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家的这两种禀赋决定个人和企业成败

 华夏基石 2021-10-25


真正的企业家具备两种禀赋:一是创新精神,天生是个不安现状、不断折腾的人;二是有责任担当,敢于承受决策后果的人。

文 4700字|阅读约12分钟

  • 作者 彭剑锋,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guanlizhisheng2015

  • 合作 |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01


企业家的使命与企业社会责任

长期价值主义与活下去的现实目标


1.企业家使命的三个层次

一个企业家实际上要完成三个层次的使命。第一个层次首先是要做大企业,做好企业,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个层次的使命,是你要做大了这个产业,就要对这个行业负责。就是说,在做大一个企业的同时,你要去追求、去思考如何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仅仅是把大量的资本做投资生意,而不是谋求行业的整体发展,那作为企业家的价值就要被打个问号,你的人生追求也要打个问号。

企业家做成了企业,成为了所在产业、行业的领袖,或者说所在行业贡献了重要价值,这才能谈到第三层次的使命——为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简单说,就是做大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财富价值和精神价值两个方面。

企业家不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也在为社会的文化、社会的精神提供他的智慧、思想。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最后回馈给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到了一定程度,会敦促他把从社会赚的钱回馈给社会。最终成为一名慈善家,这应该是企业家的一个内在追求。

2.贡献文明与智慧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形态

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形态,实际上是企业的文化责任。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企业要输出它的文化与管理,要为社会文明建设、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贡献智慧。像晋商文化精神、浙商精神,其实是一个商业群体、企业家群体所形成的精神。

企业的文化源于丰富的社会文化提供给它的营养,是脱胎于社会文化,但同时它会为社会文化的丰富做出贡献。企业对内部负有文化责任,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员工的负责任,这本身是企业的文化责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外而言,你的价值主张能够引领这个产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你所创新的产品服务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能够不断地对社会文明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你的贡献。我认为这就是企业的文化责任,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形态。

3.活下去的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统一

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企业的文化责任,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有信念,要执着的朝着核心价值体系去追求,把它作为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企业未来核心价值体系去遵守,在输出产品服务的同时要输出你的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成熟成长的标志,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伴随着企业持续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自然的过程。承担社会责任有时候被看作一个必须附加在你身上的负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但实际上,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牵引力量,能够给企业发展勾画更开阔的视野,提供新的能量。

但是,我还是一直坚持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首先是要生存和发展,是活下去,是更强、活得更久,这与长期价值追求并不矛盾,而且能相互促进。

02


企业家才是整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

企业家精神是最大的发展驱动力


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创新人才驱动,最大的瓶颈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家不能实现自我超越,企业家精神不能得到弘扬,企业家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企业家不能真正去激发内在的潜能、奋斗的精神、价值创造的能量,那么中国经济很难转型。

毫无疑问,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最本源的价值创造的源动力。所以,企业家才是整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大的战略性人力资本,也是整个社会财富的真正的创造者和重构者。

1.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使命驱动、拥抱变化、自我超越

从企业家人生价值追求的角度看,要从做生意、赚钱的机会导向转向责任、使命的驱动,做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企业家的内在层次需要提高。我们学过组织行为学,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他在辞世前对此进行了反思:如果把人的最高需求定义为自我实现,会导致精致的个人利己主义。他写了一篇文章,文中谈到人最高的追求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超越,追求心灵的成长。按照中国的禅宗文化来讲,心灵的成长就是回到清净的本心,回到人性中的大善、大爱。

把成为中国首富作为人生目标是不可靠的,大家可以看到,凡是成为中国首富的,最后都不富了,往往都出问题了。原因在哪儿?你发了财,但并没有实现心灵的成长,你缺乏道德和人品的力量,缺乏价值观的力量,没有最深层次的大善和大爱,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无法成就人生最高层次的辉煌。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要出现伟大的企业,企业家就要提升内心的追求。做企业最终是做人品,要回归到“好人品、好产品、好组织”,这是我提出的“新三好”!

