兵八萬六千六百後東事亟聚松杏間者遂至十三萬有奇遼陽大淩河失後尚十一萬一千一百餘名】, 則此關固東北一咽喉也。額曰天下第一關,有自來矣,今則設和敦大一員,佐領八員,驍騎八員,兵三百六十四名,移永平府,通判一員,譏過客搜參貂而已 【 明制參貂材木魚鮮之類皆有禁條】, 凡出關者,旗人須本旗,固山額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滿文票,漢人則呈請兵部或隨便印官衙門,起漢文票,至關旗人赴和敦大北衙記檔驗放,漢人赴通判南衙記檔驗放,或有漢人附滿洲起票者,冒苦獨力等輩,至北衙亦放行矣。進關者,如出時記有檔案,搜檢參貂之後,查銷放進,否則漢人赴附關衙門起票從南衙驗進,旗人赴北衙記檔,即進蓋自外入關旗人,便于他時銷檔,而出不必更起部票也,至于人參,惟朝廷及王公歲□得入,餘皆不得入,入者死,是以參賈不敢公行,向賂守者或夜踰城入,或晝壓草車糧車詐入。康熙己巳庚午閒,天子屢責守關吏,或死或徙,賂不行,乃從他口入,亦有泛海自天津登州來者矣,而關口之搜檢愈嚴,雖褌中不免,貂禁稍寬,然恐其攜一等貂來 【 貢貂分三等】, 過必查閱,少而醜則已,多且佳必解部拔一等者,送內務府,餘則官賣價給主。長城東盡處,曰大龍頭,西盡處,曰大龍尾,皆有石碑,刻大字,嵌城上大龍頭,土人呼為老龍頭,上有望海樓,或有遊宴其中者,樓前有石碑,書一勺之多四字。山海關外三里,曰悽惶嶺,又曰歡喜嶺,蓋東行者至此悽惶,而西還者至此,則歡喜也。又五里,曰毛家山,南即望夫石,貞女祠,在其上,余驟馬觀之,像一婦,木龕中作淒惻狀,乃所謂許氏孟姜者也,有聯云,秦王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祠南里許,為姜女墳,或曰墳,在海中不可即。松山、杏山城,皆大清踏毀。杏山城外,有古壕三道,同行老滿洲曰,此我輩圍城時所掘也。按明崇禎十四年 【 即崇德六年】, 錦州松杏皆被掘壕圍困 【 錦州困最久松山七月杏山兩月】, 今他處無跡,而杏山獨存,何耶?

     十三山   在錦縣境內,醫巫閭山南去大淩河三十里,直十三站,遼顯州地也 【 遼史世宗置顯州以奉顯陵顯陵者東丹人皇之墓也人皇王性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卷置醫巫閭山絕頂築堂曰望海州在山東南】, 山不高大而峯十有三,鋒稜若削,離立如人,扈從東巡日錄,所謂若研山者也。上有潭,下有洞,可避兵,金太常蔡珪詩云,閭山盡處十三山,溪曲人家畫幅間。高供奉, 【 土奇】 康熙壬戌四月壬寅,扈從過此,猶見山下人家,但無溪水,今則并無人跡矣。

     古咸州應在開原站威遠堡之間,按松漠記聞,咸州至瀋州二百十里,今自奉天記里,至開原站得二百五里,雖古今道里未能盡合,然大要不甚相遠也。黃龍府盛京志作開原縣,按金史地理志,天眷三年,改黃龍府為濟州,而婁室墓碑載,室葬於濟州之東南奧吉里,今其墓在船廠西二百里之薄屯山,則當日黃龍府治,應在今石頭河雙陽河之間。又松漠紀聞,黃龍府南百餘里,曰賓州,州近混同江,其說亦合,若開原,則去混同江六百餘里,金太祖安能一渡江即據有之耶。也合老城,在驛路旁新城亦可望見,俱無人迹,余同行鑲白方?其攞牙喇常明,新城貝勒後,也謂余曰,我國因兄弟不睦,各據一城,自相殘殺,又政由婦女,以致滅亡。常明之父曰,二格年八十餘,少時為太宗臂鷹,今以罪流寧古塔,猶能言舊日事,惜老病,又不通漢語,不能詳問之也,或曰前大學士明公 【 珠】 老城貝勒後云,船廠即小吳喇,南臨混同江,東西北三面舊有木城,北二百八十九步,東西各二百五十步,東西北各一門,城外鑿池,池外築土牆,周七里一百八十步,東西門各一,北門二 【 康熙十二年建造】, 今皆圮,惟東西北三木樓在耳。康熙十五年,春移寧古塔,將軍鎮之中土,流人千餘家,西關百貨凑集,旗亭戲館無一不有,亦邊外一都會也,船廠設于順治十八年,昂邦章京薩兒吳代造船於此,所以征俄羅斯也。而鄞縣萬季野以為,即明永樂間,船廠 【 永樂間發匠卒數千造船將以開邊未幾成祖崩仁祖即位罷歸宣德時又造宣宗崩乃終罷】 余初未以為然,既而至寧古塔,聞前省中陳敬尹曰,吾初至小吳喇,尚無造船之命,而穿井輒得敗船板及銹鐵釘,又井水或鐵臭,季野之言乃信。吳喇國舊城 【 人號大吳喇以今之船廠亦名吳喇故也】, 周十五里,四門內有小城,周二里,東西各一門,中有土臺,城臨江,江邊有菴,曰保寧。

       長白山 【 土名歌爾,民商堅阿隣,山海經作不咸山,魏書及北史皆曰徒太山,唐書作太白山或又作白山】 在烏喇南千三百餘里,高二百里,橫亙五之無樹木,惟生叢草,草多白花,山半有石臺,可四望山顛,積雪皚皚,五峯環峙,南一峯稍下如門中有潭,周二十五里 【 大明一統志云,周八十里,盛京志云,四十里,吳漢槎長白山賦,自註云,形如豕腎,縱餘五里橫八里】, 峯頂至潭二百五十丈 【 康熙十六年丁巳,寧古塔副都統薩不蘇奉旨丈量得此數】 潭水南流入海者三曰,土門江曰鴨綠江,曰佟家江,北流者五曰,賽因訥因河曰額黑訥因河,曰昂邦土拉庫河,曰娘木娘庫河,曰阿脊革土拉庫河,而總匯於混同江 【 康熙三十年辛未,刑部尚書圖納奉旨往繪全圖】,金大定十二年,即山北建廟冊,為興國靈應王,明昌四年冊為開天弘聖帝,今康熙十六年遣官確勘,【 內大臣覺羅武等謹題為遵旨看驗長白山事,康熙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內大臣覺羅武一等侍衞,兼親隨侍衞首領臣耀色,一等侍衞臣塞護札,三等侍衞臣索,口奉上諭,長白山係本朝祖宗發祥之地,今乃無確知之人爾,等四人前赴鎮守兀喇,地方將軍處,選取識路之人往看明白,以便酌量行禮,臣等欽遵上諭,于五月初五日起行,本月十四日至盛京,十六日由盛京起,行本月二十三日至兀喇地方,轉宣上諭于將軍等,隨查兀喇寧古塔及兀喇獵戶所居村莊等處,俱無確知長白山之人】【 僉云曾遠望見,惟都統尼雅漢之宗族?穆布魯原係採獵之人,今已老退閒居,稱我輩原在額赫訥陰地方居住,我雖不曾躋長白山之顛,曾聞我父云,如往獵于長白山腳獵鹿,肩負以歸,途中三宿,第四日可至家,以此度之長白山,離額赫訥陰地方不甚遙遠,我不知其他等語,因訪問,雖不曾至長白山,如赴額赫訥陰地方,水路幾日可至,陸路幾日可至,亦有知額赫訥陰地方,陸路之入否,據管獵戶噶喇大額黑等口稱,如乘馬由陸路前赴額赫訥陰地方,十日可至,如乘小舟由水路而往,途中全無阻滯,二十日可至,倘遇水漲阻滯,難計日期。有獵戶喀喇者,知赴額赫訥陰地方陸路等語,臣等隨議,每人攜三月糧而往,又思或三月糧盡,或馬匹倒斃,不能歸家,亦不可定,隨語鎮守寧古塔將軍巴海,可載一船米於額赫訥陰地方預備,倘我輩米盡,以便於彼處取用巴海云大船,不能過松阿里河大險處,當即載米十七小船,至額赫訥陰地方預備,臣等即擬於六月初二日起行】【 又思由水路而往,倘遇水漲阻滯稽遲時,日不能即,至因與噶喇大額赫約,我輩乘此馬匹肥壯,速由陸路往看,俟看過長白山,回時再由水路逆流而上,前赴額赫訥陰地方,約定臣等帶領固山大薩布素,於六月初二日起行,經過文德痕河阿虎山庫勒訥林初,而薩河滹沱河,沙布爾堪河,納丹佛勒地方輝發江法河,木敦林巴克塔河,納爾渾河,敦敦山卓龍窩河等處,及至訥陰地方江,干不意噶喇大額赫乘小舟而行,半月程途,七日齊,至因語固山大薩布素,我輩乘小舟,由江中逆流前赴額赫訥陰地方,汝帶領官兵馬匹由瓦努河逆流而上,由佛多和河順流而下,前來額黑納陰相會,約定遣發去後臣等,於十一日,至額黑納陰地方固山大薩布素等,初十日已至,因前至無路,一望林木,臣等與固山大薩布素商議,令薩布素閒,散章京喀達與識路,徑之喀喇,帶領每方?其甲士二名前行,伐木開路,井諭如望見長白山,可將行幾日,方得望見,有幾許路程,相度明確來報,我輩住二日亦即起行矣。隨於十二日,遣發前行,去後本日,據固山大薩布素差人顧素前來報稱,我等別大人們,行三十里至一山頂上,望見長白山,不甚遙遠,似止有一百七八十里等語,又續差艾喀來報稱,先差人來後,又至一高山頂上,望見長白山甚明,約有百餘里,山上見有片片白光等語,臣等趁未有雨水之時,急往看驗長白山,因留噶喇大額黑督捕珠蚌,於十三日起行,十四日與固山大薩布素等,會於樹林中,揣摩開路前進,十六日,黎明聞,鶴鳴六七聲,十七日,雲霧迷漫,不見山在何處,因向鶴鳴處尋路而行,適遇路蹊,由此前進,直至長白山腳下,見一處周圍林密,中央平地而圓,有草無木,前面有水,其林離住札處半里方盡,自林盡處,有白樺木,宛如栽植香木叢生,黃花燦爛,臣等隨移於彼處住札,步出林外,遠望雲霧迷山,毫無所見,臣等近前跪誦綸音,禮拜甫畢,雲霧開散,長白山歷歷分明,臣等不勝駭異】。

     【 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中間有平坦勝地,如築成臺基,遙望山形長闊,近觀地勢頗圓,所見片片白光,皆冰雪也。山高約有百里,山頂有池,五峯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蕩漾,殊為可觀。池畔無草木,臣等所立山峯,去池水約有五十餘丈,地周圍寬闊約有三四十里,池北岸有立熊,望之甚小,其繞池諸峯,勢若傾頹,頗駭瞻視,正南一峯,較諸峯稍低,宛然如門,池水不流,山間處處有水,由左流者則為扣阿里兀喇河,右流者則為大訥陰河,小訥陰河遶山皆平林,遠望諸山皆低,相視畢。禮拜下山之際,岸頭有鹿一羣,他鹿皆奔,獨有七鹿如人推狀,自山岸陸續滾到山下,閒散章京畢楊武里等駐立之處,臣等不勝駭異,因思正在乏食,此殆山靈賜與欽差大臣者。隨望山叩謝,收其七鹿。臣等上山之時,原有七人,也自得鹿之處,退至二十三步,回首瞻望,又忽然雲霧迷山,臣等因清淨勝地,不宜久留,於十八日,言旋回見。先望見長白山之處。因雲霧朦朧。遂不得復見山光矣。二十一日,回至二訥陰河合流之處,二十五日,回至恰庫河。此河乃訥陰東流會合之所,二十八日,正行之際,適遇頒到敕旨,臣等不勝歡忭,捧讀敕旨,感激靡盡,當經叩頭謝恩訖。二十九日,因馬疲不堪馳驅,自恰庫河(松花江支流。位于吉林省靖宇县境内),水路乘小舟而歸,經過色克騰險處,圖白黑險處,噶爾漢險處,噶大渾險處,薩滿險處蔭,克錫險處,德克錫險處,松阿里大險處,多渾險處,乘一葉小舟,歷此大江九險,得以無恙,而渡者皆仰賴皇上洪福之所致也。七月初二日,回至兀喇地方,又往看寧古塔等處地方,於本月十二日,,至寧古塔徧看會寧府等處地方,畢於七月十七日,自寧古塔起行,八月二十一日抵京師】,十七年己未,遣官致祭,照明初封五嶽例 【 前代封嶽,皆稱帝明太祖,以己起自布衣,不敢妄加封號,因改稱某山之神】, 冊為長白山之神,初於寧古塔西南九里溫德恆山致祭,今改於船廠城外。春秋仲月初旬,寧古塔將軍主祭,盛京禮部遣官讀祝文贊禮 【 按會典,陳設帛,一柱香,一酒三爵,牛一羊一豕一登一,籩豆各十,簠簋各二】。

     冷山,宋洪忠宣公皓所居也,余於必兒漢必拉北望,相去約數十里,見其積素凝寒,高出眾山之上,土人呼為白山,以其無冬夏皆雪也 【 宋史忠宣本傳,冷山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陳王悟室聚落也】 松漠紀聞,冷山去燕山三千里,去金所都二百餘里【 本傳雲,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僅百里】, 去寧江州百七十里,扈從東巡,日錄曷木逤邏 【 即俄莫賀索落站】, 東北二百餘里,為冷山,余雖未至其下,然以古今道里合之,其為冷山也無疑。

      尚陽堡,在開原縣東四十里,安置罪人,始於天聰七年八月, 【 按實錄,黑圖阿喇獲明盜參人,以其餘黨發尚陽堡】 後以為例,自順治末,改發寧古塔,康熙初,又增船廠,黑龍江席北白登訥即有,仍照舊例,發尚陽堡者亦止居於奉天府城,而尚陽堡為墟矣。

     寧古塔,周曰肅慎氏,漢曰挹婁,六朝屬勿吉,在白山拂涅二部之間 【 按太平寰宇記及北史,勿吉有七種,其一曰粟末部,與高麗接,二曰汨咄部,在粟末北,三曰安車骨部,在汨咄東北,四曰拂涅部,在汨咄東,五曰號室部,在拂涅東,六曰黑水部,在安車骨西北,七曰白山部,在粟末東南,今以古今地勢考之,在白山拂涅之間】。 唐初屬黑水靺鞨,後屬渤海,宋曰生女真 【 女真,本朱里真之訛,後避契丹興宗名,改為女直】 金曰鶻里改路,元曰呼里改萬戶府,屬合蘭府水達達路 【 按水達達所屬軍民萬戶府五,曰桃溫,曰呼里改,曰斡朵憐,曰脫斡憐,曰索苦江,分領混同江南北之民】 明屬奴兒干都司,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相傳有老者生六子,遂以之名,其地有指為六祖發祥之地者非 【 按六祖,長曰德世庫,次曰劉闡,次曰索長阿,次曰覺昌安即景祖也,次曰包郎阿,次曰寶實,德世庫居覺爾察,劉闡居阿哈河洛,索長阿居河洛噶善,景祖居祖居黑圖阿喇,即今之興京也,包郎阿居尼麻喇,寶實居章甲,近者相距五里,遠者二十里,因號其人曰寧古塔貝勒,與以之名地者不同】。

       混同江,一名粟末江,又名速末江,又名宋瓦江,又名松花哩烏,喇松花哩者,漢言天烏喇者,漢言河,言其大若天河也,混同江之名改於遼聖宗四年,其源發於長白北流,遶船廠城東南出,邊受諾尼江東注,北受黑龍江,南受烏蘇里江,曲折流入大東海,其在船廠東南者,闊三十丈 【 魏書勿吉傳,國有大水,闊三里餘,名速末水】, 余去時為己巳十月二十一日,江已冰,乘車過,是日晴和,冰少,融見土,余疑為江底,土人曰,江深二丈餘,冰上積土,土上復冰,今所融者,土上冰耳,歸時為庚午二月二十一日,流澌蔽江鋒甚利,舟不肯渡,余策馬從亦拉江,徑涉亦拉者,漢言三也,蓋尼失哈站下流,兩沙洲分江水為三,故以此名,水僅沒馬腹,余所乘高麗馬,則沒頸,因念金太祖,乘赭白馬徑涉水及馬腹平平耳,何神異之有 【 冬雪多,則春夏融,流水大,否則小,余適當己巳,冬無雪,故可徑涉云】。 尼失哈站南山上,有潭產小魚,魚皆逆鱗,人不敢食,尼失哈者,漢言小魚蓋地,以物名者也。

      遼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在開原西北,舊顯州城下,水甘土厚,平地不下萬頃,明宣德以前,皆屬邊內,自畢恭立邊牆,後遂置境外嘉隆間,漸為福餘衞頭目所據,天命四年,太祖既擒介賽 【 一作宰賽】, 貝勒喀爾喀 【 即福餘衞都督後】, 舉部北徙,此地遂成甌脫,惜乎不置邊內以之屯種也。

      遼東金州旅順口,距山東登萊甚近,順風揚帆一日夜可達,明時運糧運貨,往往由此,若永樂宣德間,海運則自旅順口徑達開原城西老米灣,舊跡猶存可得而考也。

       古寧江州,應在今厄黑木站,扈從東巡日錄,指為大吳喇者,非是,按松漠紀聞,來流河去混同江百十里,而來流城,即在寧江州西,金太祖紀十月朔,克寧江州城,次來流城可證,今去混同江東百十里者,正厄黑木站,特不知何水為來流河,故跡若大吳喇,則在混同江邊,何百十里之相去耶,邊外多山,戴沙土者,曰嶺,如歡喜嶺,盤頭嶺之類,戴石者,曰拉亦,作石,如拉伐必兒,漢必拉之類,平地有樹木者,曰林,如惡林,王家林之類,山間多樹木者,曰窩稽,亦曰阿機,盛京志作窩集,實錄作兀集,秋笳集,作烏稽如那木窩稽,色出窩稽,朔爾賀綽窩稽之類,瀑布曰發庫,平地曰甸子,亦作佃子,如寬甸子,張其哈喇佃子之類,坡陀,曰阿懶,山之銳者,曰哈達 【 達讀作平聲】 如山陰哈達之類。

       席百,一作西北,又作席北,在船廠邊外西南五百餘里,土著自言與滿洲同祖,而役屬於蒙古【 蒙古之名,始於元唐,書作蒙兀部,宋作冒骨子契丹,事迹作朦骨國】 之科爾沁 ,【 一作好兒趁,與察哈爾虎墩兔同祖,住牧東北邊外,去建州最近,明萬曆二十一年癸丑九月,其長瓮阿代貝勒,莽古思貝勒,明安貝勒,同葉赫等八國之師犯,興京敗歸後,明安貝勒以女進太祖,莽古思貝勒以女進太宗,遂為外藩四十九旗之長】 凡自船廠往墨兒根愛渾黑龍江者,由此,按天聰八年十一月,霸奇蘭等征黑龍江,命由科爾沁國舅吳克善 【 莽古思貝勒之子】 所屬之席北綽爾門地方經過,則為東北衝途也久矣,特以地屬外藩,公行劫奪而莫能禁,行旅每視為畏途耳。

