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荐读】史保金丨 书野阡陌

 昵称71028402 2021-10-25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书野阡陌

□ 史保金/ 文 

“阡陌”指在广袤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田埂,引申为道路。来源于“千百”,是时空概念,也有“宇宙”的意涵。人生的时空恰像广阔的田野,纵横交织,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刻走这一段,或是那一段,抑或是哪一段?甚至是那一段!形成不同的自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间接的主要是读书,进而铸就独特的主观世界。

我是在1963年秋季上小学的,在那个时代的农村,课外书籍几乎没有。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的启蒙老师。他每堂课都认真讲授,我们每天中午都得写一张毛笔字。还有一个好同学,他家有旧报纸,主要是《林县小报》,还是繁体字印刷的那种。他拿的写毛笔字旧报纸,总是也有我的一张。诶呀!省下了买纸的钱,而且有了第一个课外读物,无形之中我每天能够读一片十六开纸的旧报。通过这个方式,我猜会了好些字,学到了不少繁体字。当然也有可笑的经历,比如:斗的繁体鬥,我认为和門是一个人,还颇为骄傲地以为学会了一个新词:門争。直到后来才知道是制造了点笑料,也感觉汉字简化似乎打乱了文化传承的链条。老师偶尔借给我一本课外书,也不断让我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学习”毛选”讲用会等。有两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路口搞对口语录化活动,那个人说:牛!我对不上来。他说:是农民的宝;你不信的话,请查看《湖南农民考察报告》。街头饭市给农民读报,有人问: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什么意思?这些,我肯定不能够回答上来。但是,这也进一步激起我学习的愿望,这些东西一定要知道!

稍后,我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家有个“图书馆”。当时农村房子多有低矮黑暗的堆放杂物的“屋楼”。我在楼上发现了一捆约十几本书,是我哥上学时候部分课本,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等。这些书对我吸引力很大,瞅空偷读,可以说是记不清读过多少遍,几乎都会背了。从此,我知道了秦皇汉武换朝代,长城盔甲战匈奴,长江黄河北京城,四季变化日月蚀。慢慢地,我不像别的小孩那样喜欢看戏、赶会、走亲戚。宁愿一个人钻在略显阴暗的屋子里,看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小说等。只有二舅家是例外,不为别的,主要是表哥有许多的小人书,守着一堆少皮没毛的小人书,那是我最值得拥有的一段时光。往往是中午要吃饭了,还找不着我,而我吃饭的时候往往是狼吞虎咽,就赶忙又去看书了。


好像是高尔基说过,看到书,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彼时,我真不知道面包是什么滋味;只知道书是好东西,忘我而看书,书里有无尚快乐,有幸运之神,有无数个充满诱惑的精彩世界。读这些课外书,母亲是反对的。她认为不是课本,是闲书。白天影响干活儿,夜晚浪费煤油。好在,那时,没有多少可读的书,也不敢影响干活儿,也不具备熬深夜读书的条件。记得有次拿到一本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书。当天吃过晚饭,还想继续看书,但是点油灯不被允许。庆幸,那天晚上月光很好,坐在光滑凉快的槌布石上,读了好长时间,直至进入梦乡。有一次,读到《毛主席的回忆》,是从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节选出来的。书中,我知道了毛主席就是毛泽东。而当我把这话说出来的时候,竟然引起一个高年级同学的跳跃惊呼:哎呀!他说毛泽东就是毛主席!

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只要一发到新课本,就要自己开始读看,竟然慢慢培养了自学能力。如果已经会了,上课时就可以偷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也是后来常常不能认真听课的缘由。上初高中时,可以说读了所有当时能够找到的小说。随心所欲的阅读使我眼界开阔,但是浅尝辄止的方式,也使我对某些优秀作品失之交臂,悔恨至深。高中时读到《红楼梦》的十几回就放弃了;确实因为读不懂,也不想多费力,谁承想这一放,直到40年后才能重新通读这百科全书式的经典。

高中没有读完,就去卫生所当赤脚医生。所长是一个非常关心时事的长者,居然订了《人民日报》等四份报纸。取报纸的事情是我乐意干的,当然也要抓紧时间把所有报纸浏览一遍,最后居然有了每天报纸不看,就睡不着觉的“毛病”。我对报纸的强烈兴趣,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还无形中积累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1978年我参加高考时,我没有专门的抽出时间去复习,而是在工作之余,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虽然分数不高,也侥幸被安阳中医学校录取。

本来的人生规划是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历史总是喜欢和你开玩笑,你想进入这个房间,却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分配工作时,被留在了县卫生局。其后的几十年工作期间,斤斤于穷拙应付昨是今非的事务,徘徊于庸碌可笑似有似无痕迹的溪谷。读书的时间少了,买书的金钱多了,这时候倒是建立一个超过千本的个人书房。

离开工作岗位的日子,闲遐成了主要的时间阶段,又悄悄地拿起来书本,又逐渐地沉浸在字词句的天地。特别喜欢的重复读,《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想读而没读到的一定读,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宇宙简史》《时间简史》等等。今年以来,又读了八卷《毛泽东文集》,更感觉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收获,是在接受毛泽东思想的重新洗礼。


我对于书,只是“喜好”而已。也许是大脑深处的好逸恶劳的潜意识起作用,曾经憧憬着去当生产队的一个牧牛人,箩筐里放上一本小说,抽空在老树杈上饱餐一顿意识之“窝窝头”。思想的精灵像一个流浪汉,旷野中自由地来来往往,山坳里无羁地跌跌撞撞;或是道路坦荡,依然犹豫,逡巡不前;或是登高一望,浮光掠影,真谛未曾晓得,自谓不过如此,就此回头,亦不反顾。时间推移,空间变幻,人类的思维精华,不断地激动着良善的火焰,填充着认知元素的空虚。确实,书没有搪塞敷衍我,当需要知识援助时,它跃跃欲试地应时献艺,避免了我的不少窘境,一次次助推踏上人生新台阶。

我未曾写过日记,只觉得自己的感受,只是大海一滴,且将蒸发,与其有而后无,不如一无到底。虽偶尔写点东西,要么无病呻吟,要么向隅而泣,觉得只不过是交响乐的雄壮演奏中,墙角那只蚊子的独自叹唱。此刻,独坐在夕阳温润的石凳上,陶醉在色彩烂漫的季节里,看着谁的那片饱经沧桑的红叶飞入泉流中。恍惚中,似乎有个声音在问:为什么不写点呢?额头有点痒,还是那只蚊子咬了?几个指头抓了几下,却是后背更痒了,去找“万事不求人”呗!普通的毛竹制成,形状无奇,却是最适合的。放学归家的一群少年风一般飘过眼前,哎,真的想起来了,还真的是喜欢年轻,喜欢那种活跃跃的状态:满怀好奇,满含期待,不管路途多少荆棘,依旧欢快信步走来。
——  The  End——

史保金  早年乡村医生,具有心理咨询资格,退休后重拾文学梦。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