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语文》第15-22节课后答案(徐中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木匾 2021-10-25

回复关键词:大学语文

即可获取章节答案资源

《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徐中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象征,婉曲抒怀。

这首诗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诗人将人们熟知的形象一春蚕、 蜡炬加以精心提炼,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用春蚕之死,比- -对恋人的相思,绵绵不断的蚕丝正是诗人情思的象征;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比喻贴切、形象,两句合起来构成深邃的意境,内涵十分丰富。

2.回环深转的抒情旋律。

《无题》首联两句开篇不凡,别开新意。- -般都认为分别容易相见难,而这首诗开头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对所思念对象非同一般的情感。

接着“东风无力百花残”以写景作衬托,使别恨更增。颔联转换角度,从实写转入曲笔,用“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作比,婉转含蓄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而颈联又一变,将笔锋转向对方,设想对方从早到晚都在思恋自己,并越来越孤独憔悴。这里虽然是在想象对方思念自己,其实是更深一层地写自己的思念。尾联又由痛苦转入希望,作者借用神话表达自己仍然存在希望的光环,避免陷入绝望的深渊。全诗回环往复,层层转换角度,加深了情感的浓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