      黑龍江 【 即薩哈連兀喇源出塞北】 愛渾 【 一作艾虎】 城,在船廠東北,後魏時曰黑水部,屬勿吉,唐曰黑水靺鞨,置黑水府 【 唐開元十六年,以其部落都督賜姓,名曰李獻誠,授雲麾將軍,兼黑水經略使】 金曰合懶路,元曰合蘭府水達達路 【 合蘭府設軍民萬戶府五,曰桃溫,曰胡里改,曰斡朵憐,曰脫斡憐,曰孛苦江,分領混同江南北之民,錢糧戶數共二萬九百六】 明曰黑龍江忽黑平寨,大清天命元年八月,太祖命達爾漢順科落巴圖魯征之 【 江水每九月始冰,時流澌忽合,若浮梁,遂濟取屯寨十一】 後朝貢為羈縻國,康熙十三年,始築城,二十二年設將軍一員,梅勒章京三員 【 滿洲一水手一索倫一】 滿洲披甲千人,索倫披甲千人,所謂黑龍江新披甲是也 【 凡強盜竊盜免死者,多給為奴】 大船四十,花船七十,槳船十七,而以船廠寧古塔流人為水手,幫兒各八百二十四人。二十九年,將軍統其半,駐墨兒根以衞索倫,索倫者屬國也 【 按實錄,天聰八年五月,黑龍江索倫頭目巴爾達齊來朝貢貂皮,十月,巴爾達齊又率京古齊,哈拜孔恰泰吳都漢內赫徹特白哈爾塔等朝貢,其未附屯寨,則於崇德四年十一月,遣曹海等,六年七月,遣席特庫等會蒙古敖漢奈曼吳喇忒四子,諸郡調度征之乃為屬國】, 產美貂,號索倫皮,與西北阿羅斯為鄰 【 阿羅斯,一作俄洛斯,即羅剎邊,外呼為老鎗,為人深目,碧瞳,隆準,黃虬髯,長身,多力,而好睡,睡輒不即覺,長於步戰,善鳥鎗,不畏弓矢,矢著身,徐徐拔之相視笑,自言自開闢至今皇帝之丁卯共七千九百十有四年,其族卑幼見尊長,去帽俯首,先指左右肩,次指左右膝,或曰先指額,次腹,次右肩,次左肩,西洋所謂反十字也。最奉佛,見必俯伏而哭,或曰非佛也,奉者天主,俯伏而哭者,天主教也,其居室正方,上下四旁皆板其器,精巧類西洋,其帽青頂,縫貂於內外,綴珠寶珊瑚,或用猩猩氈縫貂,其服方領,小袖袍,長掛。賤者著朵羅尼,貴者貂銀鼠雜,錦蒙其表,綴珠寶珊瑚金剛鑽於邊,而絕少紬緞,其錢銀質無好肉,大若瓜子,率重一分,陰作交戟,或人馬形,陽則其國書也,,若梵經一錢,必書數十字,不可辨,或曰文字用臘底諾,話臘底諾者,西洋諸國之官話也,其紙厚,若山西毛頭,大減十之三,微脆,中有暗花,若戈戟之狀,色白,其菜莖若萵苣,而短葉若薹包者,白舒者,青魚腥臭,食之味淡,其所食多虛糕,如今之西洋糕者,而色純白軟潤,經月不硬,其國都相傳,在正西之北高海中,水陸曉夜行十三閱月乃至雅克薩城,而西陲,今略以為在金山西北,七日出塞,紀略以為漢之堅昆,唐之黠頁斯,又曰紇吃斯王,秋澗玉堂嘉話則以為古鳥孫,即今斡落絲。余以滿音叶之此音,本在鳥斡孫絲之間,而無適合之字,譯者不得已,以己音之相近者當之,中原譯者,音隨地變,以訛傳訛,名稱遂異,不知其國固二千年如一日也。余向見秋笳集作烏孫,以為非後從塞外,見其國人,狀貌皆與顏師古注鳥孫者合,因復疑之,今得秋澗(《四库全书)語,始恍然矣。至於地之方位,路之遠近,余不暇辨】。 康熙四年乙巳,阿羅斯率八千餘人入索倫部,取貂皮而淫其婦女臥,未覺寧古塔將軍巴 【 海】 輕騎往襲之,盡殲其軍,脫者四人耳,於是築城於雅克薩,(雅克萨是历史上中国东北边疆古城。位于黑龙江上游左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地扼水陆要冲。)為邊患者二十餘年,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天子命舅舅公佟 【 國綱】 內大臣索 【 額圖】 往諭禍福,乃毀雅克薩城,退地五百里,以尼不楮為界,而索倫貂乃盡貢內府矣。

       虎兒哈河,即鏡泊(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宁安市50公里,海拔 351米。湖水深度平均为40米。常年一般水位 最高353.65米,最低345.61米,年平均流量每秒 9.2立方米至10立方米,蓄水量16.25 亿立方米。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干流外,还有大梨树沟河、尔站西沟河等小河流。下流 【 盛京通志,寧古塔城西南百里有湖,廣五六里,袤七十里,土人呼為必爾滕即鏡泊也,中有三山,曰俄莫賀昂阿山,阿克善山,牛彔山,阿克善牛彔兩山之間,有巖曰白巖,湖之西南,虎爾哈河東流入湖之處有崖,曰呼客兔崖,湖水東注,飛瀑躡空,奔浪雷吼,聲聞數十里,土人呼為發庫】 金呼里改江也,闊二十丈,源出色出窩稽,繞寧古塔西南,東北折入混同江,匯黑龍烏蘇里二江入海,其水色白味甘,在第二泉上,飲之益人精力,或曰參水也,故能然,寧古塔西八十里,有大石曰德林 【 天東小記,作烏黑法喇】, 在萬山中,廣二十餘里,袤百餘里,其平若砥,色或青或黑或紺或若龜文或若羊肚,又復嵌空玲瓏,馬蹄鼕鼕然,若行鼓上,而曲池橫沼志所稱,如井如池如盆盂者 【 盛京志,孔洞大小,不可數計,或圓或方,或六隅八隅,如井如盆如池,或口如盂,而中如洞深或丈許或數尺,中有泉或生魚或生草木】 莫不魚鼈焉。

       寧古塔城,舊在覺羅城北五十二里,康熙五年移於覺羅城西南 【 去覺羅城八里】, 今梅勒章京所居者新城也,新城建舊城,遂廢人呼之為舊街,上寧古塔四面皆山,虎兒哈河繞其前木城周二里半,東西南各一門,外為土城,土城本周十里,四面有門,今皆圮,惟臨河西南面壁立耳。公衙門及梅勒章京居,在木城內,餘官兵及民皆散住東西南土城內,合計不過四 【 四: 三】三 【 三: 四】 百家,屋皆東南向,立破木為牆 【 金志以木為牆壁】, 覆以莎草,厚二尺許,草根當簷際若斬綯,大索牽其上,更壓以木,蔽風雨,出瓦上,開戶多東南 【 金志獨開東南一扉】, 土炕,高尺五寸,周南西北三面,空其東,就南北炕頭作竈,上下男女各據炕一面 【 金志穿土為床,熅火其下,而寢食起居其上】 夜臥南為尊,西次之,北為卑,曉起,則疊被褥,置一隅,覆以氊或青布,客至共坐,其中不相避,西南窗,皆如炕,大糊高麗紙,寒閉暑開,兩廂為碾房,為倉房 【 滿語曰哈勢】, 為樓房【 用貯食物】, 四面立木若城 【 名曰障子】, 而以柵為門 【 金志聯木為柵】, 或編樺枝或以橫木,廬舍規模無貴賤皆然,惟有力者大而整耳。自混同江至寧古塔窩稽,凡二曰,那木窩稽 【 一作諾木阿機,又作納本阿機,明初置納木河衞,萬曆三十八年庚戌十一月,大清命額宜都取之】, 曰色出窩稽 【 一作色赤阿機,盛京志作色齊窩集】, 那木窩稽,四十里,色出窩稽,六十里,各有嶺界,其中萬木參天,排比聯絡,閒不容尺,近有好事者伐山通道,乃漏天一綫,而樹根盤錯,亂石坑呀,秋冬則冰雪凝結,不受馬蹄,春夏高處,泥淖數尺,低處匯為波濤,或數日,或數十日,不得達蚊虫?盲白戟之類,攢嚙人馬,馬畏之不前,有死者乃焚,青草聚烟以驅之,夜據木石燎火自衞,山魈野鬼嘯呼,墮人心膽,餒則咽乾糧,或射禽獸燒而食之,糧盡又無所得,久之水不涸則死矣,凡入窩稽者,必掛一物於樹,言笑不敢苟,若齋然,否則,多蹭蹬或曰山神,為祟云 【 扈從東巡日錄云,烏稽中皆喬松及樺作,樹間有榆椵,鱗接虬蟠,□山帶澗蒙密紛斜,白晝晻日?孛霜旦葉彫,畧見曦月,樹根亂石,磥硊錯落,疑無道路,供奉得之,傳聞記載,雖不甚詳,然其大概略可想見矣】

      自山海關至十三站,連岡複嶺,無徑寸之木,自十三站至奉天,平壤為多,自奉天至柳條邊,山野相錯,或斷或續,自柳條邊至混同江,岡嶺似十三站西而草木,則隨地皆有,自混同江東尼失哈站至必兒漢必拉半屬窩稽,崎嶇陰慘,不類人間,至沙闌,則又別有天地,而寧古塔尤佳,惜四山樹木為居人所伐,鬱蔥佳氣不似昔年耳。寧古塔西南六十里沙闌南有舊城址 【 天東小記作火茸城】, 大與,今京城等內紫禁城,石砌女牆下猶完好,內外街道隱然,瓦礫遍地,多金碧色,土人呼為東京,而中原之流寓者,皆指為金之上京,是以盛京志,作金上京會寧府 【 按金史,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天眷元年,號上京,海陵貞祐二年,遷都於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大定□三年七月,復為上京,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嶺,完都魯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瓦江,鴨子河,其宮室有乾元殿,慶元宮,宸居殿,景暉門敷德殿,延光門宵衣殿,稽古殿,明德宮涼殿,延福門五雲樓重明殿,東華殿,天門殿,混同江行宮春亭天元殿,世德殿,永祚宮,光興宮,雲錦亭,臨漪亭】 余按史志,遼金東京,在今遼陽州,土人之言固非,而盛京志,亦未可盡信,嘗考金史地理志,上京東至胡里改六百三十里,西至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與路七百里,東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懶路一千八百里,又洪忠宣路程上京三十里,至會寧頭鋪四十五里,至第二鋪三十五里,至阿薩鋪四十里,至來流河四十里,至報打孛廑鋪七十里,至賓州【 按金史,賓州本渤海城,在鴨子混同二水之間】 渡混同江則是金之上京,確在今寧古塔之西,混同江之東其去混同江僅二百六十里耳,以今之道里度之,應在色出窩稽左右,而色出窩稽嶺上土城址尚在,今人指為金時關門者,安知非是,然則沙闌之金碧猶存者,其殆熙宗天眷以後之北京歟。

      威伊克阿林,極東北大山也,上無樹木,惟生青苔,厚常三四尺,康熙庚午,與阿羅斯國分界,天子命鑲藍旗固山額真巴海等分三道往視,一從亨烏喇入,一從格林必拉入,一從北海遶入,所見皆同【 時方六月大東海尚凍】, 遂立碑於山上,碑刻滿洲阿羅斯喀爾喀文,沙闌城內,存石塔一,石觀音一。康熙初,觀音首脫,鼻端微損,新鄉張司空坦公 【 名縉彥】, 琢而小之,今高九尺,而石座又三尺餘,己巳六月,寧古塔藍旗固山大巴黑塔阿媽病,且死夢石觀音至,其家遺命長子吳達哈為屋,以蓋之,吳達哈出五十金,屬西關吉林下觀音廟,僧淨金董,其事淨金,又募得數十金,冬十二月入窩稽伐木,庚午二月初六日破土,此余所目擊者也。又往時,存一紫石碑,康熙初,大興劉侍御命人往觀,其人椎而碎之,取一角還,僅十三字,作四行,首行曰深契,次曰聖,次曰儒生盛於東觀,次曰下瞰闕庭書類,率更令蓋國學碑也。又土人云,城內雖無居人,遠望之猶有王氣,城北十餘里,有兩石橋,橋九洞,今石雖圮,柱尚在,又將軍安 【 珠瑚】 使人浚井,得硃漆井亭木方尺,顏色甚鮮。

     五國城,就徽欽之死斷之似一城,而五國其名者,考遼史營衞志,五國俱有國名,曰剖阿里國,曰盆奴里國,曰奧里米國,曰越里篤國,曰越里吉國,則非聚居一城也明矣。至其地,或以為在三萬衞北一千里,自此而東分為五國 【 載大明一統志】 或以為在羌突里噶尚 【 吳漢槎曰,自寧古塔東行六百里,名羌突里噶尚,松花黑龍二江於此合流,有土城焉,疑即是】 或以為在朝鮮北境 【 扈從東巡日錄,朝鮮北境,近寧古塔者,有安置黴 【 黴: 徽】 欽故城,在山頂之上】, 或以為去燕京三千八百餘里,西上黃龍府二千一百里 【 南燼紀聞,言二帝初遷安肅軍,又遷雲州,又遷西沔州,又遷五國城,其地去燕京三千八百餘里,西上黃龍府二千一百里,余按金史,徽欽以金太宗天會六年七月乙巳赴上京,十月徙韓州,七年七月丁卯徙鶻里改路,地名皆不相合,此書之偽無疑】 或以為寧古塔相近搶頭街,有舊城址五,疑即是,其說紛紛不一,而余以為徽欽自徙鶻里改路之後,未聞再徙,則五國城自在鶻里改路境內,而鶻里改者即虎兒哈胡里改之變書也,搶頭街之說庶幾近之。

     黑龍江, 【 元史作合蘭河】 發源塞北,南流而東,混同江發源長白山,北流而東,雖入海處合而為一,而其源則相去甚遠,金史世紀稱,混同江亦號黑龍大誤,又兩江之水手掬之皆白色,惟遠望略如柳汁耳,金志及松漠紀聞,稱掬之則色微黑,皆不可信。

柳邊紀略卷之二

      自京師至寧古塔,凡二千八百七十八里,京師四十里至通州,二十里至燕郊,二十里至夏店,三十里至三河縣 【 縣近七渡鮑邱,臨洵三水,故名】 三十里至邦均,二十里至段家嶺,三十里至別山,二十里至枯樹,三十里至玉田縣 【 古無終國,水中白沙可治玉】, 四十里至沙流河,四十里至豐潤縣,二十里至板橋,三十里至榛子鎮 【 松漠紀聞作榛子店】, 三十里至新店堡,二十里至沙河,二十里至野鷄坨,十五里至安和店 【 店東北十餘里有首陽山,山麓有孤竹城,伯夷叔齊廟,廟有清風樓,土人呼為洞山】二十五里至永平府 【 古孤竹國,秦漢為右北平,松漠紀聞作平州】 三十五里 【 松漠紀聞作四十里】 至雙望,二十里至蘆峰口,十五里至撫寧縣,二十里至榆關 【 或作渝關,又曰臨渝,以渝水名,松漠紀聞舊榆關至雙望店七十里】 ,二十里至深河,三十里至范家店,三十里至山海關,三里至歡喜嶺,五里至八里鋪 【 明崇禎初,經略王在晉請城,八里鋪以衞山海關,旅 【 旅: 旋】罷,五年又以山永巡撫楊嗣昌言,設兵五十名】,十二里至老軍屯,三十里至高粱站,十八里至前衞,十五里至涼水河,十里至葉家坟,三十里至中後所 【 明崇禎五年,設遊擊一員,統兵一千二百名】 十八里至東光站,十二里至望海店,三十里至七里坡,十二里至曹莊,十里至寧遠州 【 明初置寧遠衞,領所七,設指揮二十四員,千戶二十五員,百戶五十七員,鎮撫七員,經歷一員,教授訓導各一員,嘉靖二十六年,設參將一員,領中軍一員,把總九員,主兵三千八百八十八名,客兵家丁二十三名,獨輪戰車一百輛,馬三千三百六十八匹,騾五十頭,四十二年,設寧前兵,備道一員,今悉裁去,惟設知州吏目學正訓導各一員】,十八里至雙樹鋪 【 天聰二年五月,太宗攻寧遠不克,回兵駐此】 十二里至連山,十八里至塔山 【 明時寧遠衞中左所千戶駐此】 十二里至高橋,十八里至杏山 【 明末設遊擊一員,統兵一千二百名】 十八里至松山 【 明初,廣寧中屯衞中左所千戶駐此,崇禎間設遊擊一員,統兵一千二百名】 十八里至小淩河,十里至雙陽店,二十里至大淩河 【 明初,廣寧左屯衞中左所千戶駐此,自遼陽失後,遂為要地,總兵祖大壽等統重兵於此拒守】, 三十里至十三站 【 即十三山,胡嶠陷虜記云,西南去幽州二千里】四十里至閭陽驛 【 遼乾州廣德軍奉陵縣金閭陽縣】 ,二十里至壯振堡,十里至興隆店,十五里至二臺子,十里至顧家子,三十里至中安堡,十八里至羊腸河 【 按三鎮邊務務要,羊腸河在鎮遠等堡,邊外係朵顏衞任牧之所,今為內地】 十五里至小黑山,二十里至胡家窩,三十里至二道井,二十里至一半拉門,三十里至白旗堡 【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朔己酉,天子駐蹕於此,鑿百井以供行營】 三十里至劉河溝,十里至黃旗堡,八里至小黃旗堡,二十二里至巨流河 【 即遼河,一名枸柳河,又作句驪河,源出靺鞨北諸山,清初築小城於河上,名曰閒城】十五里至顧家子,二十五里至老邊,三十里至大石橋 【 一名永安橋】 ,三十里至奉天府【 松漠紀聞作瀋州,明洪武二十年建瀋陽中衞領所五,設指揮使三十二員,千戶二十一員,百戶五十七員,鎮撫經歷各一員,教授訓導各一員,嘉靖二十年設遊擊一員,領中軍一員,千把總九員,主兵七千九百八十七名,客兵家丁四十八名,獨輪戰車二百輛,元戎車一輛,鼓車二輛,馬五千三百八十八匹,騾五十頭,今改設將軍一員,梅勒章京二員,固山大八員,噶喇章京八員,牛彔章京員,代子員,筆帖式員,披甲三十名,馬匹,又設府尹一員,府丞治中各一員,經歷一員,教授訓導各一員,戶禮兵刑工五侍郎各一員,郎中七員,員外郎十五員,主事六員,知縣典史各一員,教諭訓導各一員】二十里至大窪,二十里至蒲河 【 明時設千戶所】, 十里至汛溝鋪,二十里至懿路站 【 即金挹婁縣,明時鐵嶺衞左右千戶所駐此】 二十里至范家屯,十里至新鋪,三十里至鐵嶺縣 【 明初建鐵嶺衞領所七,設指揮二十八員,教授訓導各一員,鎮撫二員,經歷二員,千戶二十六員,百戶六十四員,又設備禦一員,領把總二員,主兵二千三百八十一名,馬五百五十八匹,獨輪戰車一百輛,今改為縣,設知縣典史各一員,教諭訓導各一員】十里至高麗站,五里至平定堡,五里至山頭鋪,四十里至開原縣 【 明初置遼海三萬二衞領所十七,設指揮五十一員,千戶三十二員,百戶九十三員,鎮撫六員,經歷二員,教授訓導各一員,知州吏目各一員,又設參將一員,領中軍一員,輛 【 輛: 千】 把總十四員,主兵一萬五百二十名,獨輪戰車二百輛,元戎車一千 【 千: 輛】, 鼓車二輛,馬二千八百二十五匹,騾五十頭,又設兵備道一員,今改為縣,設知縣典史各一員,教諭訓導各一員,披甲一千名】十五里至開原站,十五里至柳條邊威遠堡門,四十里至棉花街,五十里至也合站 【 盛京志及太祖實錄,皆作葉赫,明時北關也】 五十里至火燒嶺,三十里至黑而蘇站,三十里至小孤山,四十里至大孤山 【 扈從東巡日錄載,康熙二十一年,天子去時路程,奉天東北八十里為撫順舊堡,為琉璃河,為札凱,為嘉祜禪,為曾家寨,為哈達河,為耿家莊,柳條邊為鷂鷹坡,為庚格,為庫魯,為三丸山,為夸蘭山河,為阿爾灘訥門,阿爾灘訥門者,蒙古語,漢言大孤山也,乃與驛路合】

       三十五里至易屯河 【 一作一統河,又作亦屯河,明正統間置衞】 二十五里至一把旦,二十五里至石頭河,三十五里至雙陽河,六十里至衣兒門 【 一作引門河,明正統間置衞】 二十里至沙粦 【 一作薩龍河】, 三十里至一拉溪,二十里至搜登 【 一作蘇敦】 ,二十里至水哈,三里至小水哈,五十里至船廠,十里過混同江至尼失哈站,三十里至交密峰,四十里至厄黑木站,十里至那木窩稽,三十里至山神廟,五十里至拉筏站,七十里至退屯站 【 一名昂邦多紅昂,邦者,大多紅者渡口也】

