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灯、猜闷儿、对对子

 无为以牧之 2021-10-25

原创 始发于 2019-02-20

关注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正月十五赏灯,热热闹闹的民俗过大年,就要告一段落了。

而过大年的最后一天,元宵节,可能是中国民俗节日里名堂最多的日子了。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不一而足。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天,无论是男女老少,人雅人俗,都会离开家门,浩浩荡荡地走上街头,赏花灯。

在古代,妇女们可是难得出门的。只有在这一天,才可以都像解放啦一样,成群结队的出去看灯。女孩还可以借机相亲,和打情骂俏。

相亲和打情骂俏,也是要有文化的。满街的灯上都挂着谜语,还有挂着对子招亲的人家呐!你没个三拳两脚,谁肯搭理你呀!

所以,猜谜语的这项文化活动,曾在我国的历史上,风靡一时。后来,则变成了很普遍的文化消遣。

北方人管猜谜语叫猜闷儿,亦有给日常生活解闷儿的意思。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串门,人们就常常做这种游戏。比如“大家笑你”,是打一地名“齐齐哈尔”。再比如“半墙斜月十分低”,是打一个繁体的“將”字。

有一次过年,长辈带我去了一户蛮有文化的人家。那家的小孩给我出了两个谜语,一下把我搞蒙了。

他说“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让猜一个字。

另一个是“有卖的,没买的,一天还卖出去不老少的。”这个是打一物。

前一个是个森林的“森”字;后一个是“门槛”,是把迈和卖谐音了。

我一直以为他家出的谜语会很高深呢,没想到会这么通俗。

有一个字谜,感觉挺有意境的,但过去的人都很保守,流传的不多。谜面是一首诗。

“秋风起,萤火飞,花已化成灰。夕阳一点西山下,相思心已断,独马四蹄归”。如果给女孩子猜,会害羞呢。其谜底是一个繁体的“蘇”字。

类似的字谜有很多,但很显然,这都是过去的文人琢磨出来的,现在这么精巧的文化,有些失传喽。

还有对对子。传说王安石靠“剽窃”对子,既中了进士,又讨到了好老婆。

说的是他“高考”的路上,看到一个招亲的对子“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苦思无解。

结果考官出的对子竟然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他两相一碰,竟让他给两全其美了。

我知道一个对子,也挺有意思的,说“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注意,山石合起来是一个“岩”字,“古木”和“此木”合起来也都是下一个字。说这是一个樵夫出的对子,无人能对。结果来了个浪子,他说“长巾帐里女子好,少女为妙” 。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元宵佳节是最有文化味的节日了!真希望它能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地传承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