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与扶阳派之异同

 中医知识圈 2021-10-25
  • 火神派又称扶阳派,但扶阳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只要重视阳气,擅用附子就可以称之为扶阳派。在扶阳的前提下,各家有各自的用药风格,或者说派内有派,试看当代扶阳名家的各自用药套路就可以知道。 谈到火神派,则应该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以其开创的独特理论,理法方药自成一体的流派,即经典火神派,它讲究四大纲领,三大特色。而扶阳派除重视阳气,擅用附子以外,则不讲究这些纲领、特色。 此外郑钦安倡用经方,用药以经方为主,这也是扶阳派不讲究的一点。十多年前我最初研究郑钦安的时候,看出以上不同,将其名之为“广义火神派”(《中医火神派探讨》),以区别于谨守郑钦安理路的医家。现在看来,广义火神派就是扶阳派。” . 扶阳派是大概念,火神派是其中一支。不过扶阳派在历史上并未形成体系,它是近年在火神派兴盛以后,伴发而产生出来的,这一点很有意思。刘力红教授曾扼要总结了钦安学说的形成渊源,引录如下:“中医学之重阳、扶阳思想源自《周易》、《黄帝内经》,并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得到充分体现。
  • 你好,文章很长,在第二部分,我认为笔者的观点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希望给看的人留下一个更加客观的文章,和合理的说法,首先先说明一点,各个学者、教授的书籍未必是自己亲自撰写,大部分由学生所代写,那么学生和老师的表达确实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其次书籍很厚的话,老师也未必会完完整整的一句一句的看完,这样确实会导致一些问题,在这名声较大的学者的文章是否更容易通过审核?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我们不能单凭书籍的记载就将问题归结的个人身上,而且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做的,会有不合理的地方,诚然,如果老师确实自己说过的话和记载有所不同,那么老师要为自己的话负责任,从第一段就可以看出笔者对中医的热爱,如此大规模的火神热,确实会造成中医的良莠不齐,大部分人都会有崇拜的心里,也有攀比心理,这些我们都避免不了,本篇文章是一片好文章,所以我更希望笔者能在这种情绪下理性的分析一下,这样的话中医的话语权会不断的加强,谢谢。
  • 中医从辩证到用药,处处体现阴阳平衡的核心思想,而中医各派理论也不应该偏离这一核心,寒凉派也好滋阴派也罢都是以偏纠偏之法,并非以偏为核心。纵观各派所处的时期,要么当时医生辩证用药有所偏颇,要么是当时的历史气候或人类体质特征具备某些共性,而针对当时状况较多的采取一些纠偏去弊之法,后人总结汇集成册,赋予某某派用某法的定论!这都是后世庸医多事之举!喜欢开宗立派,自我标榜!中国传统文化圈内总是有江湖味,武术、书画、曲艺、易学,诗词都有江湖气,中医也不例外。总要立山头

  • 作者估计不是临床医生 或者不是基层的临床医生 是在比较大的医疗机构的医生 从心而论 大部分病人就应该扶阳 当然扶阳有扶阳的理法方药 也不是说大量用附子桂枝就是扶阳 用石膏生地就不是扶阳 目标就是要扶正人体正气 祛病健身 只是更多的病人用姜桂附更适合而已

  • 不管怎样,家人的病都是在卢崇汉医生那治好的,接触卢师好多年了,卢师谦虚低调谨慎,卢师用附子也很谨慎,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火候到了才能用附子。想治好病都得用附子,或早或晚因人而异。

  • 附子的事,三天三夜说不完。如何用好附子,要做好三方面功课: 1、一是对经典要熟,知道经典关于附子运用的种类、用量和各种适用面。 2、二是对现实中如何炮制附子的方法要掌握,要明白不同的附子可能有天然之别,不可拿一种附子的用量去衡量另一种附子的用量。 3、三是自己要对附子有足够的体验,至少自己要喝过。就比如一百克炮附子也好,还是100克制附子也好,不管你是支持这种用法,还是反对这种用法,至少你要自己喝过,才能提支持意见或者反对意见 。你自己都没喝过,甚至对各种附子是如何泡制的、附子与附子有哪些差别,你的所有意见可能都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实证之上的。 当今一众大师能把ICU都救不了的急危重症患者从鬼门关抢回来的非重拾仲圣衣钵的李可莫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