       三里至色出窩稽,六十里至朱倫多河,五十里至俄莫賀索落站,一百四十里至必兒漢必拉站,四十里至德林,二十里至沙闌站,四十里至藍旗溝,四十里至寧古塔 【 元史地理志,胡理改距上都開平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大都者,燕京也,又明太祖實錄,洪武十五年二月,故元鯨每?水千戶速哥帖木兒木答哈,千戶完者帖木兒牙蘭,千戶皁花,自女真來歸,言遼陽至佛出渾之地,三千四百里自佛出渾至斡朵憐一千里,斡朵憐至訖溫萬戶府一百八十里,訖溫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至胡里改一百九十里,胡里改至樂浪古隘口一百七十里,樂浪古隘口至乞列憐一百九十里】 山海關外奉天將軍所轄二十四站,曰沙河站,東光站,寧遠州高橋站,小淩河站,十三站,廣寧驛舊肅河站,二道井站,白齊鋪巨流河舊邊站,盛京驛石榴河東京驛狼子山甜水站,連山關通源堡雪裏站,鳳凰城高麗堡威遠堡伊魯站,寧古塔將軍所轄二十二站,曰葉赫站,黑爾蘇阿爾灘額木爾站,一把淡站,蘇瓦鹽站,伊爾門站,叟登站,尼什哈站,額黑木站,額伊虎站,拕伊屯站,鄂木合梭羅站,畢爾漢畢喇站,沙鹽站,寧古塔驛吉林城,錦州俄佛羅站,發忒哈邊界,蒙滾河,孫查包速素舍里村,白都訥村,黑龍江將軍所轄十九站,曰茂欣速素站,魯村站,他爾哈池站,多耐站,溫托渾池站,忒墨得黑村,布克村,塔哈兒村,寧年池站,喇哈岡帖 【 帖: 站】 薄兒德村,喀母尼喀俄佛羅站,乙喇喀池站,墨爾根村,科落爾河站,喀爾嗒爾幾河站,庫木爾山站,額雨兒站,黑龍江。康熙十六年丁巳,寧古塔梅勒章京薩不蘇 【 不蘇後為黑龍江將軍】, 以繩量道里,兩庹為丈,百八十丈為里,自寧古塔西關門始,至船廠東關門止,凡九萬八千丈,為五百五十里,今分八站作六百三十餘里,然以中國之里,較之直千里之外矣。

      盛京戶部設滿洲侍郎一員,理事官一員,堂主事一員,郎中四員,員外郎七員,主事二員,司庫三員,禮部設侍郎一員,理事官一員,堂主事一員,郎中二員,員外郎四員,主事五員,助教二員,讀祝官八員,贊禮郎八員,筆帖式十二員,兵部侍郎一員,理事官一員,堂主事一員,郎中二員,員外郎八員,主事三員,刑部設侍郎一員,理事官一員,堂主事一員,郎中六員,員外郎十五員,主事二員,筆帖式二十三員,工部設侍郎一員,理事官一員,堂主事一員,郎中二員,員外郎五員,主事二員,司務一員,司庫一員,筆帖式十七員,烏林人七員,管匠役官一員,管理修陵漢軍四品官一員,五品官一員,管理各項匠役漢軍六品官一員,看守篤恭殿漢軍六品官一員,分掌百工營作山澤採捕等事 【 按會典,國初設各部,承政參政啟心郎筆帖式等官,順治元年裁併奉天將軍管理,康熙中,復設今官】

       三陵 【 按實錄,永陵在興京,啟運山壽,肇祖、興祖、景祖、顯祖,福陵在奉天府承德縣天柱山,葬太祖,葬康太妃在其右,昭陵在奉天府承德縣隆業山,葬太宗,懿靖大貴妃,墳淑妃墳皆在其右】 各設總管一員,掌關防官一員,副理關防官一員,包衣大(包衣大,官名。亦作"包衣达", 汉名管领。包衣,满语音译,义为"家内的"。)一員,布打衣大一員,茶衣大一員,筆帖式二員,妃墳各設看守首領一員,又設噶喇大二員,管壯丁六品官一員,專司陽石木地方供祭牛羊,奉天府將軍下設副都統二員,協領八員,佐領六十三員,半個佐領四員,防禦三十二員,驍騎校六十三員,筆帖式十一員,放荒正尉一員,副尉二員,馬兵二千六百四十名,步兵四百名,看守實勝佛(实胜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实胜寺全名为莲花净土实胜寺,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秋,竣工于清崇德三年八月初一,历时三载,是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清军入关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兵八名 【 按會典載,每年實勝寺香燭銀八十兩,茶葉二百斤】 牛莊設防禦三員,筆帖式一員,兵八十名 ,蓋平設防禦三員,筆帖式一員,兵一百名, 鳳凰城設拜他喇布勒哈番三員,筆帖式一員,兵一百五十名 ,廣寧設協領一員,佐領三員,防禦三員,驍騎校三員,筆帖式二員,兵二百十四名,興京設防禦三員,筆帖式一員,兵八十名, 開原設防禦三員,筆帖式二員,兵一百七十二名, 錦州府設城守尉一員,佐領十二員,驍騎校十二員,筆帖式二員,兵五百三十名, 前錦州設防守尉一員,佐領二員,驍騎校八員,筆帖式二員,馬兵一百五十名,步兵五十名,內佐領驍騎校各一員,兵一百名,移駐中後所, 易州設城守尉一員,伊爾希大二員,拜他喇布勒哈番(清代爵名。清顺治四年(1647年)定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定汉字为骑都尉,满文如旧。 )一員,拖沙喇哈番一員,佐領六員,驍騎校六員,八品官一員,筆帖式二員,兵九百七十名, 山海關至威遠堡等八門,每門設守禦一員,筆帖式一員,撥什庫一名,兵十名,寧古塔烏喇等將軍下設副都統二員 【 按實錄及會典,寧古塔駐防,自天聰十年備禦吳巴海始,後掣還,順治十年設昂邦章京,以鑲藍旗薩兒吳代為之,康熙元年改昂邦章京,為將軍,十五年,移將軍及一副都統駐船廠,留一副都統駐寧古塔,副都統本名梅勒章京,十五年改今名】 協領八員 【 烏喇六員,寧古塔二員】 佐領五十八員 【 烏喇四十六員,寧古塔十二員】 防禦二十四員 【 烏喇二十員,寧古塔四員】 驍騎校五十八員 【 烏喇四十九員,寧古塔九員】 管船礮水手總管一員,四品官二員,五品官二員,驍騎校四員 【 在烏喇】 督管驛站六品官一員,助教一員,筆帖式十四員,兵三千九百二名,內防寧古塔兵三百五十名, 畢勒亨邊門設防禦四員,兵八十名, 愛渾 【 即黑龍江】 將軍下設副都統二員,協領八員,佐領四十員,防禦十六員,驍騎校四十員,助教一員,筆帖式十一員,兵二千名,遊牧地方每旗設蒙古總管一員,副管二員。

  

      關東糧運始於康熙二十二年,按會典,於開成鄧子村易屯門及易屯口等處設倉,每歲農隙之時,運米開成倉內,春秋二季以舟運至鄧子村倉,又自鄧子村陸運百里至易屯門倉,由易屯河舟運至易屯口,直達混同江,給烏喇兵糧 【 遼河運糧船一百隻,每船載米六十石,用滿兵三名,水手六名,奉天府州縣月給工食,每名銀一兩,免其差徭,易屯河船一百隻,每船載米六十石,混同江大糧船八十隻,每船載米二百石,烏喇船廠船六十四隻,大船七十隻,其水手皆寧古塔將軍分派】。 寧古塔至黑龍江設專管修理糧船漢軍四品官二員,五品官二員,驍騎校二員,撥什庫八名。盛京寧古塔黑龍江駐防官員缺出,該將軍副都統將本處本旗應陞官內揀選一員,咨送兵部及在京本旗固山額真(官名。固山,满语,汉语译为旗。额真,亦满语,为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满旗初起时,旗主管辖全旗所有事务),固山額真又將在京應陞應補官內派出數員,一同引見,然外送者,恆用十之九,至兵丁亡故老病退甲之缺,有子嗣者準其頂補,若無子嗣,將軍副都統將伊奴僕頂補,如有承受家產之主,在京情願取回其僕者,令其撤回,缺另酌補。凡公務差遣,官兵至京,騎本身馬者,寧古塔人春冬喂養二十日,夏秋十五日,盛京人春冬十五日,夏秋十日,其自京駐防寧古塔官兵馬匹,冬月在盛京歇養一月,春月歇養二十日,兵部發往空馬,冬月養二十日,春月十五日,此定例也。然行旅往來,則皆喂四十日而後行。

       明時遼鎮邊外部落分為二種,在西北者曰三衞 【 按,三衞地,東接海西,西連開平,北抵黑龍江,南連薊遼。春秋為山戎,秦為遼西郡北境,為奚契丹所據,東漢驅其酋走松漠閒,後魏之先復居故地,號庫莫奚唐述谷渾,宋屬契丹,名兀哈良元,即奚都置大寧千戶所,明初故,元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府各遣使來朝,於是即古會州地置大寧都司,洪武十四年,封皇子權為寧王以鎮之,二十一年置三衞,成祖靖難,患寧王躡其後,乃陰說三衞兵於寧王郊餞時,一呼皆戰,遂擁寧王入松亭關,事平徙寧王於南昌,盡割大寧以與三衞】 三衞者泰寧 【 其地西自廣寧前屯衞邊,東至廣寧白雲山,明洪武二十一年置衞以故,元遼王阿禮失里為指揮,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歲再貢馬,數年之後,即糾他部犯邊,陽順陰逆,迄無寧時。明末,喀爾喀速把亥等即其後也】。 福餘 【 其地西自廣寧白雲山起,東至開原止,明洪武二十一年置衞,以故元惠寧王海撒男荅奚為指揮同知,歲再貢馬,正統間,同也先入寇,不得利反為也先所掠,後遂衰】 朵顏 【 其地自開平起至山海關止,明洪武二十二年置衞以朵顏元帥脫魯忽察兒為指揮同知,歲再貢馬,後乃陽順陰逆,每導韃靼入犯,至啟禎間三十六家之長,哈喇慎部布顏台吉蘇布地等遂為大清外藩】。

      也在東北者曰女直,女直種三,海西者為海西女直,建州毛憐者為建州女直,極東最遠者為野人女直,置都司一,曰奴兒干都司 【 按實錄,永樂二年二月,忽剌溫等處女直野人頭目把剌荅嗒來朝,置奴兒干衞以把剌荅塔阿剌孫等四人為指揮同知,古驢等為千戶所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七年閏四月,設奴兒干都司,以東寧衞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與兵二百,護印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統其眾歲貢海青貂皮等物,仍設狗站遞送,六月置經歷司,經歷一員,十二年閏九月,命遼東都司益兵三百,往護其印踰二年遣還。宣德三年正月命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荅剌哈往奴兒干之地,建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并賜都司銀印一,經歷司銅印一,六年五月命都指揮同知佟荅刺哈之姪勝襲為都指揮僉事,八年七月佟荅刺哈妻王氏來朝,貢馬及方物,八月以都指揮使康旺之子康福襲為都指揮同知,閏八月以都指揮同知王肇舟老疾,命其子貴襲為都指揮僉事,食副千戶祿】。置衞三百八十一 【 合三衞,即三百八十四矣】 曰建州衞 【 按實錄,永樂元年十一月,女直野人頭目阿哈出等來朝,設建州衞以阿哈出為指揮使,餘為千百戶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四年十一月,木楞古野人頭目佟鎖魯阿等四十人來朝,命為建州衞指揮千百戶等官,賜以冠帶及鈔幣有差。六年三月,忽的河、法胡河、卓爾河、海刺河等處女直野人頭目 哈刺等來朝,遂併其地入建州衞,命哈刺等為指揮千百戶,賜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八年八月,以指揮阿哈出及其子釋家奴等從征有功,賜阿哈出姓名,曰李思誠,釋家奴曰李顯忠,百戶阿剌失曰李從善,可曰郭以誠,陞李顯忠為都指揮僉事,從善以誠俱為正千戶】

      【 十年十一月,遼東都指揮同知巫凱等奏,建州衞都指揮李顯忠,指揮孛速、趙歹都、劉不顏等,悉挈家就建州居住,歲祲乏食,上命發倉粟賑之,十五年十二月,李顯忠奏,顏春地面月兒速哥願率家屬歸附居建州,從之,仍賜賚如例。十六年二月,以李顯忠奏陞指揮僉事哈麻忽等為指揮同知,副千戶失剌等八人為正千戶,百戶也兒吉納等四人并所鎮撫哈荅等二人為副千戶,俱賜敕,褒諭賞賚有差。十七年三月,以李顯忠所舉女直也住等二十七人為指揮千百戶,賜鈔幣有差。十八年正月,欽真河等處女直野人兀令哥等來朝,命兀令哥為副千戶,木郎哈為百戶。宣德元年三月,陞李顯忠子建州指揮李滿住為都指揮僉事。四年三月,李滿住請入朝充侍衞,賜敕諭止之,五年四月,李滿住奏請與朝鮮互市,朝鮮不納,上復諭止之。六年正月,李顯忠妻康氏及指揮僉事金家奴來朝,貢馬及方物。八年二月陞指揮僉事不顏禿為指揮同知,正千戶迭卜為指揮僉事】

        十一年三月陞指揮使歡赤為都指揮僉事,五月陞指揮僉事木荅兀為指揮同知,正統元年閏六月,李滿住遣男古納哈等來朝,貢馬并送還東寧衞逃移人四十八名,上嘉之,賜綵幣靴帽有差。二年五月陞指揮僉事金家奴為指揮同知,副千戶牙失為指揮僉事,所鎮撫阿不欒為副千戶。三年二月,李滿住率眾至朝鮮必屯城相仇殺,上諭止之。六月,李滿住遣指揮趙歹因哈奏舊住破?巾,諸江屢被朝鮮搶殺,今移住灶突山東南渾河上,上從之,後滿住同董山糾福餘衞韃靼寇邊,景泰中巡撫王翔遣指揮王武等往招,滿住等入謝時,諸部以也先之難多失敕印,無職銜減宴,賞怨忿而叛】

     【 成化三年九月,以武靖伯趙輔充總兵都督王瑛等為副左都御史,李秉督兵五萬,分左軍出渾河柴門、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軍由鴉體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至破?巾諸江中軍,自撫順經薄刀山鮕魚嶺,過五嶺度蘇子河至虎城,會朝鮮兵搗巢,獲指揮若女等千人併誅滿住】(李满住(?~1467) 明代建州女真首领。清朝皇室先祖之一。祖父阿哈出(明赐名李思诚),父释加奴(明赐名李显忠)。原姓古伦氏,建州卫酋长阿哈出之孙,释加奴之子,袭父职为建州都指挥使,世居吉林图们江上游一带。祖父阿哈出,女真著名首领、明成祖朱棣的岳父

      建州左衞 【 按實錄,永樂十年置,十五年二月建州左衞指揮猛哥帖木兒奏,舉以頭目卜顏帖木兒速哥等為指揮千百戶,宣德元年正月,命指揮僉事猛哥帖木兒為都督僉事,賜冠帶,戊午,命指揮僉事木荅哈為指揮同知,正千戶牢若禿為指揮僉事,八年,野人阿速江等衞弗荅哈木荅忽木冬哥哈當加等糾合七姓野人,殺都督猛哥帖木兒及其子阿古等,盡取其財,猛哥帖木兒子童倉與其叔凡察及百戶高早花等五百餘家潛住朝鮮鏡池地面,又欲至遼東居住,為朝鮮所留。二年十一月,童倉奏,請敕諭,上敕朝鮮國王李祹送童倉等家至毛憐衞,轉送出境,又命猛哥帖木兒子童山襲為本衞指揮使,五年童倉隨其叔凡察逃往建州,朝鮮慮其與建州都指揮李滿住同謀,生釁奏請敕諭。九月,上降敕諭之。童倉等又奏開原女直馬哈剌等從朝鮮國回內,一百七十餘家為朝鮮所留土人,百戶高早花等四十一家被毛憐衞所留,請上敕諭。六年正月陞指揮董山為都督僉事,董山與凡察不和,六月敕遼東總兵官曹義等察之,後結福餘衞韃靼寇邊,景泰中巡撫王翔遣指揮王武等往招,董山入謝,以宴賞薄怨叛,潛□朝鮮,朝鮮授董山為正憲大夫,中樞密使。(爱新觉罗·董山(-1467年),又名充善,明代建州女真部族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猛哥帖木儿的次子。明朝建州女真人,猛哥帖木儿之子。根据该《清实录》记载,充善有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因此,充善是福满的祖父,觉昌安的曾祖父,塔克世的高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天順三年,巡撫程信使自在州知州佟成廉得其制書,遣使往間,各上表貢馬謝罪。成化二年,董山糾毛憐海西入寇,遣都督武忠往諭,山亦悔走闕下,以語言不遜,羈廣寧,尋釋還。三年以武靖伯趙輔充總兵,都督王瑛封忠為副左都御史,李秉督漢番京邊官軍五萬討之,董山降,送京師放歸,廣寧誅之。六年,以董山子脫羅為指揮使】

       建州右衞 【按實錄,宣德七年正月,建州左衞都督僉事猛哥帖木兒遣其弟指揮僉事凡察等貢馬及方物,三月,凡察以招撫遠夷陞都指揮僉事,賜敕勞之,九年二月,凡察援都指揮裴俊斡木河殺賊有功,陞為都督僉事,仍掌衞事,四月,凡察奏,去年野人阿速江等衞木荅忽木冬哥哈當加等糾合七姓野人殺其兄都督猛哥帖木兒姪阿古等,盡取其財,請發兵間罪,上遣指揮僉事施者顏帖木兒等,賚敕,令建州左衞指揮同知札剌兒往諭木答忽等,十月復諭,凡察與猛哥帖木兒之子童倉等,潛往朝鮮鏡池地面,又欲至遼東居住,為朝鮮所留,童倉奏,上敕諭,朝鮮送凡察等家至毛憐衞轉送出境,三年正月,凡察來朝貢馬,五年九月,凡察自朝鮮逃回,同原叛士軍馬哈剌等四十家至蘇子河,敕諭遼東總兵官曹義等,於三土河及破?口諸江迤西古河兩界間,令凡察同建州衞都指揮李滿住居住,六年二月,朝鮮國王李祹奏,本國逃民童者,音波說,凡察,李滿住謀於東八站搶劫朝鮮回國使臣,上敕禁之,且令與董山輪次來朝,又諭建州衞都指揮李滿住,兀者衞都指揮使,剌嗒嘔罕衛都督僉事,乃胯勸諭,凡察勿復為惡,三月,凡察奏辨,上復敕諭之,察與董山不和,先是七姓野人之亂,建州左衛印失,宣德間又頒新印,令凡察掌之,既而董山復得舊印,敕命山與凡察協同署事,繳還舊印,董山不聽,復命繳還新印,都指揮李章加等奏,保凡察獨掌衛事,上令仍繳新印,凡察匿不肯出,乃更分建州左衞,置右衞,使董山以舊印領左,凡察以新印領右,傳至本朝肇祖原皇帝都督孟特穆,復七姓野人之仇,至俄朵里城西千五百里,蘇克蘇滸河虎欄哈達山下,黑圖阿喇居焉。黑圖阿喇者,即今之興京也】。(兴京,1616年到1621年为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又作赫图阿喇、黑秃阿喇,皆为满语对音,意为"横岗"。故址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西老城村。)

  

      兀者衞 ,【 按實錄,洪武二十年十二月,野人部將西陽哈等百三十四人,自遼東來降,賜衣各一襲,尋加賜白金千三百七十兩。永樂元年十二月,忽剌溫等處女直野人頭目, 西陽哈、鎖失哈等來朝貢馬百三十匹,置兀者衞,以西陽哈為指揮使,鎖失哈為指揮同知,吉里納等六人為指揮僉事,餘為衞鎮撫千百戶所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永樂九年十月,命能哥等為指揮同知,兀塔出等為指揮僉事】。

      兀者左衞, 【 按實錄,永樂二年二月,兀者衞頭目脫脫哈等五十三人來朝,別設兀者左衞,以脫脫哈為指揮同知(同知,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末合赤吉等為指揮僉事(官名。金 置按察司佥事。元 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僉事。明 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僉事。清 初沿用,乾隆 时废。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等职。),餘為千百戶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兀者右衞,兀者後衞 【 按實錄,永樂二年十月,兀者頭目那海乂不札尼等來朝,設兀者右衞,以那海為指揮同知,設兀者後衞,以乂不札尼為指揮同知,羅卜灘咩哥毡為指揮僉事,餘各授官,賜誥印冠帶及鈔幣襲衣有差。永樂十四年七月,命女直野人保童為兀者右衞指揮同知,塔失塔木等二十三人為指揮僉事,兀剌納等十四人為副千戶,忽失塔等二人為衞鎮撫,忽失納等八人為百戶,兀桑哈為所鎮撫,俱賜誥敕】 失里錦衞,虎兒文衞 【 按實錄永樂三年正月,虎兒文等處女直野人韃靼頭目 綽魯不乃也兒古尼、尼往哥赤等來朝,設失里錦虎兒文二衞,以綽魯不乃也兒古尼等六十四人為指揮千百戶,賜誥,冠 【 冠: 印】 印 【 印: 冠】 帶襲衣及鈔幣有差】。(以下卫略去

