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小寡妇尽孝心,小姑子打官司,她比窦娥还要冤

 数字人生6688 2021-10-25

《窦娥冤》是我国经典曲艺节目,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讲述的一段荡气回肠的民间故事。

话说小寡妇窦娥被无赖陷害,关进大牢经历了严刑拷打,最后屈打成招,被误判为杀人凶手。

窦娥满腔悲愤,面对冤屈无处可申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在刑场上对天发誓,希望老天爷帮她实现三个愿望。

第一,自己一腔热血不落地,全溅在旁边的白布上;

第二,六月天降大雪,以血盖尸,证明清白;

第三,当地大旱三年。

窦娥死后,所有的愿望都成了真,所有人都愤愤不平,认为她是冤枉的,为他打抱不平,最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当上了大官,这才帮她洗刷冤情,处理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张驴儿,判官也被罢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窦娥的冤情感天动地,虽然最后沉冤昭雪,但这个故事也深刻揭露了古时候普通百姓被压迫被剥削,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

《窦娥冤》虽然是一段离奇的民间故事,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然而她却只是一个虚构人物,如果说到故事原形,却是另有其人。

话说东汉的时候,在东海郡有个年轻的寡妇,名叫周青。

周青结婚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她可以回娘家,再嫁他人。然而此人有孝心,舍不得年迈的公婆,依然待在夫家,继续奉养公婆。

公婆十分感动,几次善意劝说周青尽快找个好人家嫁出去。

“我已经是黄头埋半截的人,你何苦跟着我受委屈,趁着自己年轻,赶紧找个好人家出嫁,切莫耽误了大好青春呀!”

周青点了点头,表面上答应下来,可每天还是早请安,晚打水,照顾着公婆一日三餐起居。

公婆实在过意不去,不想耽误周青,于是趁着周青出门,悬梁自缢。

得知噩耗,周青当场晕过去,等醒过来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不停扇自己的耳光。

人们也被周青的孝心感动得落泪,认为周青是天下少有的孝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已出嫁多年的小姑子得知母亲自缢,却一口咬定是周青为霸占家产,害死了母亲。

当地的太守也是个糊涂官,听信了谗言,把周青关进牢狱里,使出了所有的刑罚,逼着周青招供杀人。

周青忍受不住酷刑,不得不认罪。

当时的狱吏于定国接过案宗,十分怀疑,认为这是一桩冤案,于是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了解了周青侍奉公婆的事实,找到太守陈述,认为周青能够侍奉婆婆十多年而不嫁人,足以证明她不是杀人凶手,此案应该认真重审。

太守固执己见,坚决不改判决,还将于定国痛骂一顿。

无奈之下,于定国只好抱着案卷痛哭一场,眼睁睁看着周青被送到刑场无能无力。

执行时,正是夏天,她请求在刑场竖立一根十丈长的竹竿,在竹竿上挂上五条白色布幡。

面对围观的百姓,周青当众发誓说:“如果说我周青有罪该死,我心甘情愿受刑,我的血便流到地面;如果我蒙受大冤,我的血将直冲而上,溅红白幡。”

随着刀光一闪,周青人头落地,然而离奇的是,青黄色的血液全部溅在布幡上,而后又沿着布幡流了下来,让人毛骨悚然。

周青被处死后,当地果然大旱,一连三年没有下雨,太守因为治旱无果,灰溜溜地转任异地。

新太守上任后,于定国立刻带着周青的案宗,向他汇报工作。

“三年前,我们这里有一个孝妇名叫周青,被前任太守误判枉杀了。而后大旱三年,就是因为这件事导致的人怨天怒。”

太守大吃一惊,当即决定去周青的坟墓吊祭,为她洗刷冤屈,还立下了一块方碑纪念这件事。当年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个离奇的事情记录在干宝的《搜神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对人生有些新的感悟和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