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服务丨老年社会工作需求评估实用技巧

 乐康居 2021-10-24

开栏语:

老年社会工作需求评估实用技巧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其中也包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2016年1月,民政部发布了行业标准《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指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事老年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除了具备社会工作通用专业技能,也应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其中,首要掌握的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与介入策略。本文通过经验梳理,以个案和小组的需求评估为主,与老年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进行需求评估工作。




开展需求评估的意义

当我们生病去看医生时,医生会先诊断,然后对症下药,老年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与医生诊断本质相同,都是为服务对象“解难”。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A社工执行力强,当时从事院舍老年人服务。有一位65岁的女性案主主动向她反映生活很寂寞,想找个老伴。A社工急于确定目标开展个案,没有经过系统的需求评估就直接确定了个案目标是帮案主找个老伴。结果安排了一两次相亲后,案主就不太搭理A社工了,对她提供的资讯也不感兴趣。后来,A社工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案主只想以此为借口得到女儿的关注。案主女儿一直反对她找老伴,最近因为忙于兼顾家庭和工作很少来看她,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才会顺口一提。A社工未经系统的需求评估匆忙开案,让服务南辕北辙,最后只能重新协定个案目标。

精准把握需求,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的基础,也是专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方向如果不对,速度再快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需求评估的定义

老年人需求评估指的是通过收集老年人的相关信息,理解老年人的处境,使社会工作者最终能够准确地描述其问题、确定什么需要改变,以改善老年人处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强调基于能力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去看待老年人群体。

能力视角。传统观念对老年人有很多刻板印象,认为老人是依赖的、抑郁的、痴呆的或者老化等于无用,这些刻板印象贬低了老年人的价值。《廿一世纪老年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到,“老化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正常老化不一定有疾病。老人如能积极地适应环境,处理心境和情绪,他们仍然能够继续生活得有意义和快乐”。老年人是有能力应付生命困难的人,社会工作者看待老年人群体的视角应基于此。

生命历程视角。有人说,“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人也要经历童年、少年、中年、老年”。生命历程将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它的基本假设指出老化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延续。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相关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发展的成长任务,老年人在这个阶段也有相应的任务,即积极地适应老化。




常用需求评估框架

社会工作常用的需求评估框架有以下几种。

布莱德肖四种需求理论:规范性需求、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阿尔德弗尔ERG需求理论:生存需求、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身心社灵”全人健康模式: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最为常用的需求评估框架是“身心社灵”全人模式,它在老年领域、医护领域、心理学领域、教育领域运用较多。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含了四个方面——身体、心理、灵性和社交的健康,简称

“身心社灵”。全人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乃由身体、心理、社交、灵性四大层面构成,个体的整全健康取决于这四个层面的平衡发展。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地关注自己这四方面的需要,维持整全的健康,以面对人生的挑战。“身心社灵”的评估框架与内容可参考下表。

▲身心社灵评估框架




需求评估的资料来源

需求评估资料来源一般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

(一)直接来源

1.访谈:直接询问老年人,这是最直接可靠的来源。

2.观察:观察老年人非语言行为、所处环境等。非语言行为包括姿势、眼神、动作、妆容、穿着、脸色、呼吸、音调等。

3.测量工具:使用信度和效度高的量表对老年人进行测量,但社会工作者需要受过训练才可使用,测量结果不能作为诊断结果,仅限于参考。常用的量表有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短智能测试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15)、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被虐风险评估表和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等。

(二)间接来源

从老年人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照顾者、医生、护理员等处获取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查阅关于老年人方面的权威报告、研究等。




需求评估步骤

需求评估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以尊重的态度,有系统地获取数据的过程。

(一)步骤

1.确定服务资格。确定老年人的所在地、所需是否在机构服务范围内。

2.提供服务简介及选择。简要介绍机构服务宗旨、政策、项目、范围等。

3.确定老年人是否曾接受过服务。此点可了解老年人在接受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经验和理解等。

4.肯定及鼓励老年人的求助行为。肯定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寻求帮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年人愿意尝试寻求帮助,应该克服了很多困难,要肯定老年人的努力;二是寻求帮助是老年人自身的选择,老年人是愿意尝试解决问题的,他有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要肯定他的价值感。

5.了解老年人现时的问题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多专业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问题、需求和资源状况。可优先评估老年人存在的危机,如健康风险、受虐、自杀、抑郁等特殊情况。使用身心社灵的评估维度进行评估。

(二)示例

例1:黄婆婆是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平时不常出门,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建议社会工作者进行探访,此前社会工作者并未接触过黄婆婆。

例1属于探访类的服务。准备工作可包括了解对方相关信息、预约(第一次打电话可介绍自己、说明如何拿到联系方式、说明家访目的)、联系社区工作站人员一起上门。

开场白可以这样说:黄婆婆,您好!我是××中心的社工××,最近我们在社区里开展探访老年人的活动,今天跟××(社区工作站人员)过来拜访您,也想跟您介绍一下我们的服务,看是否有您感兴趣的。

面谈内容可以包括:介绍社会工作服务、了解黄婆婆之前是否接触过社会工作者。由于是第一次交谈,可以从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这些不太敏感的问题入手,即从“身心社灵”框架中“社”“身”的评估维度入手,可参考表1的评估维度。

例2:陆爷爷是退休老师,65岁左右,近期觉得精神状态比较差,经常忘事,有点担心自己的记忆问题,主动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

例2属于老年人主动求助的类型。社会工作者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参考前文需求评估的5个步骤,因为陆爷爷有比较明确的问题,所以在第五个步骤可以多了解针对记忆的问题,询问陆爷爷的具体情况,做过哪些努力等。这里提供面谈时常用的5W2H问句,供参考。

1.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why)

2.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what)

3.您认为问题是怎样开始的?您认为这个问题会持续多久?(when)

4.这个问题有什么地方让您感到担心?有哪些方面影响到您的生活?(where)

5.这个问题会影响到谁?(who)

6.您认为这个问题有多严重?(how)

7.您认为这个问题给您带来什么影响?(how)

综上所述,老年社会工作需求评估是多角度的,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才能制订介入策略,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切的服务。

(作者单位: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作者:佃乾乾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