        所二十四,曰兀者托溫所, 【 元史地理志曰,桃溫設軍民萬戶府,屬合蘭府,水達達路,距上都開平四千里,又明太祖實錄,遼陽至佛出渾之地三千四百里,佛出渾至斡朵憐一千里,斡朵憐至托溫萬戶府一百八十里,又成祖實錄,永樂二年十月,兀者托溫女直野人頭目喚弟等來朝,設兀者托溫千戶所,以喚弟等為千百戶等官,賜誥印冠帶襲衣鈔幣有差】。 可里踢所, 【 實錄,永樂四年正月,女直野人頭目八禿卜花等來朝,設可里踢千戶所以八禿卜花等為千百戶等官,賜予如例】 兀的罕 【 一作兀者罕】 所, 【 實錄,永樂四年二月,與嘉河等衞同設】 得的河所奧石河所 ,【 永樂五年二月,與喜樂溫河等一十二衞同設,會典,無奧石河所】 哈魯門山所, 【 永樂五年正月,與納木河等衞同設】。 敷答河所, 【 永樂七年四月與伏里其等衞同設】 兀者揆野木所,兀者穩勉赤所,魚失所,五年所,兀者已河所,真河所,兀的所,屯河所,哈三所,兀者屯河所,古賁河所,五音所,鎖郎哈真河所,兀者揆野人所,兀禿河所哈魯門所,兀討溫河所,兀者撒野人所。

      站七,曰別兒真站,黑龍江地方莽亦帖站,弗朵河站,亦罕河衞忽把希站,忽把希站,弗荅林站,古代替站。地面七 【 國朝典,彙作地面五十八】 曰弗孫河地面,木溫河地面,埇坎河地面,撒哈地面,亦馬河咬東地面,可木地面,黑龍江地面。寨一,曰黑龍江忽黑平寨,【 即今愛渾】。

●柳邊紀略卷三(地名、部落

       明末,東北邊部落為大清所併者三十有六,海西則有扈倫國之吳喇 ,一作鳥臘,又作兀喇,在混同江東尼失哈站北六十里,昔名扈倫國,姓納喇,有納齊布祿者,生子曰商堅朵爾和齊商堅朵爾,和齊子曰加麻喀碩,朱古加麻喀碩,朱古子曰綏屯,綏屯子曰都爾機,都爾機生二子,長曰克習納,次曰古對朱顏,古對朱顏子曰太蘭,太蘭子曰布顏,始服吳喇,諸部築城吳喇河岸洪尼地,自稱貝勒,傳至其孫布占泰與大清構兵,萬歷四十一年,為太祖所滅。

       哈達 , 一作哈塔,在開原東北邊外四十里,即所謂南關也,與吳喇同祖,先是扈倫國,都爾機長子曰克習納,為族人巴代達爾漢所害,有孫萬一名王台奔席北之綏哈城,其諸父王住外蘭奔哈達為部主,後其下叛,殺王住外蘭,其子博爾坤舍進殺其人以報父仇,遂迎萬為部主,萬于是稱汗國,號哈達,最忠于明,投塔山前衞左都督,傳至其子孟格布祿等,於萬歷二十七年,為大清所滅。

      輝發 ,一作灰扒,本姓孟克得里,始祖曰昂古里星吉力,黑龍江岸尼馬察部人也,自黑龍江□木主遷居渣魯,有扈倫國人噶揚噶圖墨土姓納喇氏居于張,因改姓納喇星吉力,二子長曰留臣,次曰備臣,備臣子曰納領噶耐寬,納領噶耐寬子曰拉哈都督,拉哈子曰噶哈禪都督,噶哈禪子曰齊納根達爾漢,齊納根子曰王機砮,于輝發河邊扈爾奇山築城以居,因號輝發國,時有蒙古察哈爾國扎薩克圖土門汗圍其城,不克而還,遂益強盛,王機砮卒,有子七人,其孫拜音達里盡殺之而自立,萬歷三十五年為大清所滅。居易錄,輝發部落未滅之前一載,每至日晡,輒有小兒千百為羣,連臂入城,嬲人或入酋長之居,或散在人家,提而擲之,散若輕塵,旋復聚為小兒,驅逐,祈禳皆不能禁,國人夜不得眠,日出始倦而就寢,如是者年餘,太祖兵至,已入城人無覺者,自此妖亦不見】

       也赫 ,一作也合,又作葉赫,又作野黑,在開原威遠堡邊門東北九十里,即所謂北關也。明正統間置塔山前衞,設指揮等職,始祖本蒙人,姓土默特名,星根達爾漢初滅扈倫國所居張地之納喇部,遂據其地,改姓納喇,後遷野赫河岸,故以野赫為國號,星根達爾漢子曰席爾克明噶圖,席爾克明噶圖子曰齊爾噶尼,齊爾噶尼子曰褚孔革,授塔魯木衞都督僉事,褚孔革子曰太杵,太杵二子,長曰逞家奴,次曰仰家奴,皆依哈達王台為邊患,而兄弟不相下,乃更築新城于山坡,而號故城曰老城,老城在西,逞家奴居之,新城在東,仰家奴居之,萬歷十二年,寧遠伯李成梁以賜敕賞賚為名,誘二奴至開原穀之,逞家奴子曰布寨,布寨子曰布揚古布爾抗古,仰家奴子曰納林布祿,曰金台吉,俱忠順為明衞邊,萬歷四十七年為大清所滅。

       建州,毛憐則有滿洲 ,滿洲始祖曰布庫里雍順,乃天女佛庫倫所生,定三姓之亂,妻其女百里居長白山東俄漢惠之野俄朵里城,國號滿洲。 之蘇克蘇滸河 ,其地在清河邊外,屬城寨之著者七,曰圖倫城,曰撒爾湖城,曰嘉木湖城,曰沾河寨,曰安土瓜爾佳城,曰古勒城,曰沙濟城。沙濟城主阿海與古勒城主阿太,皆王杲子也。萬歷十一年,為李成梁所殺,餘皆亡于本朝。

       渾河 ,屬城寨七,曰杭甲城,曰扎庫木城,曰東佳城,曰把爾達城,曰兆佳城,曰界凡城,曰播一混寨。萬歷間,俱為大清所併。

      王甲,萬歷間,部主戴度墨爾根,其叔曰孫扎秦光滾,與董鄂部瓮哥落為仇,十二年九月,本朝太祖攻董鄂齊吉答城還,孫扎秦光滾乞師攻瓮哥落戴度,遣人告之得為備,十六年太祖滅之。

      董鄂 , 在寬奠堡外,萬歷十六年,部主克徹巴顏之子額爾機瓦爾,喀為托漢河部額吐阿祿下所殺,其子何和理遂率眾歸本朝,尚太祖長女。

      哲陳 ,一作只陳,萬歷五年為大清所併。 蘇完 , 部主索爾果明,萬歷十六年四月率眾歸大清,太祖以其子蜚英東為一等大臣,後以功陞固山額真,卒諡直毅公,配享太廟。 鴨喇古 , 一作押兒孤,寨主扈喇虎明,萬歷十六年四月率眾歸大清,以其子扈爾漢為養子,賜名覺羅。 長白山之訥殷,一作訥因。 朱舍里,以上二部在明萬歷二十二年併于大清。 鴨綠江 ,即益州江,或呼靉江,唐書作馬訾水,源出長白山,明萬歷十九年為大清所併。 野人則有瓦爾喀之阿庫里尼滿 ,明崇禎八年為大清吳巴海等所滅。 兀爾格陳, 一作吳爾格臣。 綏分, 一作遂分。 雅蘭戶野 , 一作滹野。 兀爾機尼黑庫倫諾落河灣 , 以上七部明崇禎十年七月為大清喀凱塔克等所滅。 烏爾古辰 , 明萬歷三十九年為大清阿巴泰蜚英東順科落所滅。 虎爾哈 , 即元呼里改路地。 之兀扎喇 , 明崇禎六年,兀扎喇地方頭目綽哥以貂狐皮朝貢大清,八年五月大清命吳巴海等征之,十月兀扎喇部主之弟塞痕卜克沙等歸大清,令住寧古塔地方,十四年二月,大清遣寧古塔章京鍾果兌等征其未附,屯塞遂平之。 綽庫禪能吉爾 , 以上二部,明崇禎十六年五月為大清阿爾津等所滅。 庫爾克 , 一作庫爾喀。 之喇里闡鐸陳阿撒津多金兀庫爾城掛喇爾額蘇里額爾兔 , 以上八處,明崇禎十二年八月為大清薩木什等所滅。 黑龍江之噶爾達蘇, 噶爾達蘇有二處,以大小別之,明崇禎十六年五月為大清阿爾津等所滅。

       薩哈連 ,【 明萬歷四十四年七月,大清命達爾漢順科落等取其屯寨三十六】,東北邊部落,舉國內附者二十有六,瓦爾喀則有蜚悠 ,【 明萬歷三十五年正月,吳喇侵蜚悠,其城長策穆特黑請移家歸大清,太祖命舒爾哈齊等率兵三千,徙其戶五百還】 虎爾哈則有格克里,【 明崇禎元年正月,格克里四頭目朝于大清】。 石拉忻 【 明萬歷四十四年,本朝使順科落等招之,四十六年,其部長率所部歸之】。 那堪泰 ,【 明崇禎三年十一月,其長虎爾臘率妻子至寧古塔,命馬爾拖朝大清,求駐牧地】 託科落羅 ,【 一作脫科落,明崇禎十年四月貢大清貂狐皮,十二月又貢,十五年十二月又貢】 努牙喇 ,【 一作耨野勒,明崇禎十一年四月歸大清】 默爾車勒黑葉,【 明崇禎十一年十二月歸大清】。 馬爾遮賴科爾,佛科爾,庫薩喀里 【 以上三喀里,(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初见于明代,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哈拉哈河)得名。其前身是札剌亦儿部(较早西迁的一支室韦--鞑靼部落)。)明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歸大清】。 松阿里則有擺牙喇 ,【 明崇禎元年十二月,頭目伊爾彪圖、納哈布韜伊圖喀歸大清貢貂狐皮】 黑龍江則有戈博爾塞布奇 ,【 長巴爾齊等】 何黑岱克殷吳魯蘇榆爾根海輪固濃昆都輪吳藍 【 以上十屯,明崇禎八年四月俱歸大清】 精格里河渾泰 【 明崇禎元年十月,其長扈育布祿歸大清貢貂皮】 使犬部則有蓋青, 【 明崇禎七年十一月其長僧格歸大清貢貂皮】 窩稽 【 一作兀集,又作烏集,凡林木叢茂處皆是】 則有那木 ,【 明崇禎間其長康果里、喀克都里、昂古明噶兔烏路噶僧格尼喀里、湯松噶葉克舒等歸大清】 都魯, 【 明萬歷三十八年十一月歸大清】。

      東北邊部落,現在貢寧古塔者八,每年自四月至六月,俱以次入貢,自寧古塔東北行四百餘里住虎爾哈河松花江兩岸者,曰挐耶勒 ,【 一作鬧□,明崇禎四年七月,部長薩達蘭宜寇扎濟喇瓦爾禪厄克星格等,始貢本朝貂狐、猞猁猻、水獺皮】 曰革依克勒 ,【 一作克益克勒,又作克宜克勒,明崇禎十一年四月始貢大清貂狐皮】 曰祜什喀里, 【 一作虎習哈禮,明崇禎十二年十一月,其長納木達禮等十人,賴達庫等四人,始貢大清元狐皮】 此三喀喇 【 喀喇漢言姓也】 役屬久其頭目,皆尚少主,少年精悍者,漸移家內地,編甲入戶,或有為侍衞者,初服魚皮,今則服大清衣冠,所謂窩稽韃子是也,又名異齊滿州 【 一作伊車滿州】 異齊者,漢言新也,其地產貂 ,【 窩稽疑即古之室韋,按北史室韋傳,室韋在勿吉北千里,魏齊後,分為五部,不相總一,所謂南室韋,北室韋,□室韋,深末怛室韋,大室韋。南北室韋皆捕貂為業,冠以狐貂,衣以魚皮,鉢室韋用樺皮蓋屋,大室韋尤多貂皮,青鼠】 自寧古塔東行千餘里住烏蘇里江兩岸者,曰穆連連 【 一作木輪,又作木倫,明永樂間置木倫河城,萬歷三十九年七月,大清命阿巴泰等取之,崇禎元年七月,大清又命喀凱塔克等率兵征之】。

       俗類窩稽產貂,又東二百餘里住伊瞞河源者,日?木, 【 日?木: 曰】 欺牙喀喇("喀喇"一词在新疆历史地理篇中广泛用于地名、山川河流、城市名等等。同"喀拉"、"哈拉"、"哈喇"等词语,都与黑色有关。如"喀喇塔勒"在哈萨克语里是"黑色柳丛","喀喇塔什"在柯尔克孜语里是"黑色石头",而在维吾尔语中也有类似的,"喀拉布柳"为"黑色河柳","喀喇沙尔"为"黑城","喀拉库里湖"为"黑湖","喀喇汗朝"为"黑汗王朝"等等。喀喇昆仑山,意为黑色的山。


)其人黥面,其地產貂,無五穀,夏食魚,冬食獸,以其皮為衣,自寧古塔東北行千五百里,住松花黑龍江兩岸者,曰剃髮黑金喀喇。凡六俗類窩稽產貂,以上皆每年入貢,又東北行四五百里,住烏蘇里松花黑龍三江匯流左右者,曰不剃髮黑金喀喇,十數披髮,鼻端貫金環,衣魚獸皮,陸行乘舟 ,【 或行冰上】 駕以狗,御者持木篙,立舟上,若水行,攔頭者然所謂使犬國也。【 後漢書,有狗兒國,以狗耕地,價與牛同,又金史,有狗站,以狗擺站,遼天慶三年六月,幹郎改國曾以良犬進貢】 其語與窩稽異無,文字筆墨以皮條記事,小大隨之,其地產貂,又東北行七八百里,曰飛牙喀,俗產與不剃髮黑金同,而赤臀無袴,以皮蔽其前,自寧古塔東北行三千里,曰欺勒爾濱大東海,俗產與欺牙喀喇同,以上各種皆三年一貢,凡歲貢者,除賜衣冠什器之外,宴一次,固山大以下陪宴,三年一貢者,宴三次,寧古塔梅勒章京陪宴,【 按會典,黑金飛牙、喀虎爾哈等部落進貢貂皮,寧古塔將軍照數驗收,送戶部,其應賞之物,據將軍文書行文,戶工二部支給,又進貢人每日給穀米、燒酒、鹽、粘米、豆、馬料等項,不限日期,如格格額駙來,支給粳米,賞給衣服,緞綢布縷,帶帕棉花,綠斜皮線梳篦扇等物,率以為常】

       東邊部落貢盛京者,曰庫牙喇俗,與窩稽同產海豹、江獺皮、其地在土門江北岸與南岸,朝鮮慶遠府城相對,去寧古塔五百里,歲一貢【 按會典,庫爾喀地方,所進江獺驗數交送戶部筵晏禮部備辦,賞賜行文戶工二部支給】 使鹿部,大約在使犬諸部之外,按實錄,崇德元年五月,阿賴達爾漢追毛安部下逃人,至使鹿部喀木尼漢地方,獲男女二十九來獻,至今未通朝貢,無由見其國人,但聞其駕車耕地使鹿若使牛馬而已。

        東北部落素產馬,宋建隆中,女直嘗自其國至薊州泛海至登州賣馬,明女直建州毛憐海西等部,共歲貢馬一千五百匹,又永樂三年,立開原馬市, 【 在開原南門外通女直交易】 撫順馬市,【 在撫順所通建州交易】 廣寧馬市 ,【 在團山堡通朵顏泰寧福餘三衞交易】 成化十四年,立慶雲馬市 ,【 在慶雲堡通海西黑龍江交易】 以布帛粟米雜貨易之,今柳條邊內外絕不產馬。

      惟朝廷乃有馬羣, 【 按會典,盛京騍馬(母马)羣三處遊牧地方,騸馬(长出四齿即去势)羣二處,騍馬羣十五處,駱駱駝羣二處,騍駱駝羣十處,上都地方騸馬羣二處,騍馬羣十五處,大淩河騸馬羣二處,騍馬羣十處,三年,騍馬三匹孳生一匹,騍絡駝六年內,四隻生二隻,多者賞少者責罰,十月初一日起,進莊牧養,至三月三十日止。四月初一日放青起,至九月三十日止】 其他皆自山海關西及高麗國來,高麗馬大與驢等,後漢書三國志所稱果下馬,魏書所稱三尺馬,朱蒙所乘馬種是也,能負重致遠,不善馳騁,其良者亦復蹀躞dié xiè有致,價不甚貴,關西馬皆產於蒙古,價倍於高麗,或遇窩稽人,非十五六貂不與一馬也,鳳凰城等處官兵人等往高麗義州市易者,每年二次,春以二月,秋以八月,庫爾喀人每二年一次往高麗慶源地方互市,以八月 【 按會典,鳳凰城庫爾喀人往高麗地方互市,始於崇德間】, 寧古塔人,每年一次往高麗會寧府(金朝上京路下设的行政建制。初为会宁州,金太宗以建都于此而升为府。府治上京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市区南2公里白城)。)互市,亦以八月然命下遣官監視,每年十一月方行 【 按實錄,天聰七年二月始,遣備禦郎格吳巴海攜寧古塔貨物赴朝鮮會寧府貿易,又會典崇德間定例,每年市易,禮部差通事二員,、寧古塔驍騎校筆帖式各一員,前往監視,凡貂皮、水獺、猞猁猻、江獺等皮不准市易,定限二十日即回,今添差防禦一員】 市會寧者多以羊皮襖布疋往易牛馬紙布甕鹽,而書特貴,康熙初,姚琢之以明季遺文易牛一頭。

       柳條邊外山野江河產珠, 【 色微青,所謂東珠也,圓而粗者,天子諸王以之飾冠,價甚貴】 人葠、貂、獺、猞猁猻、鵰,鹿、麅、鱘、鰉魚諸物,設官督丁,每歲以時採捕,俱有定所定額,核其多寡而賞罰之,或特遣大人監督,甚重其事, 【 按會典舊例,烏喇捕牲,設五品,名除總管本身,附壯丁三名,噶喇大本身,附壯丁二名,筆帖式撥什庫工匠等附壯丁一名,免徵錢糧外,其除窩舖首領、捕牲壯丁,各附壯丁一名,每年每丁徵取貂皮二十張,東珠珍珠,猞猁猻、水獺、皁雕、虎斑雕、芝蔴雕、呈送工部驗看、折算。貂皮若比定數多者,都虞司行文,廣儲司取青布給賞,少者交工部責治。捕鱘鰉魚,壯丁儘所得呈交,若交納鹿觔五個者,賞弓一張。康熙元年定例,壯丁額外多貂皮一張,賞青布一疋,少一張責三鞭。康熙二年議定,烏喇捕牲總管,以八旗共得貂皮按丁計算,額外多得一百張,賞銀三錢,少一百張罰俸銀三錢,噶喇大分管四旗壯丁,如額外多六十張,賞銀三錢,少六十張罰銀三錢。康熙五年令壯丁兼捕鰉魚,十年每旗派壯丁十九名,於冬夏二季專捕鰉魚,(鳇(huáng)鱼,学名为达氏鳇(river beluga)。主产于黑龙江水域,故乡为黑龙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现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 游均有分布。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免捕貂鼠,其捕牲人役在家病故者,準計日扣除。

  

       貂皮,上好東珠(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它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缀饰的东珠与珍珠约300颗,冠顶东珠13颗,珍珠51颗。余如耳饰、朝珠等,也用东珠镶嵌,以表示身份并显现皇家的权威。)重八分以上者,每一分折貂皮七十二張,重七分五釐者折貂皮六十七張半,重七分者折貂皮六十三張,以上每一分折九張,重六分五釐者折貂皮五十二張,重六分者折貂皮四十八張,以上每一分折八張,自五分五釐以至一分者,每一分折貂皮五張,每五釐折二張半,照數計算,次號東珠及兩面光亮中間有帶者,三分折算二分,或一面兩面微有光亮二分折算一分,無光亮東珠,三分折算一分。猞猁猻,頭號每張折貂皮六張,二號折貂皮五張,三號折貂皮四張,四號折貂皮三張。水獺,頭號折貂皮三張,二號折貂皮二張半,三號折貂皮二張,四號折貂皮一張半,五號折貂皮一張,末等每兩折貂皮一張,薄毛貂皮每二張折一張】

  

       至王公宗室,亦各按旗分地,令其採捕。 【 按會典,國初,王以下公以上,許遣壯丁于烏喇地方採捕東珠貂鼠人參等物,效力勤勞大臣,許遣壯丁採取人參,順治五年,停止大臣採參,七年停止宗室採捕東珠貂鼠等物,八年定烏喇採參人數,親王一百四十丁,世子一百二十丁,郡王一百丁,長子九十丁,貝勒八十丁,貝子六十丁,鎮國公四十五丁,輔國公三十五丁,鎮國將軍二十五丁,輔國將軍二十丁,奉國將軍十八丁,奉恩將軍十五丁。鑲黃旗,人參山曰黑扯木,曰馬家,曰肥牛村,曰牛哈兒哈,曰色欽,曰趙家,曰厄兒民河,曰哈兒民河岡,曰佟家河,曰拉哈多布庫河,曰牙兒渣河採捕山,曰波那活河,曰一而門,曰呼藍,曰馬哈拉。 正黃旗,人參山曰木起,曰呼渾谷背山傍,曰幽呼羅東界,曰克扯木,曰肥牛村,曰土克善梅佛黑齊,曰五林峯,曰厄爾民河,曰哈爾民河夾岡,曰佟家河,曰拉哈多布庫河,曰渾濟山,曰見得黑山採捕山,曰一而門曰牙瀨港,曰厄黑五陵河 。正白旗,人參山曰呼雷,曰剛山嶺,曰東勝阿谷,曰濟而歌把羅,曰打八址岡,曰濟兒歌河,曰瓦而喀什把羅,曰覺羅衞濟嶺,曰昂把□楞,曰阿沙哈河,曰綿灘厄母皮里,曰阿什汗河,曰湖南谷,曰湖南嶺,曰布魯張市,曰叉欣谷,曰梭布納,曰鈕王澗谷,曰布勒亨採捕山,曰希兒哈河,曰阿克敦,曰上澗峯,曰木書河。 正紅旗,人參山曰朱哈兒哈,曰撒姆湯阿,曰劉姑山嶺,曰倭兒烘噶哈,曰阿巴噶哈,曰木敦,曰古黑嶺背山傍,曰汗處哈谷,曰西伯谷,曰倭兒烘谷,曰阿米大谷,曰阿米大牙兒過採捕山,曰撒倫一而門,曰五藍得弗,曰哈占你白葉 】

     【 鑲白旗,人參山曰劉姑山嶺,曰撒婦湯阿,曰張而都科八羅,曰歡他,曰呼勒英尼,曰剛山嶺,曰色真打把庫,曰扎而打庫河,曰烏林庫占,曰三通嶺,曰多把庫羅門,曰渾濟木敦採捕山,曰阿呼峯,曰撒侖。 鑲紅旗,人參山曰加海,曰撒姆占河,曰沂澈東倭,曰扎姆必汗,曰扎姆他賴,曰紐木舜,曰五什欣阿普大力,曰倭兒烘阿普大力,曰白母白力,曰撒哈連,曰昂八烏而呼,曰納孟厄,曰阿沙哈圍黑,曰厄黑港,曰古黑嶺南山傍,曰瓦黑呼,曰汗處掀谷,曰昂把烏黑,曰昂把釋楞採捕山,曰勒夫渡口,曰一八單,曰依蘭峯,曰朱綠峰,曰呼朱白葉。 正藍旗,人參山曰東勝阿,曰加哈嶺,曰瓦爾喀什,曰扎兒呼河,曰吉姆申,曰書谷,曰倭兒烘噶哈,曰昂巴噶哈,曰木敦家姆占,曰灣他哈,曰紐王澗谷,曰非牙郎阿,曰阿什哈溫扯黑採捕山,曰阿濟革牙哈,曰木克峰,曰阿姆灘納麥爾齊,曰昂巴牙哈 ,鑲藍旗,人參山曰扎姆必汗,曰扎東阿,曰色欽,曰扎庫木,曰厄一夫峰,曰都稜,曰溫泉,曰扎兒呼河,曰圍黑法山採捕山,曰牙瀨港,曰一吞木克,曰波吞,曰酸馬岡】

       遼東人葠。 【 本草云,人葠與甘艸同功而易蛀,惟納器中密封可經年不壞,紫桃軒雜綴云,人參,一名人葠,葠者,漸漬之義,又名人微微,亦微漸之意,一名人御,以其生有階級,又名鬼蓋,以其生背陽向陰,又有神草、地精、海腴之名,異苑云,人參,名土精,海錄云,天狗人參也,春秋運斗樞云,搖光星散為人參,廢江淮山瀆之利,則搖光不明,人參不生,說文云,葠與參同,扁鵲云,有毒,或生邯鄲,西溪叢語曰,梁書阮孝緒母疾,須人參,舊傳鍾山所生,有鹿引之,鹿滅得此草】 四月發芽,五月花,花白色如韭花,叢大者若椀,小者若鍾,六月結子,若小豆而連環,色正紅,久之則黃而扁 【 扁鵲云,三月生,葉小,花核,黑莖有毛,九月採根】。 初生一椏,四五年兩椏,十年後三椏,年久者四椏,每椏五葉,葉若芙蓉,一莖直上。扈從東巡日錄所謂百尺杵也,高者數尺,低者尺餘,陶隱居曰,上黨參,形長而黃,多潤實而甘,百濟形細而堅白,氣味薄,遼東形大而虛軟,紫桃軒雜綴云,生上黨山谷者最良,遼東次之,高麗百濟又次之。異苑曰,上黨者,人形皆具,能作兒啼 【 西溪叢語曰,扁鵲云,有頭足手面目如人,廣五行記云,土下有呼聲,掘之得人參,如人形,四體備具,聲遂絕。隋書五行志曰,高祖時,上黨人家宅後,每夜有人呼聲,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見人參一本,枝葉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餘,具體人狀,呼聲遂絕。夷堅丙志曰,青城老澤,平時無人至,其間,關壽卿與同志七八人作意往遊,未到二十里,日勢薄暮,鳥鳴猿悲,境界淒厲,久之,山月稍出,花香撲鼻,諦視滿山,皆牡丹也,幾二更,乃得一民家,老人猶未睡,見客欣然延入,布席而坐,少頃,設麥飯一鉢,菜羹一盂,揖客坐食,翁獨據榻正坐,俄出一物,如小兒狀,置于前,眾莫敢下箸,獨壽卿劈食少許,翁曰,儲此味六十年,規以待老,今遇重客,不敢藏,而皆不顧,何也?取而盡食之,曰,此松根人參也】。 今上黨百濟,皆枯白無味,而遼以東所產多黃潤甘實,不盡如前所云,而人形略具者,聞亦有之,但不能作兒啼耳,甲子乙丑已後,烏喇寧古塔一帶採取已盡,八旗分地,徒有空名,官私走山者,非東行數千里,入黑金阿機界中,或烏蘇江外不可得矣。

      高麗人作《人參贊》云,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假樹相尋 【 居易錄曰,宋思陵得李伯時畫,人參地黃二藥裝潢之御書,東坡二贊,有鍾太常家法,其贊參云,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元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靈苗此孕毓,肩股或具體,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上藥無炮炙,齕齧盡根柢,開生定魂魄,憂恚何足洗,糜身副吾生,既食首重稽。楊升《菴藥市賦》曰,人參三椏,來自高句驪之國,桃枝九折,出于巂昆明之陬】

      宗室人參,過山海關皆有定額,額外人參照例每斤納稅六錢 ,【 例云,親王人參七十斤,世子六十斤,郡王五十斤,長子四十五斤,貝勒四十斤,貝子三十斤,鎮國公二十二斤半,輔國公十七斤半,護國將軍十二斤半,軸國將軍十斤,奉國將軍九斤,奉恩將軍七斤半,準免關稅,餘參每斤納銀六錢,其買參者,準于盛京開原等處採買,不許於打牲(清 代对 嫩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一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之處採買】 凡走山者,山東西人居多,大率皆偷採者也,每歲三四月間,趨之若騖,至九十月間,乃盡歸,其死於饑寒不得歸者,蓋不知凡幾矣,而走山者日,益多歲不下萬餘人,凡走山刨參者,率五人為伍,而推一人為長,號曰山頭,陸行乘馬水行駕威弧【 獨木小舟名】, 沿松花江至諾尼江口登岸,覆舟山谷間,乃入山相土,山頭坐而指揮,四人者剝樹皮為窩棚,又擇一人炊,三人樵蘇,夜則燎火自衞,曉食已,人攜小刀一,火石包一,四尺長木鑱一,皮袋一,隨山頭至嶺受方略,認徑路,乃分走叢木中尋參子及葉 【 扈從東巡日錄云,其草一莖直上獨出眾草,光與曉日相映】 得則跪而刨之,山頭者時時立嶺上作聲,以呼其下,否則迷不能歸矣,日暮歸,窩棚各出所得,交山頭,乃洗剔而煮 【 按實錄云,先以水漬參,明人佯不欲市,邊人恐朽敗,急售多不得價,太祖乃命煮而售之,煮參始此,近又以煮則味薄,改而為蒸矣】 貫以縷懸木而乾之,日惟曉夜,再食糧盡,則五人均分而還。

       關東人呼參曰貨,又曰根子,肉紅而大者曰紅根,半皮半肉者曰糙重,空皮曰兆 【 平聲】, 視泡之多寡,定貨之成色 ,【 扈從東巡日錄,有紫團、白條、羊角、金井、玉蘭諸名】 己巳庚午間,足色者斤 【 寧古塔參,以十八兩為斤,奉天以十九兩為斤,京師以南以二十兩為斤】 十五兩八九色者斤,十二三兩六七色者斤,九十兩對沖者,六七兩泡三兩,若一枝重兩以上則價倍,一枝重斤以上價十倍,成人形則無價矣。相傳康熙二年,得人形者一枝,重二十二兩,獻於朝,後絕不得。

       窩稽人不貴貂鼠而貴羊皮,凡貂爪褂合縫鑲邊處,必以黑羊皮一線飾之,松漠記聞,云不貴貂鼠者,以其見日及火則剝落無色,余謂此無他,不過厭常喜新耳。今寧古塔梅敕章京以下皆著猞猁猻狼皮襖,而服貂者無一人也,若帽則皆貂矣。豈獨不畏剝落耶,貂鼠喜食松子,大抵穴松林中,或土窟,或樹孔,捕者以網布穴口,而煙熏之,貂出避,輒入網中,又有縱犬守穴口,伺其出而囓之者,然不貴,恐其損毫毛也。紫黑色毛平而理密者為上,紫黑而理密者次之,紫黑而疏與毛平而黃者又次之,白斯下矣 【 胡嶠陷虜記,所謂黑白黃貂鼠皮也】。 康熙初,易一鐵鍋,必隨鍋大小布貂於內,滿乃已。今且以一貂易兩鍋矣 【 明時,鐵鍋不許出邊,隆慶四年,俺答受封順義王後,諸所請皆酌給,獨不與鍋,哀告數次,終不允,北邊如此,東可知己所以,初時難得則貴重,久之日多日賤矣】 易一馬必出數十貂,今不過十貂而已,馬良者乃十四五,亦不以上貂易也。上貂皆產魚皮國 (这个国家很小,是位于东北的赫哲人创立的,历史上,赫哲人以穿鱼皮服而著称,曾被外界称为“鱼皮部”,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的一支。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合围处)【 即窩稽諸部,以其服魚皮故名,北史室韋傳,、南室韋北室韋皆捕貂為業,冠以狐衣,以魚皮大室韋尤多貂及青鼠】。 歲至寧古塔交易者二萬餘,而貢貂不與焉,寧古塔人得之,七八月間,售販鬻京師者,歲以為常,而京師往往賤,挹婁(挹娄(yì lóu)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来源于肃慎。现今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而貴,索 【 平聲】 倫蓋以索倫(我国少数民族名。即 鄂温克 族。分布在 黑龙江省 嫩江 流域。民风刚劲,勇敢善战。)貂毛深而皮大也,然不若挹婁之耐久矣,貉子皮出魚皮國者佳,大與狐等,每皮價四五錢。

  

      拔鎗毛 【 毛之長而勁者曰鎗毛】 為帽脊,曰鑽草臀,曰坐草腹,曰拉草鑽,草紺色上也,坐草黃色中也,拉草灰色下也,塞外禦寒,在貂上有為被者,若為褥則不拔鎗,毛鎗毛銳,黃黑色,鹿皮、麅皮、火石、火絨、銼草、紅根草、及諸木桿,皆有貢額 【 按會典,盛京將軍每年進鹿皮一百張,麅皮一百張,鎗桿三百根,叉桿一百根,楊木箭桿三千根,樺木箭桿二千根,槳木一百根,火石一斗,鞭桿八百,根銼草五百斤,紅根草五十斤,火絨三斤,歲以為常】。

       滿州舊無文字,有之自太祖始,按明萬歷二十七年己亥二月,太祖以蒙古字製國語,創立滿文,行國中,命額爾德尼榜式(榜式,清代对满洲大学士的称呼) 【 榜式,一作榜什,又作帮實,蕭大亨云,能書者之稱也,有侮慢之者,罰馬一。本朝天聰五年七月始停止,但稱筆帖式,惟大海庫爾纏等,仍得稱榜式,池北偶談云,國初,內三院滿洲大學士謂之榜式,烏金超哈大學士亦稱榜式,如范文肅公、寧文毅公是也】 大海榜式 【 大海所譯有,刑部會典,素書、三略、萬寶全書未竟者,通鑑、六韜、孟子、三國志、大乘經】 立字母十二,名曰十二兀柱頭,兀柱頭所載與漢人反切相類 【 左司筆記云,國書大率如古人反切,如墨為不黑,空為溫通之類,漢人呼筆為不律出之爾雅,今北方呼筆為不至,國語以筆為廢】 或一語為一字,或數語為一字,意盡則以兩點節之,其書左行與漢反 【 池北偶談云,本朝文移書疏之制國書,則自後而前,漢書則自前而後,凡宮殿榜書,率用清漢蒙古三體,按草木子載,元朝行移文字,漢字自前而後,蒙古字自後而前,畏吾兒字則橫書之】。 波撇彷彿漢隸,蓋蒙古字本從隸書變出,而滿書又從蒙古變出,旁加以點,是以仍近漢隸,五代史云,增損隸書之半,以代刻木之約,此一據也 【 按金史,完顏旻因契丹漢字,命谷神倣遼漢字制合本國語,為女真大字,又有女真小字,則滿洲之初,未嘗無文字也,或久而失傳,大海更創之耳】。 邊外文字多書於木,往來傳遞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貯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挂壁若檔故也,然今文字之書於紙者,亦呼為牌子,檔子猶之中土文字,漢以前載在竹簡,故曰簡,以韋編貫故曰編,今之人既書於紙為卷,為部,而猶呼之為編為簡也。

      監高麗互市筆帖式云,己巳冬,會寧府民獲野雞子十,破其一,中有十鼠,遂連破三四莫不然,告之吏,吏剖其一亦然,乃獻之王所,高麗咸陽郡新溪書院,故新羅國佛寺遺址也,崇德六年六月,有寓居人元年者掘地得一甕,貯金二十四片,每片刻宜春大吉甕,蓋刻一千年字送於朝,卻之。

      寧遠州人曰,明總兵李如松入朝,賜宴,陪宴官某問,遼東產何物,如松曰,產好李,某曰,不知心若何,曰赤心 【 如松,寧遠伯李成梁之子,父子兄弟俱為遼東名將,今鑲藍旗李氏如李輝祖、李鈵、李林隆,皆其後人也】

      開原縣城中有浮圖一,土人云,有鏡二十四著頂上。奉天多鄧將軍廟,將軍名佐明,成化間人,按四鎮三關志,鄧佐者,定遼前衞指揮使也,善騎射,有膽力,巡撫王翺令署都指揮事。成化三年春,隨總兵施英,按奉集堡遇敵二千餘,佐率五百騎敗之,復追至樹遮里,峻山峭壁中鏖戰,忽有一校策馬退走,眾遂潰,乃下馬步戰,久之知不可為,遂自刎,報未至,遼人見佐乘白馬挾弓鼓吹而回,佐家亦聞鼓吹聲,守臣上其事,立祠,遼陽都御史吳禎為撰碑記。

       撫順境外部落,凡有疫癘,禱之立應,至今滿洲跳神皆祠之 【 或曰,京師堂子所祀者,亦將軍云, 按會典,每年元旦,皇上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及外藩詣堂子上香,行三跪九叩頭禮,每月朔,親王以下貝子以上派一人供獻,四月初八日,內府並王貝勒一人,依次備供齋戒。是日不祈禱,不祭,不理刑名,康熙十二年,定祭堂子漢堂官不隨往】

      寧古塔地,不計畝而計晌,晌者,盡一日所種之謂也。約當浙江田四畝零 【 金食貨志,量田以營造尺,五尺為步,闊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畝】 一夫種二十晌,晌收穀,自一石至二石,以土之厚薄為等,殺穀凡十種,曰稗子、曰小麥、曰大麥、曰粟 【 小米也】、 曰秫 ,【 黏穀也用以造酒】 曰黍 、【 大黃米也作??易亦可為酒】 曰稷、 【 糜子米也宜酒亦可為飯】 曰高粱 、【 蜀黍也】 曰蕎麥、曰穬麥, 【 鈴鐺麥也】 而以稗子為最,非富貴家不可得,地之佳者,晌價五兩,稗子穀石五兩,小麥石三兩,大麥石二兩五錢,粟秫黍稷高粱蕎麥石各二兩,穬麥石一兩三錢,凡一石可當通州倉二石五斗,此己巳庚午間糧價也。

       陳敬尹為余言曰,我於順治十二年流寧古塔,尚無漢人,滿洲富者,緝麻為寒衣,擣麻為絮,貧者衣麅鹿皮,不知有布帛,有之自予始,予曾以疋布易稗子穀三石五斗,有撥什庫某,得予一白布縫衣。 元旦服之人皆羡焉,今居寧古塔者,衣食粗足,則皆服綢緞,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猻狼皮打呼 【 皮長外套也】, 惟貧者乃服布,而敬尹則至今猶布袍,或著一羊皮緞套耳。

        寧古塔宴會,以十二簋guǐ 為率小喫之數,亦如之爭強鬬勝,務以南方難致之物為貴,一席之費,大約直三四金,滿洲則例用特牲或猪或羊或鵞,其費更甚。

      寧古塔多業農賈。賈者三十六,其在東關者三十有二,土著者,十市布帛雜貨流寓者二十二,市飲食在西關者四,土著皆市布帛雜貨,農則無算,而奴為多,其俗貴富而賤貧,貴老而賤少,貴漢而賤滿,何也?凡東西關之賈者皆漢人,滿洲官兵貧,衣食皆向熟賈賒取,俟月餉到乃償直,是以平居禮貌必極恭敬,否則,恐賈者之莫與也,況賈者皆流人中之尊顯儒雅者,與將軍輩皆等,夷交年老者,且弟視將軍輩,況下此者乎?居人無凍餒者,凍餒則羣斂布絮、糧食以與之,夜戶多無關,惟大門設木柵,或橫木為限,防牛馬逸出也。比年來正二月間,走山者或盜馬,因設堆子(派出所)巡警,他時,牛馬猪雞之類無失者,失十餘日或月餘必復得。

       寧古塔,滿洲呼有爵,而流者曰哈番。哈番者,漢言官也。而遇監生生員亦以哈番呼之,蓋俗原以文人為貴,文人富則學為賈 【 陳敬尹、周長卿】 貧而通滿語,則代人賈,所謂掌櫃者也 【 錢德維】。 貧而不通滿語則為人師 【 師者,胡子有李召林、吳英人、王建侯、李某、彭某】 師終歲之獲多者二三十金,少者十數金而已,掌櫃可得三四十金。

       寧古塔有七廟,曰關帝廟,在城東三里,馬王附其後,道人揚州蔡森生守之,年已七十九矣。曰西廟,在城西三里,吉陵倚其後,虎兒哈河流其前,中有銅觀音一,高八九寸,藍旗章京某所捨也,某云阿機人釣而得之江,以為神,殺牛猪雞鵝必祭,而以血塗其口,余以一牛強易之,識者皆指為宋物,又蓮花石承柱二,亦自地中出者,庚午二月初六日,僧寮火觀音殿,以救免,余為僧作引,募修西行時,已得六十金矣,僧名淨金,溫州人,秋笳集所稱,淨公者是也,弟子二,一名雪蒼,一名寧遠。曰既濟廟,在城西北百步,祀龍王火神,僧名天然,李其姓,河南諸生也,甲寅乙卯間,以逆黨為阿機奴妻,年少絕色,主者呼之,裝煙不應,自縊死,天然遂下髮為僧,余父憐之,為梅勒章京言屬守廟,廟額余所書也。曰三官廟,在城東北百步,道人朱一翁,故南昌王後也,年七十二。曰子孫娘娘廟,在三官廟東,朱一翁兼守之。曰城隍廟,在城東南一里,直隸劉典史建,因自守之,居人薄守者,多不往。曰土地廟,在城東里許,河南王姓尼守之,人呼為王姑子,朔望往七廟者執香而已,燭不易得也,西廟東吉陵下,淨公植花木數千本,春夏間,滿漢男女載酒徵歌無虛日,文人多賦詩以紀其盛。(与内陆无区别

      己巳七月,余家童黑子,隨愛渾牛彔章京崔尚信江行一日,結伴八人,駕威弧,將登岸圍獵,波浪作,威弧覆,同伴劉撥什庫等三人死,黑子等五人以救免,先是尚信烏喇起行之夕,夢吏持文書一函,露封,令尚信投愛渾將軍,尚信探視之,朱書不可辨,以問吏,吏曰,無他取多,洪拉發三人耳,尚信疑,畏者久之,至是乃恍然,蓋死者皆多洪拉發人也。(传奇,独木船危险

       席百北有鹿,大若橐駝,名康大,罕角,可為指,決槽若線者,價三四十兩。海豹皮出東北海中 【 唐開元中,新羅國與果下馬同貢者也】 長三四尺,闊二尺許,短毛,淡綠色,有黑點,京師人誤指為海龍皮,染黑作帽,海龍皮大與海豹等毛稍長,純灰色,京師人又指為海獺皮者也。

      紅姑娘,一名紅娘子,狀若彈丸,色紅,可愛,味甜酸,子若魚子,八九月間熟,草本有蔀若秋葵,蕊而淡紅,烹湯亦可飲。

  

       大發哈魚,一作打法哈子,若梧桐子色正紅,噉之鮮水耳,其皮色淡黃,若文錦,可為衣為裳為履為襪為線,本產阿機各喀喇,而走山及寧古塔之貧者多服用之。

  

      楛木,長三四寸,色黑或黃,或微白,有文理,非鐵非石,可以削鐵,而每破於石,居人多得之虎兒哈河,相傳肅慎氏矢以此為之,好事者藏之家,非斗粟疋布不可得,按楛矢,自肅慎氐至今凡五貢中國【 周時貢,魏常道鄉公景元未又貢,晉元帝初又貢,成帝時通于石季,龍四年方達後,魏太和十二年遣使又貢】 ,而勿吉室韋之俗皆以此為兵器,或曰楛矢,或曰石鏃,或曰楛砮,歷代史傳言之娓娓【 魏書勿吉傳箭,長尺二寸,以石為鏃,北史勿吉傳,自沸涅以東,皆石鏃,唐書室韋傳器,有角弓,楛矢,黑水靺鞨傳其矢石鏃,長二寸蓋楛砮遺法】, 今余之所見直楛耳,無有所為鏃與砮也,不知鏃與砮又何以為之也。

       鹽,南北朝時有產於樹者,有產於池者,金時速頻以東食海鹽,上京胡里改等路食肇州鹽 【 按哈剌八都魯傳,至元三十年,世祖謂哈剌八都魯,曰乃顏故地,曰阿八剌忽者,產魚,吾今立城而以元速憨哈納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又元史地理志,附肇州于廣寧府,後其地應在盛京界內】 今則運自奉天,或高麗國,堅類長蘆鹽斧砍之乃碎,寧古塔鹽斤二分五釐,船廠鹽斤一分二釐,祁弈喜風俗記,出瀋陽者斤八分,出高麗者斤六分,蓋康熙初價,猶貴不似今之賤也。

       桃花水草,本狀若楊梅而無核,色紅味甘,質輕脆,過手即敗矣。五六月間,遍地皆是,居人擇最多處設帳房或棚子,醵分載酒,男女各為羣,爭采食之,明日又移他處,食盡乃已。又有法佛哈米孫烏什哈者,味甜酸可食,皆中土所無者也,若蘋婆果桃李棗栗柑橘之類,非中土人馳送不可得。瓜,往時絕少,今李召林學種,各色俱有,然價甚貴。荸薺,澱子中 【 平地為澱子】 亦生,人不知食,黃精極多,賤者乃食之。蘑菇、猴頭、雞腿之外,尚有數種,然狀莫大於猴頭,味莫鮮於雞腿,雞腿蘑菇籬落間皆有之,往吳漢槎還,病且死,謂予曰,余寧古塔所居,籬下產蘑菇,今思此作湯何可得,予時竊笑之,以為蘑菇所在皆有,何寧古塔也,及予省覲東行,乃知寧古塔蘑菇,為中土所無,而漢槎舊居籬下所產,又寧古塔所無者,今此屋屬河南,李聞遠而蘑菇已盡,數年來,數祁家馬槽下者為第一矣 【 祁家者,祁弈喜妾所居也】

        護臘,革履也,絮毛子草於中可禦寒,毛子草細若線,三稜,微有刺,生澱子中,拔之頗觸手,以木椎數十下則軟於綿矣。一名護臘草。(即乌拉草。产吉林﹑黑龙江一带﹐用以充垫皮靴中﹐可御寒。)土人語云。遼東三件寶,貂鼠、人參、護臘草,余謂參貂,富貴者之寶也,護臘草,貧賤者之寶也。有護臘草,則貧賤者生,無參貂則富貴者死。

      塔子頭 【 扈從東巡日錄作塔兒頭非或名和尚頭】, 苗長尺許,若麥門,冬草,春綠夏青秋白,冬則土人以火燎之,焦而黑矣,根紫色,細若線,糾結成團,堅如木石,大者抱小者握,自相聯絡,參差立泥淖中,馬行其上,春夏最難,一失足陷隙際不能起,秋冬冰堅則如陸地然。和尚頭仍不與冰等也,土人有取以為枕者,玩之絕可愛,余欲攜其一示好事者,以馬力不勝而止。

       松塔,松子蔀也,狀若塔故名。大者高尺許,打松子者入阿機中伐木,取之木大塔多者,取未盡輒滿車,往時不甚貴,近取者多百里內伐松木且盡,非裹糧行數日不可得,價乃數倍於前,己巳庚午間,銀六錢買一大斗,然食者少,不甚買也。余初至日,食一升,三四日後唇焦舌燥,不敢食矣。

  

       榛,高二三尺草也,而似木,經霜後子落可拾,榦可為薪,否則入野燒,春夏間復生,品素賤,己巳秋,獨少價,遂與松子等。(榛(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又名榛子,世界上四大干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一。为桦木科榛属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叶为矩圆形或宽倒卵形,顶端凹缺或截形,中央具三角状突尖,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叶柄疏被短毛或近无毛;雄花序单生;果苞钟状,密被短柔毛兼有疏生的长柔毛,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全缘;序梗密被短柔毛。坚果近球形,无毛或仅顶端疏被长柔毛。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分布于中国、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朝鲜、日本、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东部。)

  

      樺皮,樺木皮也,樺木徧山皆是,狀類白楊,春夏間剝其皮入污泥中,謂之曰糟糟,數日乃出,而曝之地,白而花成形者為貴,金史所謂醬瓣是也 【 按金史輿服志,醬瓣樺者,謂樺皮斑文色殷紫如醬,中豆瓣也,金人佩刀,皆以醬瓣樺為□口,又北史鉢室韋用樺皮蓋屋】 拉發北數十里特設樺皮廠,有章京 【 按會典,設採樺皮六品官一員】 有筆帖式,有打樺皮人,每歲打樺皮入內務府,而遼東樺皮遂有市於京師者矣 【 按會典,康熙二十六年以前,間一年取寧古塔樺皮九千斤】 。

  

    邊外驛站,相去遠近不一,或百里或百餘里,或七八十里,然所謂七八十里者,三九月間,亦必走馬竟日乃得到。 宋王沂公所謂,但以馬行記日約其里數者也。 行稍遲,或冬月日短,發不早,鮮有不露宿者。 土人謂之打野營, 露宿必傍山依樹,近水草,年少而賤者,持斧伐木,燎火自衞,或聚石為竈,出銅鍋作粥,人持一木椀,啜之雨雪,至無從避,披裘凍坐而已。每站設筆帖式一 , 俗呼幫識。 撥什庫一 , 俗呼千總。 莊頭一,小頭一,壯丁不為限,大抵業農賈小頭者,役於撥什庫者也,莊頭者管壯丁者也,撥什庫專司應付,筆帖式登記檔案,以體統言之,筆帖式有印,若尊於撥什庫,而派軍馬草料,則不敢侵其權,是以一站之人惟撥什庫是畏,前此每站居人多者數百家,少者數十家,今愛渾將軍盡撥壯丁為水手工匠,而山東西與京東之流寓者, 周胡嶠記曰,遼上京西樓交易,中國人并汾幽薊為多。 奉天將軍又復驅之入關,存者不過十餘家,而站廢矣。

      十年前,行柳條邊外者,率不裹糧,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則盡所有出享,或日暮讓南炕,宿客而自臥,西北炕馬,則煮豆麥,剉草飼之,客去不受一錢,他時過之,或以針線荷包贈,則又煮乳豬鵝雞以進,蓋是時俗固厚,而過客亦不若今日之多也。今則走山者以萬計,蹤迹詭秘,倉卒一飯,或一宿再宿,必厚報之而居者,非雲貴流人,則山東西賈客類,皆巧於計利,于是乎非裹糧不可行矣。然宿則猶讓炕,炊則猶樵蘇,飯則猶助瓜菜,尚非中土所能及也。(民风淳朴

      遼以東皆產鷹,而寧古塔尤多,設鷹把勢十八名 【 以流人子弟或奴僕為之,兼衙門行杖】, 每年十月後即打鷹,總以得海東青為主。海東青者,鷹品之最貴者也,純白為上,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既得盡十一月即止,不則更打,若至十二月二十日不得不復更打矣,得海東青,後雜他鷹,遣官送內務府或朝廷,遣大人自取之,送鷹後,得海東青滿漢人不敢畜,必進梅勒章京,若色純白,梅勒章京亦不敢畜,必送內務府矣。凡鷹生山谷林樾間,率有常處,善打鷹者以物為記,歲歲往無不遇,惟得差不易耳,視其出入之所,繫長繩,張大網,晝夜伏草莽中伺之,人不得行,行則驚去。(海东青(学名:Falco rusticolus),又名矛隼、鹘鹰、海青,是一种猎鹰,分布在北极以及北美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在中国原产于黑龙江、吉林等地。海东青身小而健,其飞极高,是狩猎中的重要帮手,能袭天鹅、搏鸡兔。海东青可分为秋黄、波黄、三年龙、玉爪,其中纯白色的玉爪最为珍贵;天鹅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囊,一个女真人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取珠。)

  

      寧古塔溫飽之家,好打馬吊,少年者尤甚。吊牌籌馬皆致自京師,窮極工巧,凡賭不以銀而以核桃紅棗猪羊之類。

      滿洲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旋作勢,曰莽勢 【 隋文帝所謂常作用兵意也,隋書勿吉傳,隋文帝時,宴勿吉于前使者,與其徒皆起舞,曲折多戰鬬,容上顧謂侍臣曰,天地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何其甚也】。 中一人歌眾,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曰空齊。【 金志,所謂鸕鷓鴣聲者近是】, 猶之漢人之歌舞,蓋以此為壽也,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煙,次獻乳茶,名曰奶子茶,次注酒於爵,承以盤客,年差長主長跪,以一手進之客,受而飲不為禮,飲畢乃起,客年稍長于主,則亦跪而飲,飲畢,客坐,主乃起,客年小於主,則主立而酌客,客跪而飲,飲畢,起而坐,與席少年欲酌同飲者,與主客獻酬等,婦女出酌,客亦然,是以不沾唇則已,沾唇則不可辭,蓋婦女多跪而不起,非一爵可已,又客或懼醉而辭,則主不呼婦女出,出則萬無不醉者矣。凡飲酒時不食,飲已乃設油布於前,名曰劃單,即古之食單也,進特牲以解手刀,割而食之,食已盡賜客奴,奴席地坐叩頭對主,食不避牛魚、鱘魚也。(时珍曰∶按∶《一统志》云∶牛鱼出女直混同江。大者长丈余,重三百斤。无鳞骨,其 肉脂相间,食之味长。又《异物志》云∶南海有牛鱼,一名引鱼,重三、四百斤,状如鳢, 无鳞骨,背有斑纹,腹下青色。知海潮,肉味颇长。观二说,则此亦 属也。 、引声亦相 近)頭略似牛,微與南方有別,然土人直呼為鱘,惟中土人或謂之為牛耳。重數百斤或千斤,混同黑龍兩江、虎兒哈河皆有之,最不易得,得之則羣聚而臠,食之演,繁露載,契丹主達魯河釣牛魚,以占歲海陵集稱,與金蘭酒並賜使臣 【 周麟之海陵集云,有梁大使者,先朝內侍官也,入館傳旨,賜金蘭酒二瓶,銀魚牛魚二盤,又云,牛魚出渾同江,其大如牛】。 二老堂雜志亦云,一尾之直與牛同 【 周必大二老堂雜志云,周樞密麟之充金,哀謝使,金主愛之,享以所釣牛魚,非舊例也,樞密糟其首,歸獻于朝同館王龜齡,目為魚頭公】 則牛魚在遼金時已貴重矣。然其味猶在鯽魚下,鯽魚大者三斤,小者若灤鯽 ,【 灤鯽率重一斤,中土之貴品也】 鮮美不可名狀,若牛魚徒肥耳,不甚鮮也。塞外凡魚皆肥美,余去時,於棉花街市一鰱魚重十斤, 【 價銀二錢】 十五人食之不盡,余欲更市一尾進吾父,同行者曰,寧古塔魚更佳,何市為?及至果然,蓋寧古塔城臨虎兒哈河,冰開後無貴賤大小,以捕魚為樂,或釣或網,或以叉,或以鎗,每出必車載而歸,不須買也,惟冬月鑿冰,則捕者少,好逸者乃買耳。

  

       康熙丙寅年,沙兒虎舊城 ,【 去寧古塔四十里】 掘一銅章,傳送禮部,大若州印,面篆合重渾謀克印六字,背左一行楷書,如面文右一行,刻大同二年少府監造八字,按大同遼世宗年號,而謀克則世傳金爵也, 【 金三百戶置長曰謀克,十謀克置長曰猛安】 金觀斯印,則金 【 金: 余】 未建國號,為遼屬國,時已有斯爵,而後特廣之耳。

柳邊紀略卷四(习俗

      康熙錢行至船廠而止,與順治及明,錢大小並用,船廠東至寧古塔,則但知用銀,銀椎匾若書,帕色足九六七以下便不用,昔周胡嶠北征記曰,遼上京西樓 【 按遼史,西樓在祖州,州隸上京臨潢府】 交易無錢而用布,則今之用銀已異於用布時矣 【 歷代銀不專用,明初,民間或私用,太祖立禁甚嚴,至正統元年,胡濚因浙東閩廣無漕,而倉有百年之蓄,變通改折,每石折銀二錢五分,自此以後,遂通行天下,而銀禁廢矣】 然按金食貨志,章宗承安三年,命西京、北京、臨潢、遼東等路,錢一貫以上俱用銀鈔,寶貨不許用錢,一貫以下,聽民便,又宋崇寧錢,往往掘地得之,則金時業已用錢矣,安知數年後,不流行船廠以東耶,寧古塔交易銀數不計奇零,如至兩則不計分釐,至百十則不計錢分,食用之物,索於所有之家,無勿與直一兩以上者償之,不則稱謝而已,若有而匿不與人,或與而不盡,則人皆鄙之矣。漢人之以罪至者,雖與漢軍不同,然每與漢軍為伍,在滿洲與異齊滿洲,則總呼為漢人,漢軍亦不以此自別,蓋與京師漢軍有截然不同者矣 【 池北偶談云,本朝制,以八旗遼東人號為漢軍,直省人為漢人,元時則以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竹亦歹未里闊歹竹,溫渤海八種為漢人,中國為南人】北海,唐祭於洛州,宋明祭於益州,順治康熙間祭於河南濟源縣,後以都察院副都御史徐元瑛言改祭於混同江,北鎮醫巫閭山,在遼東廣寧縣。遼太祖陵在廣寧縣,中屯衞有大事,遣一官致祭,俗尚齒,不序貴賤,呼年老者曰馬法。馬法者,漢言爺爺也,呼年長者阿哥,新歲卑幼見尊長必長跪叩首,尊長者坐而受之,不為禮,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語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然亦無不祝者,少者至老者家,雖賓必隅坐,隨行出遇老者于途,必鞠躬垂手而問曰,賽音 【 金史作塞痕誤】。 賽音者,漢言好也,若乘馬必下俟,老者過,老者命之乘乃敢避而乘,宴會必子弟,進食行酒,不以奴僕,客受之,亦不酢,往來無內外,妻妾不相避,年長者之妻呼為嫂,少者妻呼嬸子,若弟婦。婚姻擇門第相當者,先求年老為媒,將允則男之母徑至女家視其女,與之簪珥布帛,女家無他辭,男子父乃率其子至女之姻戚家叩頭,姻戚家亦無他辭,乃率其子姪羣至女家叩頭。金志所謂男下女禮者是也。女家受而不辭,辭則猶未允也,既允之後,然後下茶,請筵席,此男家事也。女家惟賠送耳。結婚多在十歲內,過期則以為晚,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戛擊,相對舞,而扮一持繖鐙賣膏藥者前導,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更舞,達旦乃已。十六日,滿洲婦女羣步平沙,曰走百病,或連袂打滾,曰脫晦氣,入夜尤多。正二月內,有女之家多架木打鞦韆,曰打油千。歲除必貼紅紙春聯,聯貴四六歲易新句,或與舊稍同則不樂,十月,人皆臂鷹走狗,逐捕禽獸,名曰打圍 【 張舜民使遼錄云,北人打圍,一歲間各有處所,正月釣魚海上,于水底釣大魚,二三月放鶻,號海東青打雁,四五月打麋鹿,六七月於涼淀坐夏,八九月打虎豹之類,自此至歲終,如南人趁時耕種也】。 按定旗分 【 按會典, 鑲黃旗圍獵山,曰哈代上澗坿,曰威諄河,曰河爾法氳,曰加色,曰葉炕厄嶺,曰沂澈漲泥河,曰獻嶺,曰果羅河,曰一馬呼港,曰得弗口,曰交河。 正黃旗圍獵山,曰喀普赤藍,曰勒克得弗口,曰朱北。 正白旗圍獵山,曰沂澈漲泥河,曰科羅河,曰復漲泥河,曰吉當阿河岸,曰蒙古谷,曰打起,曰朱扯滾 。正紅鑲紅二旗圍獵山,曰覺羅打陽阿,曰邊米牙呼,曰會肥一藍木,曰黑林,曰過而名岡,曰呼渾,曰肥得里,曰都什黑,曰梅黑河,曰勒夫峰,曰色黑驪達馬納,曰會肥圍屯 。鑲白旗圍獵山,曰喀普赤藍,曰木單焉泰,曰上澗峯,曰色勒五魯庫,曰江都庫峯,曰火把峰,曰渾濟你什哈河。 正藍旗圍獵山,曰吉當阿河西岸,曰圍黑夸藍,曰一吞河,曰昂巴西伯,曰納親河,曰葉黑一藍木黑林。 鑲藍旗圍獵山,曰書民烏力汗,曰馬打堪岡,曰色朱稜,曰酸焉瓦色】 不拘平原山谷,圈占一處,名曰圍場,無論人數多寡,必分兩翼,由遠而近,漸次相逼,名曰合圍,或日一合再合 【 扈從東巡日錄云,我朝行圍,八旗各以章京主之,分左右翼馳山谷間,名曰圍場,惟視藍旗所向,以為分合,有斷續不整者,即以軍法治之,章京服色亦隨本旗,惟御前侍衞及內大臣,得穿黃褶,行圍之法,以鑲黃旗大纛居中,為首聖駕在大纛之前,按轡徐行,兩翼門纛相遇,則立而不動,以俟後隊漸次逼近,謂之合圍,緹騎環山,旌旄燿野,狐兔麋鹿,散走圍中,或皇上親射,或皇太子射之,親王大臣近侍非得旨不敢在圍中發一矢,獸有出圍者,方許扈從諸人捕之,亭午就山陽張黃幄尚食,一日凡兩合圍】 所得禽獸,必餉親友,善打圍者一冬得雉常一二千,不善者有終歲不得一者矣。

      滿人病輕服藥而重跳 【 音條】 神,亦有無病而跳神者,富貴家或月一跳,或季一跳,至歲終,則無有弗跳者。未跳之先,樹丈餘細木於牆,院南隅置斗,其上謂之曰竿 【 按會典,堂子祭儀,每年三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俱立竿致祭,親王郡王貝勒每家,各祭三竿,具子鎮國公輔國公每家各祭二竿,鎮國輔國奉國將軍每家各祭一竿,不祭者聽其(便),無爵宗室不祭。 凡致祭日期,初一日皇上祭,初二日禮親王府,初三日鄭親王,初四日睿親王,初五日肅親王,初六日英郡王,初七日豫郡王,初八日額爾克楚赫虎兒貝勒,初九日羅羅渾貝勒,初十日額勒渾貝勒,十一日饒餘貝勒。

      康熙二年,定親王立竿祭旗,第一康親王、第二顯親王、第三莊親王、第四安親王、第五裕親王、第六簡親王。 四年定郡王立竿祭期,第一溫郡王、第二惠郡王、第三信郡王、第四平郡王、第五順承郡王,此定期內若遇皇上致祭,則應祭之家停祭 ,貝子公等依次致祭,凡祭三竿之家,於定期內各祭一竿,過十一日後再各祭二竿,或致祭日,有兩三家同祀神者,仍依次俟應先祭之家祭畢,次祭之家方祭,如親王貝勒于定期致祭之日,有事不得祭,預期知會禮部,令次祭之家致祭,其有事者隨便補祭。每年三月初一日俱立竿,皇上親往致祭,是日,鹵簿大駕全設,內掌儀司官設,皇上行禮,坐褥于堂子正殿內,一前圓殿一,上具禮服于正殿、圓殿,神前行,一跪三叩頭,禮諸王大臣俱排立不隨行,禮祭畢,上在丹陛上,西傍正坐,公以上亦在丹陛上分翼排坐,進祭物,飲祭酒畢,作樂還宮】 祭時,著肉斗中必有鴉來啄食,之謂為神享。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冡婦,以鈴繫臀後,搖之作聲,而手擊鼓,鼓以單牛皮冒,鐵圈有環數枚在柄,且擊且搖,其聲索索然,而口致頌禱之詞,詞不可辨,禱畢,跳躍旋轉,有老虎回回諸名色供祭者,猪肉及飛石,黑阿峯飛石,黑阿峯者,黏穀米糕也,色黃如玉,質膩糝以豆粉蘸以蜜。跳畢以此徧餽隣里親族,而肉則拉人於家食之以盡為度,不盡則以為不祥。

  

      寧古塔燒酒,曰湯子酒 【 祁奕喜風俗記作滿洲燒酒】 斤銀四分,黃酒斤銀三分,然燒酒家為之不須沽,惟黃酒多沽飲耳,油皆蘇子(苏子是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植物,分布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所打,斗得油八九斤。扈從東巡日錄,所謂媽龍膩盟者是也。

  

氣頗觸鼻,品在菜油下,然菜油至自奉天不常有,穅鐙俗名蝦棚,以米穅和水,順手黏麻稭 【 逆手黏則不可燃】 曬乾,長三尺餘,插架上 【 以三歧木為架,鑿空其端,橫穅鐙於中,可進退】 或木牌【 削木牌,鑿數眼于上,懸之梁下,用與架同】 燃之光與燭等而省費,然中土人多用油鐙。自昔器皿如盆盎椀盞之類,皆刳木為之,數年來多易以磁,惟水缸槽盆猶以木。扒犂,土人曰法喇,以木為之犂,而有架車,而無輪轅,長而輭,雪中運木者也。駕以牛。

        烟囪多以完木之自然中虛者為之,久之碎裂,則護以泥,或藤縛之,土人呼為摩呼郎。甯古塔船有二種,小者曰威弧 【 扈從東巡日錄作威護】 獨木,銳首尾,古所謂刳木為舟者是也,可受三四人。大者曰五板船,三艙合五板為之,合處不用灰,麻釘以木,水漬則以青苔塞之 【 今愛渾戰船,則官運灰麻釘油為之,其費不貲】 可受十餘人,常責一人執青苔以俟,不遑他顧,他顧則水入船矣。槳長數尺,兩頭若柳葉而圓,其中人執之,左右棹若飛,開元新志所謂乘五板船急行江中者是也。五板船富者乃有之,威弧隨處皆有,秋冬則以為馬槽 【 馬春秋皆放青,秋冬始喂於家】。

       設堆子巡夜始於己巳,南關定更鐘始於庚午,梅勒章京雅泰命商人丁二等自奉天鑄,往文曰,寧古塔定更鐘,康熙二十九年造,寧古塔薪不須買,然二十年前,門外即是,今且在五十里外,必三四鼓,蓐食往,健者日致兩車,弱者致一車 【 俗以伐木為第一勞苦】, 每年冰雪中運一年之薪積於舍南若山,二三月凍開不可運矣,蓋木至春則滋潤,非斧斤可伐 【 冬間合抱之木,一二斧即剖,十餘斧即斷,他時則否】 一也。冰雪融地皆翻漿 【 泥淖也】, 陷車傷牛,二也。清明後十日開犂布穀,不暇入山,三也。富者奴任之,貧者子若孫任之,或無子孫則雇倩人,間有買者,大率二錢一車,冬春間,所燒皆溼木,然入坑即爇,夏秋則不乾不爇矣,山多櫟柞椴椴類,銀杏鋸板可為器,其皮可為瓦,浸水久之可索,綯柞可為車,櫟(。植物的一个种类,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非、美四洲)之小者,名波羅木,五月,土人摘其葉裹糉,大則名櫟為薪而已。

      愛渾將軍薩不蘇為寧古塔梅勒章京時,其家有木槽盆,忽隨怪風捲入雲際,久之墮地,猶在前院毫不損壞,明年遷將軍, 己巳冬和寧古塔無積雪,入春人畜病牛多死 【 北史勿吉傳其國無牛】。 庚午正月,隣人劉老三家,十九牛相繼死,皆剝於東牆下,凡牛過此不肯行,必以口就地哀鳴,久之乃去。余往觀,淚下處無乾土云。

      有孔和尚者,名元昭,江陰人,素陰賊,每挾私怨,興大獄,殺人流,寧古塔者以百計,余父其一也。乙巳丙午間,元昭亦以流往眾,欲斃之,余父不可,乃止元昭,無所事日,為人誦經。庚午正月六日,其次子忽發狂疾,持刀欲殺人,元昭懼走,乃遶城逐焉,唾罵數元昭罪,隣人助元昭送梅勒章京,時封印不治,明日辱元昭於公衙,門官乃禁之,披甲高六家,元昭手進飲食,惟謹呼二相公而不名,其唾罵如故,或責之其子曰,我非孔和尚子也,我葉姓,孔和尚詐我銀不得,速我獄,破我家,殺我,我索之三十餘年,今乃得之,必殺乃已,言訖,舉室中斷石擊之不中,元昭避戶外不敢出聲,而進飲食如故,十三日,甦涕泣求免,元昭乃為言於官,釋之數日,復持刀逐元昭,元昭匿披甲家,余行時未已也。

       福建陳昭令,於沙闌北掘一鏡,長四寸八分,闊二寸五分,四角皆委,上凸下凹,背有紐,在其端中有篆文曰,□□□,旁像二龍,而各加劍于首,一象水波紋。寧古塔有人掘一鏡,背鑄銘兩行,左一行不可辨,右一行曰不劍而鏡。前寧古塔將軍安珠瑚於福兒哈河邊得一殘碑,僅五行合七字,首行曰上順國,次曰不,次曰字,次曰歸,次曰佃。己巳年,人傳飛牙喀一碑,本屬漢文,而譯為滿,不能錄大要,其地為二岡國。十年教養之後,立此碑,版後書東唐國鎮守滿種山將軍馬元亮,又有都指揮同知,官名按中國,無東唐之號,豈高麗前代耶,書之以問世之知者。

       寧古塔官皆世襲,如將軍梅勒章京死,授其子本處牛彔章京(官爵名。后金(清)天聪八年(1634),定八旗爵名,改原称的备御为牛录章京。),固山大死,授其子本處蘇喇章京。牛彔章京、蘇喇章京死,授其子代子 【 一名分得撥什庫】, 凡應襲之人必至京陛見,謂之驗身子。戊辰以前無不得者,後在京各旗願往者,多應襲之人,或有不得者矣。

      寧古塔書籍最少,惟余父有五經、史記、漢書、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選、歷代古文選。周長卿有杜工部詩、字彙、盛京通志。呀思哈阿媽有紀事本末,車爾漢阿媽有大學衍義、綱鑑白眉皇明通紀纂。

     康熙初,寧古塔張坦公有歌姬十人,李兼汝祁弈喜教優兒十六人,後皆散,今惟有執倒刺而謳者,而山東賣解女子,則於己巳年一至,云莊屯(清初,政府圈拨土地给各旗官兵而形成的村庄。又称屯庄。《清史稿·食货志一》:“顺治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明 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四年,圈顺直各州县地百万九千餘晌,给满洲 为庄屯。”)之最著者,曰牡丹,曰覺羅(有"远方"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远支"的意思。),曰沙闌,曰沙兒,曰邀鹿,曰一拉岡,曰蜜將,曰山陰哈達,曰官莊。

       寧古塔流人,地方官防範向不甚嚴,給假入關者固多,忽然宵遁者,亦不乏本地,既不稽查,關隘出入亦無須官票,己巳十二月,楊巴巴家抱骨還鄉,私帶犯婦洪氏入邊,遂自寧古塔放喀 【 喀當作卞】、 路 【 巡邊之謂也】, 至必兒漢必拉,無官票者始不得出境矣。

      奉天寧古塔愛渾三將軍,自康熙庚午年始,凡入官流徙人犯,有犯光棍叛盜以上罪者,不必奏,請徑斬於市,年終彙報。

      寧古塔自牛彔章京至筆帖式分六部,管事不相侵讓,寧古塔每年派章京一,筆帖式一,收管牛馬稅銀多,寡無定額,作公衙門費。 寧古塔無羊 【 魏書勿吉傳多豬無羊】, 無騾,即有人帶至,亦不能久往,時驢亦少,近推碾磨者,半用之,然偶疾輒不治。

      船廠寧古塔流徙者多,愛渾將軍調度本地將軍以下,不得主愛渾將軍舊官,寧古塔熟知流人姓名,按籍而稽,無得免者,故流人奴僕年壯者皆為愛渾水手、艌匠,正身,年老文弱者,皆為幫兒,幫兒幫正身者也。每年出銀六兩,給正身家。庚午年,自將軍以下,幫兒以上,皆移家愛渾,朝廷給移家銀官四十兩,披甲水手半之,幫兒不與,余去寧古塔時,尚未盡行也。

      童子相戲,多剔麞麋麅鹿前腿前骨,以錫灌其竅,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擊之中者盡取所堆,不中者與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歲時閒暇,雖壯者亦為之。

     凡臥,頭臨炕邊,腳抵窗,無論男女尊卑,皆並頭,如足向人則謂之不敬,惟妾則橫臥,其主腳後,否則賤如奴隸亦忌之,頭不近窗者,天寒,窗際冰霜,曉且盈寸,近窗衾裯亦為寒氣所逼,每不乾乃知頭臨炕邊亦不得已也,近見炕,皆外高內低,覺更便,但不甚闊,人稍長便須斜臥,而絕無增廣之者,不知何故。

       滿洲見人以曲躬為禮,別久相見則相抱,近以抱不雅,馴相見與別但執手,年長垂手引之,少者仰手迎焉,平等則立掌平執,相抱者少矣。阿機人相見 ,無男女皆相偎抱,或親嘴而已。

      船廠西二百里薄屯山,有金完顏婁室神道碑,高八尺八寸,闊四尺五寸,厚一尺二寸,頂高三尺,兩面鏤蛟龍,其陰殘毀,其陽篆二十字,作五行,文曰,大金開府儀同三司金源郡壯義王完顏公神道碑。碑身作楷書,文曰,大金故開府儀同三司左副元帥金源郡壯義王完顏公神道碑,翰林直學士大中大夫知制誥,兼行祕書少監虞王府文學,輕車都尉太原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臣王彥潛奉上大夫大名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飛騎尉,賜緋魚袋,臣任詢明威將軍東上閣門使兼行太廟署令,上騎都尉平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臣左光慶王諱婁室,字斡里衍,與國同姓,蓋其先曰,合篤者,居阿注滸水之源,為完顏部人,祖洽魯直,贈金吾衞上將軍,以財雄鄉里,枝屬浸蕃,乃擇廣土,徙雅撻瀨水挐隣麻吉等,七水之人皆附麗焉,父白答贈金紫光祿大夫,事世祖為七水部,長時蠢謀寇亂者,構為兇惡,金紫公與同部人阿庫德協心一力拒之,以附世祖,王簡重剛健,矯捷過人,擐甲蒙冑,手之所及,無不超越,而器識深遠,幼不好弄,卓然有成人風,為鄉閭所愛,年十有四,金紫公知其材,曰兒勝兵矣,乃獻於穆宗,一與語器之曰,是子,他日可以寄軍旅重任,爾後阿拍留可蒲余罕等相繼逆命,王從之征,屢立戰功受賞,遼人蕭海哩叛,入于係遼籍之女直部,穆宗使王覘知所在,勒兵討捕,王登先鏖擊蒙賞,以甲冑具裝戰馬,□麗出兵侵曷曷懶匈,進築九城,宗子贈原王付實款,帥師討之,王從攻其城,久而不克,王言之於帥,曰宜遏彼外援,絕其餉道,可不攻自下,從之,降其城五,從魏王斡帶討訛□渾叛師,攻其城,王登,自東南隅,斧其樓柱,流矢中手貫於柯,攻猶不已,士眾從之以登城,遂成,功居其最,年二十一代父為七水部長,太祖方圖義舉閒,召王與同部人銀朮可問曰,遼人驕矜,且其見侵無厭,又轄他部人陶□束弗吾畀吾,欲先翦其外邑,以張吾軍,然後進伐,何如?王進曰,遼人內外□□□之余,其時,太祖攻取寧江州,王登先以戰,□□元年擢授猛安,奉命總督,銀朮可蒙□□吉等往平,係遼籍女直諸部既降一部長,而各部長告急,於遼援兵三千且至,王率其已降,卷斾逕進,掩其不備,大破之,追殺千餘人,明日破奚部,又敗援兵三千,斬其將,俘獲監戰銀牌使者諸部,以次平之宗室斡古魯,略地咸州,以其敵重使會王合兵禦之,乃往敗其戍兵三千於境,斬其將,遂會斡古魯,既而聞敵兵且至,王留四謀克精銳各守其一門,與斡古魯濟水,□翼王居左擊,敗其所衝,追殺畧盡,斡古魯軍引卻退,□城□與所留,諸謀克整陳而立王,返兵擣敵背,大敗之,咸州既下,因徇地黃龍府,太祖自將進達魯古城,將與遼兵遇,遣使馳召王以軍赴之,太祖見其馬力疲極,益以三百匹,命居右翼,明日兵交,以眾寡不侔,為敵所圍者九,王所向披靡,輒潰圍而出,竟大破之。

      太祖將進取黃龍,召諸將議方略,王進曰,黃龍遼之銀府,所以圉邊者拒守甚堅,若不行額其巡屬,使絕外援,則未易可拔,請試效之。太祖乃令王以軍行,自遼水以北,咸州以西,暨諸奚部城邑悉討平之,進壁府城東南,扼敵軍出入,且巡其邨堡,凡有以應援者,使不得交通,度城中力屈可攻,使馳奏。

       太祖遂親御諸軍,以至圍之,王攻東南隅,選壯秉莧倚梯望其樓櫓,乘風縱火,王乃毀民家堞,趣士力戰,至火然鞾傷足而不知,諸軍繼進,敵遁不守,太祖嘉其功,賞御馬一,奴婢三百,仍賜誓券,恕死罪,太祖之敗遼破敵兵九,俱王挑戰有功,天輔及斡魯古阿思□等平乾顯路,攻克顯州,遂與遼大帥耶律淳□□□戰於蒺藜山,大破之,遂下川成徽三州,徙其人民於咸州黃龍之地。(蒺藜山之战是辽朝末年女真崛起后与辽朝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加速了辽朝的覆灭,从而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金朝由弱变强,并最终灭辽。)

  

      於是太祖命王為黃龍路統牧,皇弟遼王□統諸軍,以平中京,王為先鋒,至□山,敗其節度使雅里斯之兵三千,偕完顏□□邪律余篤等帥師徇地奚部,所向輒克,始與余篤以騎二千襲遼主於鴛鴦濼(古湖泊名。亦名 鸳鸯泊。蒙古语曰 昂吉尔图,亦称 安固里淖尔。其地南北皆水泺,以其两水,故名。一说,因水禽唯鸳鸯最多而得名。在今 河北省 张北县 西北境。)遼主遁去,追至白水,弗及獲其內帑輜重,大軍圍其西京城堅拒守,王與皇弟闍毋攻東面,製攻具以三木駢榱為洞垣,右長廊使士卒行其下,以塞隍塹,又作樓車鞏之以革,施四輪其上,出陴堞以闞敵,諸軍乘之而遂克城,與闍毋徇地,天德、雲內、東勝、甯邊四州及其傍諸部悉降之。叛人阿克束于是始獲,都統斡魯以諸軍次白水,王營中夜有光如矩,起矛□,王戒嚴曰,將有重敵,明日聞夏人出兵三萬援遼,過雲內矣,斡魯以諸軍會天德,遼主前後遣騎數百迎敵,竟為所掩,惟數騎得還,時方暑雨,斡魯與諸帥議方略,皆曰彼眾我寡,宜請濟師於朝,比其至,姑擇草牧以休養士馬。 王獨曰,敵據我前,倘吾軍若縱之,其勢益張,我雖不戰,亦必來爭利,或劫取新降人民,則沮吾士氣,所請濟師豈能遽集耶,願得精騎一千,與辭不失、拔離速二將,以偕見,可則戰,難則固壘以俟合軍。(省略)

●柳邊紀略卷五

寧古塔雜詩

上元曲

○述懷五百字留別吳門諸同學
憶昔居安城,   髮覆纔半額,   舉止異常兒,    父母爭憐惜,   自謂守青緗,    終身寄篇籍,薄有良田疇,   東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     風波蕩几席。  悲哉我二人,    家破投蠻貊,道遠八千里,   冰堅五六尺,   關雲片片黃,     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門,   出門乃跼蹐,不復見中原,   焉能得安宅,   猶記送行時,    舟泊姑蘇驛,   大母慘不言,   仲父相扶掖,宛轉就母懷,   倉皇竟無策,   牽衣哭一聲,     寸寸肝腸磔,   弟妹年更小,  但聞語嘖嘖,我尚無所知,  彼亦何足責,    仲父養軍中,    不作溝中瘠,    車騎有香囊,   仲郢無牙笏,春冬搦管書,   秋夏彎弓射,   覆巢賴有此,    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   仲父復易簀,故鄉未得歸,   大母垂黃髮,   極北望我父,    血流雙眼赤,   縱有斷鴻飛,    奈此重關隔,可憐七尺軀,  悵悵何所適,     從茲事硯田,  (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因此把砚台叫做砚田。)         , 長作吳中客,   愧乏濟川才,   又非凌風翮,    謬辱諸賢豪         謂可傾肝膈班荊多贈縞     盤飱或寘璧       借以供大母        庶幾慰日夕          而乃天不弔     大母溘焉沒客路挽靈車     家山謀窆穸       窆穸復踟躇         寧忍聞沙磧      恐我父母知        老年傷踊擗 終念此大事      敢用私情格       所賴有季弟        晨昏強寬釋       同氣有三人       季不離親側大母在堂時      仲亦關東役      嗟予獨何人        廿載情空劇      贖罪少黃金         鳴冤須肺石天子昨南巡      願以身代謫      鑾輿已垂問          鞭撻仍遭斥     自歎一男兒        遇事能擘畫翻不若緹縈     上書傳史冊        歲月如逝波       轉眼已非昔        更不省庭闈        生子誠何益結束新征衣       包裹舊巾幘       揮手別親朋       灑淚辭叔伯       蕭蕭白日寒            渺渺雲山碧誰云道路長     今日乾坤窄

○留別顧景范

少小畏京師    人情苦莫測   今年塞上行   經過一太息   騎驢朝出門  暮歸何所得   風塵雙眼眯怵迫徒終日     親故豈無人   高舉不可即  十往九不面   一面有德色   以茲傷我懷  多君用意密班荊道路閒    贈縞復推食   綢繆當未雨   勸誡防差忒    凡意所欲為   莫不殫精力  豈投漆與膠不必須舊識   亦以久神交    信果俱可必   君誠管樂才   百慮鮮一失   處則比臥龍   出則成羽翼賓也何所知   終歲但愁疾   骨肉且不保   安能更捫虱( 泛指任情自适)                具區千頃波   洋洋近衡泌   七十二高峯   峯峯可種橘   他時入玉門    期君同築室   靈威迹匪遙    好問長生術

○題沈慎言扇上畫桃慎言時正出塞

不信元都樹   今朝塞上來     枝從毫末辨     花自扇頭開

春色飛龍磧    芳名到蝎臺    莫愁霜露溼     根柢在蓬萊

○金赤蓮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爾登招飲燕山客舍時余將出塞門即席賦別

男兒生不得其所      七尺堂堂若腐鼠      蓬頭赤腳走邊關     撲面黃沙無一語    諸君乃不嫌我真

相逢客舍能相親      激昴慷慨髮上指      高歌擊筑旁無人     雜坐班荊燕市口     沉季 【 季:

 李】浮瓜不去手     葡萄架上白日斜     欲起不起恐被肘     尊中酒是故園來     不飲亦須三百杯

殷勤一斤家鄉語     誰云此是黃金臺     秋風颯颯吹南陌     虎脊河邊冰幾尺      短衣明日獨長征

回首今朝雙眼赤

 ○夜坐

細雨消殘暑     微風送薄涼      秋聲乾木葉       夜氣溼衣裳   

冰雪行將至      關山去正長     那堪燕市口       愁坐聽鳴螿

○別張豐村依贈行原韻

庭闈萬里隔重關     省覲寧知慘客顏     冰合馬嘶楊柳渡     月明人過樺皮山

直因溫清離鄉國    不是周流好轍環      安得回天君有力     金雞早放老親還

○歸來行送友人之延平

閩中之山頗崒嵂     熊羆虎豹如人立     閩中之水極盤渦    上灘下灘蛟龍多    我輩勞生固其職    君亦安能早休息    獨念今朝赴七閩    行過家門不得入     若耶溪水淺綆短   亦可汲雲門花木      深鷓鴣嗁春日早    歸來山田熟後漁     舟出草閣斜陽秔     稻香煙波細雨綸   竿溼

○發燕山

西風乾木葉    原野變顏色    征人別所知    去去燕山北     省覲亦其常   我獨何偪仄 

春明發故園    秋乃辭京國    豈曰哭窮途    蹭蹬至此極      亦以走邊庭   徒旅不可得

羽箭逐莊頭     腰刀隨戍卒    渾脫取其溫   駑駘借其力      冰霜不畏寒    崎嶇亦可出

縱復隔關山    凌風有羽翼

○豐潤縣逢高麗使者

豐潤城西曉色開     方袍一隊逐龍媒       道旁人說高麗使       著得先朝舊服來

○望首陽山

垂鞭信馬蹏   平沙入孤竹    孤竹傳者誰     二子伯與叔    讓國久無家   東海留芳躅

豈至采薇時    不食還鄉曲    而以首陽名      專號茲山麓    清風詎可攀   廟貌隨時俗

俎豆縱千秋    不飽他人粟    我來大道旁     日暮仍馳逐     安得拜衣冠   細摸殘碑讀

○次榆關

  

西風吹落木   斜日滿羣山   白板新官舍    黃榆舊漢關

前車行欲止    我馬去仍還  投宿知何處    柴門一水間

○山海關

東海邊頭萬仞山     長城猶在白雲間     烽煙不報中和殿     鎖鑰空傳第一關

大漠雪飛埋戰骨     南天雨過洗刀環     漢家豐沛今遼左     鐵馬金戈歲歲閒

○出關

 誰道車書是一家     關門依舊隔中華    已看文字經重譯     更裂軍繻過五花

草木蕭蕭歸野燒     乾坤漠漠老荒沙      庭闈直在黃龍北     日暮愁聽塞上笳

○悽惶嶺

山海關前日色昏    風塵況復暗乾坤    不堪更上悽惶嶺     雙袖橫流血淚痕

○姜女祠

凜凜望夫石   上有姜女祠   姜女伊何人   廟貌永不移    風霜透巾幗    冰雪老容姿

乾坤歷萬劫    血淚猶雙垂  守險本在德   長城亦何為     一哭且莫當   安能保邊陲

今朝過其下    驅馬獨遲遲  歎息秦皇帝   不若一蛾眉(此论谬

○前衞

一片平沙裏   荒荒百雉城   市朝從此變   衞所亦空名   

白草翻新屋  黃雲壓舊營    邊庭今不戰   無復鼓鼙聲

○望海店

遼海出長城    出關已了了   望之欲無遺    莫若茲山好    積水遠何極  分流猶浩淼  風翻白日低浪動乾坤小    南疑析木偏   東覺扶桑曉    蜃樓遇且難    況識蓬萊島   余本海濱人 少小縱臨眺今日出邊庭   乃復行其杪    一葦直可杭    鞭石苦不早    安得乘長風    往復如飛鳥

○杏山

昨日望滄海     飄飄若神仙    今日過杏山    嘆息臨風前   遼陽多險要    此更其喉咽 同行一老革為我語便便    太祖昔建國     鐵騎來三千    掘壕困其外   蹤迹猶依然   百戰僅乃破  流血增平川殺戮盡雞狗   誰能保一椽     大刀既巳沒 【 指劉鋌】    好李名空傳 【 指李如松】 不見長城壞萬里銷烽煙

○小淩河

日暮風蕭蕭    平沙水瀰瀰   立馬飲長流   鳧鷗驚欲起 

清徹鑒須眉   曲折遊魴鯉     誰道若耶溪   煙波勝於此

○大淩河

小淩清且淺    大淩莽滔滔     輿梁尚未成     舟楫亦徒勞     不若策駑馬   聊試涉波濤

忠信吾所具    執轡何哀號     秋冬河正涸     深不滿一篙      但得登彼岸   四顧求其曹

○十三山

遼西嶺萬里    戴土皆平衍    獨有十三山    石骨開生而  削疑斧鑿工  畫敵丹青善   峯峯插煙霄縹緲窮萬變    崩奔類馬馳    離立如人戰    或利若金刀  或直若羽箭  雲氣倐有無   日色遞隱見洞口失金牛  【 下有金牛洞】 潭側鳴孤雁 【 上有潭】  胡嶠記頗詳  蔡珪詩亦羡  予特過其旁一一為數徧

○渡遼河

出關數百里渡河日八九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發源自東北汨汨西南走清流可濯纓濁或

泥數斗蕩溢起波濤觸石聲如吼汎濫過平沙汪洋十餘畝聞道枸柳河水堅八月後今年天亦寒所

遇何獨否獨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篙使橫索錢安能落吾手淺瀨褰裳衣呀阬沒馬首登岸乃獨悲

魚鼈幾為友

○老邊道中

老邊牆外草蕭蕭   千里風煙合大遼    保障人猶看舊制    提封誰復記前朝 

經過婦女多騎馬   游戲兒童解射鵰    自笑書生行未慣    黃沙撲面己魂銷

○次開原縣

風捲平沙薦草齊    夫餘城上夕陽低    葡萄酒禁誰能醉    苜蓿場空馬自嘶

郡縣未分威遠北    人家多住塔山西    明朝更出條邊口    朔雪塞雲處處迷

○出威遠邊門

黃沙漠漠暗乾坤    威遠城頭欲斷魂    蘆管一聲催過客     柳條三尺認邊門

亂山雪積人煙絕   老樹風回虎豹蹲     從此征鞍隨獵馬     東行夜夜宿雲根

○火燒嶺曉發

邊外鳴雞少    輕裝逐塞翁    馬行殘月下    人語亂山中

鬚為冰花白    顏因皴瘃紅    庭闈猶未達    不敢畏途窮

○葉赫行

柳條邊外九十里     葉赫河頭道如砥    荒荒草沒兩空城     一在山腰一近水   同行塞上翁回鞭

指故宮                   自云葉赫王家子    不與尋常六角同     地廣兵強稱大國  老城本在河東北

前代羈縻三百年    累朝賜出黃金勒      中葉參商兄弟爭     操戈沒羽傷同室   土地人民自此分新城更築南山側     臂鷹走馬刷煙岡     醉酒徵歌瓦子堂    可憐國事由宮禁    亡卻新城舊亦亡太祖恩深分左右     一門子姓皆奔走     予父猶能架海青     姓名曾著鷹坊首   鷹坊本未入鵷班只在長楊五柞間   天潢一派從龍者      誰識王孫舊日顏      五六年來行虎脊    經過每見漸漸麥老死風塵亦有情      能無對此飛魂魄     吾聞此語獨停鞭     相呼搔首問青天   青天青天胡不言昔之滄海今桑田

○換車行

冰凍馬蹏行不止   歷盡千山復千水    邊門未出已難堪   況出邊門二千里   瀋陽城北換柴車

柴車換得無人使   坡陀木石相枝撐    谷口泥淖多呀坑   日日轅摧與轂折   翻雲覆雨如人情

人情翻覆烏可識   出門步步行荊棘    涕淚沾巾向北風   但見庭闈死亦得

 ○孤山道中

  小夾河邊白日寒        大孤山下路漫漫       波羅葉落雲還黑    塔子頭燒雪未乾 

  渴向氈牆分乳酪         饑隨獵馬割麞肝      中原生長何曾慣    處處傷心掩淚看

○次衣兒門

高岡背大道    絕壁面東偏   一溪何曲折    冰下鳴涓涓    上有古今樹   俯仰淩蒼烟  下有嶙峋石錯落橫沙邊   塞門多莽莽    獨此堪留連    造物若無意    鬼斧胡為穿   因茲念長夏  百鳥鳴其巔密葉影交覆   疏花開欲然    箕倨赤雙腳   科頭手一編    人迹且莫到    安得世務牽  管寧既未知康樂亦寡緣   我獨領其要    請為來者傳

○捉人行

烏臘城頭鼓聲絕烏臘城下征車發藍旗堆裏曉捉人縛向旃牆不得脫君莫怪從來醉尉不可

攖霸陵夜夜無人行射虎將軍且不放何況區區萬里一書生

○混同江

浩浩此江流   萬古爭日夜    我來獨非時   但見寒光射   雪埋高岸頭   沙漲層冰下   頓轡駑馬奔杖策車輪過   自昔戒垂堂    況復騎衡坐   來者縱莫欺    履薄還愁破   東行出塞垣   百川此為大千山更臨江   崩奔爭一罅    虎踞與龍蟠   形勢良非假     莫漫數金陵  渤海亦其亞(混同江,古水名。辽太平四年(1024)圣宗诏改鸭子河为混同江,始见其名。

○宿尼什哈站

水經玄菟黑  山過混同青   漫道無城郭   相看有驛亭    穅鐙 【 以米穅粘麻稭燃之名曰穅鐙】 勞夢寐         麥飯慰飄零   明發騎鞍馬   蕭蕭逐使星 【 時與驛使同行】(“穅鐙,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餘,插架上或木牌,燃之,光与烛等而省费,然中土人多用油鐙。”

○納木窩稽

跋涉過混同    所歷已奇峭   結束入窩稽    一望更深奧   樹密風怒號    崖崩石奔跳  陰霾不可開白日安能照   古雪塞危途   哀湍喧壞道    更無人迹過    惟聞山鬼嘯    車驅苦險澁  換馬欲前導霜蹏偶一蹶   流血霑烏帽   魂魄已莫收    童僕徒慰勞   死亦分所當     生豈人所料  但苦歷窮荒庭闈終未到

○自拉發至退屯

窮髮誰憐萬里身     蕭蕭盡日逐車塵    山過拉發多松栝       路道窩稽有鬼神     日暮風生聞虎嘯天寒積雪少人行    淒涼不敢回頭望     恐為鄉關淚滿巾(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

○色齊窩稽

  

納木五十里    頗極登頓苦    色齊林更深   未入心已阻  豺狼逐我馳  山雞向我舞    谷口咆熊羆松根竄貂鼠    雲橫道不通    霧黑眼若瞽   幸有鑿山人  乃見天一縷   架木度層岡   歇鞍藉茅土纔看日色暝    不覺夜已午    自衞憑野燒    畏懼不敢語  俄頃雪滿衣  一一霑徒旅   沍寒手足僵皸瘃從此數   釜鬲莫為炊    調饑腹空鼓     凍餒雖切慮   達曙力可努  但得脫窩稽   鳥道吾所取

○宿賀莫索落山中

日落萬峯西   荒荒路欲迷   依然成露宿   何必過前溪   野火憑風力    孤羣仗馬嘶  窮山雞犬絕莫聽五更啼

○德林石

四壁圍德林    廿里平若掌    鐵色蝕土花    陶鑄一何廣   變態極千端   寒光淩萬象 玲瓏有鬼工登頓騰異響    洞壑積層冰    草木猶能長    不因車馬遲    何由獨欣賞

○沙闌

我行一月餘   踏雪亦多薄   今朝過沙闌   羣山始玉琢    天時縱不同  地氣或非昨    僅乃隔一峯胡為異南朔   素影動乾坤    寒光射寥廓   白日慘無輝   北風淒更惡  頓轡狡兔驚   揚鞭野鷄落念彼多傷弓   謂我能獵較    盡日逐平岡   吞氈亦可嚼    四顧勿復悲  中原無此樂

○至寧古塔

望望吉林峯   白雲繞其下   登頓及今朝   亦得依親舍   父母驟相逢  注視還相訝    別時髮覆眉胡乃成老大   隣舍爭慰勞   應接苦不暇  姓氏未及知   空言聊相借    日暮細挑燈   恍若夢中夜喜極乃更悲   不覺淚如瀉

上書不得達    生男亦胡為   四十乃一來   對人良可嗤   戲綵學老子  挽鬚愧小兒   西山日已薄鄉國歸何時    歎息謂季弟   爾獨無分離   承歡廿八載   樂亦安能知

○次韻酬周長卿

黑水城邊問老親      坐中誰是故鄉人      遼東俎豆今王烈   江左風流舊伯仁   說到家山空想像吟成詩句最清真      平生多難傷懷抱      不道逢君更愴神

省覲今朝塞北來     知心漫許出羣才      老親未得師三浙    小子空慚賦七哀   故國衣冠雖不改邊門鼓角定相催     何當日下金雞赦      作伴同行過誓臺

○贈李召林侍御

埋輪都下問豺狼    慟哭何時過樂浪     絕塞人猶憐子慶     中原誰不重張綱    穅鐙舊夢依青瑣雪窖新詩滿皂囊     宣室他年君自到    謾將濁酒注醩牀 【 侍御頗縱于酒】

 又

鐵面真能裂白麻     避人諫草世猶誇    天南恨未瞻雙戟    漠北誰知共一家      板屋醉時驚觱栗旃牆雪夜聽琵琶     趨庭今日兼陪從    好認青門五色瓜 【 侍御善種瓜】

○次韻答吳子有明府 【 明府楚人】

蕭蕭白髮舊為郎    大邑曾誇墨綬長     一自門栽彭澤柳     更無人識令公香    十年俎豆存遼海萬里煙波夢岳陽    莫怨飄零揮涕淚     管寧襦袴本尋常

○贈吳英人使君

短髮今朝塞上翁     當年治行是吳公    三邊冰雪春愁裏     六詔風煙午夢中    皂帽本因時序易布裙不為道途窮    挹婁城畔談經典     化俗知君術素工

○隨家大人過淨公吉林蘭若 【 淨公浙人】

南極開初地   西方變吉林    山圍祇樹密  江到寺門深   雪白支公馬   沙黃長者金  冰崖仙梵響

土室雨花侵    學禮陪游從   聞香度碧岑  贊公甘放逐   惠遠愛招尋   茶椀忘天目   清談見道心金篦如不惜   敢復歎升沈

○至日

今年學禮過庭闈   此日相看靜掩扉    風俗窮荒何處好    飄零盡室幾時歸

曾無梅蕊春前放   謾說葭灰夜半飛    片片冰花堆雪窖    還添弱線補寒衣

○己巳除夕

除夕年年血淚流    今年今夕亦何求     老親縱未邀恩赦      絕域猶堪舞敝裘

茅屋桃符仍舊俗    瓦盆麥酒是新芻      歡呼不覺陶然醉     忘卻家鄉萬里愁

○人日陪家大人周長卿過李召林侍御

絕塞逢人日    隨行過柏臺    可憐圍毳帳    猶自說蓬萊

生菜盤中得    冰花勝裏開    故園何處是   醉裏更啣杯

○寧古塔雜詩

石石圍平野      河流抱淺沙     土城惟半壁     茅屋有千家    

泣月天邊雁      悲風塞上笳     老親忠信在     不減住中華

北行猶有塞     東去更無邊     校尉乘虛幛     阿機欲受廛

馬閒秋草後    人醉晚風前      莽勢空齊曲     逍遙二十年

黑水新城近         黃龍舊府遙 【 寧古塔唐時為黑水府】     家傳肅慎矢 【 虎兒哈河濱時得楛矢人多寶之】      人煖挹婁貂            殘雪埋松塔 【 松子蔀人呼為塔】        微風變柳條        春明二三月         也復種青苗

遼金曾建號       唐宋亦經過      舊迹殘碑少      荒城蔓草多

三韓迷姓氏       五國失山河       絕域無文獻      蒼茫發浩歌

化城開石壁     鐙火出林微      不見乘杯渡     還看卓錫歸

閒雲埋土室     古佛釣漁磯 【 佛像為阿機釣者所得】

怪底經行處     天花片片飛

城郭沙闌口     荒荒草木秋     地連三萬衞      名是五雲樓 【 五雲樓在金上京城】

 眢井填銀甕    春耕響玉鉤     千年餘王氣      今日未全收

山川盤地軸     草木亦多宜     舊塞黃榆樹      官山紫樺皮

桃花水似錦 【 桃花水果名】 香蓼菜如絲      誰道窮邊外      年年春到遲

土產參為最      今時貢帝京     營州非舊種      上黨亦空名

碧葉翻風動       紅根照眼明 【 最佳者曰紅根】 人形品絕貴       聞說可長生

更有諸珍異       寧隨草木枯      淺沙埋赤玉        老蚌出東珠

稗子貧家少 【 稗子在五穀上】 山兒【 菜名】 到處無    怪來水土變      今日此陪都

八月松花凍    家家打角鷹    山邊張密網     樹底繫長繩

攔虎金眸疾    屠龍玉爪能 【 攔鷹屠龍皆鷹號】 海青如便得     萬里會騫騰

十一

 笑語鄉音雜    衣冠上下同    十年乘堡障    一半是王公

辛苦頭多白     沙塵眼易紅     莫因遷閭左    錯比五陵東

十二 【 闕】

十三

三十年前事    兒童見者稀     天寒曳護臘 【 革履名】 地凍著麻衣 【 貴人乃絮麻衣禦寒】

 雪積扒犂出 【 雪中運木之事曰扒犂】 燈殘獵馬歸    只今風俗變      一一比皇畿

十四

遲日爭游宴    豪家直一金     不嫌几席少    偏愛酒杯深

風俗誇盧橘   人情厭海參     渾忘絕塞苦      醉裏即狂吟

十五

年少新豐客     翩翩亦自豪     圍碁羣賭墅     葉子日分曹

果下高麗馬     腰間大食刀     可憐編卒伍     萬里駕風濤 【 流人子弟盡充愛渾水手】

十六

都護屯兵處     傳聞驛幾重    沙邊鉏白草      雪裏試青龍 【 船名】

 魚海何時到    狼居自古封    誰云枯萬骨       王祭肯全供

十七

俗亦厭貧賤       不復重冠裳   販鬻皆程鄭      生涯半彥方

參貂口外得       牛馬谷中量    翻怪中原弱      窮愁徧八荒

十八

聞說羈縻國      西來絕可憐      冰天魚作服     陸地狗行船 【 黑斤飛呀喀皆以船任載以狗駕轅】

 披髮環穿鼻     文身耳壓肩      由來桑梓地     不是信張騫

十九

少主和親慣      乘輿出塞門     如何經故土    亦是嫁烏孫

鵰屋三春雪      穅燈萬里魂    琵琶彈絕調     夜夜泣黃昏

二十

稱藩雖漸廣     文字尚無憑     近塞能書木 【 削木書之名曰裨子】 臨江但結繩 【 隨事大小

結繩於腰】

冠裳今亦改     風俗舊相仍     歲歲愁衣食      春來早鑿冰

 ○上元曲

誰道今宵是上元   城頭畫角不聞喧     相看獨有天邊月     萬里迢迢照塞門

皁帽蒙頭犯朔風   醉中踏月過城東     無端獵火原頭燒     錯認龍鐙挂碧空

夜半邨姑著綺羅    嘈嘈社鼓唱秧歌    漢家裝束邊關少     幾隊兒    簇擁過

翦紙為鐙號牡丹     西關爆竹似長安     誰家年少黃金勒    醉裏垂鞭處處看

銷金羅帕粉花香     蟒幅齊肩錦繡裝     百病年年行走慣     阿誰打滾到沙場

柳邊紀略卷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