企业家都是奋斗不止的人。以使命为驱动,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与高手过招,拥抱变化,自我批判,这是伟大的企业家最核心的精神品质。

2. 企业家精神的两个“魂”

企业家精神有两个魂:一是持续创新奋斗;二是敢拍板、担风险的魄力。很多企业家把企业做到中间状态,做到百亿级的时候,做到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时候,最缺的是持续的激情与斗志。

企业家不缺理想,他们的理想都很大,都想做成千亿级企业。那为什么做不成呢?就是当企业做到不大不小时,已经小有财富和社会声望时,反而缺乏创业时面对困难的勇气,即缺乏面对困难、解决问题、风险承担的意识,以及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意志。

无论联想、华为,这些世界级企业其实都曾经经历过很大的波折,都曾经经历过生死磨难,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够起死回生?就在于企业家具有老鹰般自我革命的勇气。以华为为例,2001年李一男出走,拉走了华为将近三分之一以上的研发骨干。华为2002年出现业绩下滑,任正非得了抑郁症,他母亲又出车祸,可谓真正的内外交困!但任正非敢于自我批判,敢于进一步变革,敢于与思科叫板,掰手腕,2003年终于走出困境。

真正的企业家具备两种禀赋:一是创新精神,天生是个不安现状、不断折腾的人;二是有责任担当,敢于承受决策后果的人。企业家的创新与责任担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最顺利的时候,敢于担当。人在最顺利的时候不愿意经受痛苦、不愿意给自己增加压力。二是绝地反击,遇到活不下去的时候,能够愈战愈勇,这种叫逆境情商。但是我认为企业家最重要的还是顺境情商,而不是逆境情商。逆境是大家都没有办法,只能是赌一把,绝处逢生。而最难的是顺境情商,就是我在发展最顺利的时候,不狂躁,有危机意识,有自我批判精神。

3.刻进骨子里的危机意识与奋斗精神

选择了老板这一终生职业,就选择了一种对股东、客户,对员工的终生责任,责任大于天,你无法逃避!这时你会发现,等待你的不再是梦想中的贵族生活,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恐惧生活,所以企业家的天性之一就是强烈的危机意识,我认为自我否定是企业家最深层次的卓越品质。

你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凡是那些出事的企业家,都是因为成功之后,过于张狂,不知自己是谁,自我膨胀到不把政府和客户放在眼里,厉害到只会批判别人,不会批判自己。在中国目前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再大,大不过政府;企业家再伟大,大不过客户与员工,一旦这个企业家不把政府放在眼里,不将客户与员工当回事,当他只会批判别人不会批判自己,满眼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而看不到自身问题的时候,他就开始出事了。

企业能否持续成长和发展,很重要的企业家精神,我认为就是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比如任正非,之所以70多岁还能够引领华为持续成长和发展,在他身上体现了非常强的自我超越精神。企业家的需求层次是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自我超越,这种自我批判和超越,使得企业家奋斗不息。

03


企业家精神要落在创新精神

和打造“好人品、好产品、好组织”上


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家。熊彼特在描述企业家精神的时候,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企业家往往就是无中生有,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在众多机会之中去选择机会,同时能够在战略、产品、技术的创新上以及商业模式上,做到与众不同

所以,创新是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我觉得企业家有时候是逆向思维的人,比如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能赚钱,但企业家可能认为不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企业家就善于在机会之中,做出与众不同的举止。

当然,创新表现在企业对机会的把握上,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也表现在满足客户需求价值的方式上、人才管理机制上。创新,体现在企业家身上,有时是一种偏执,也就是与众不同。正如格罗夫所讲的,偏执狂才能成功,很多真正的优秀企业家子却有这样的特征。

“不确定”这三个字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不确定与确定“态叠加”的时代。要应对不确定,回归到哲学层面来思考,无非就是两点: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即所谓以确定应对不确定,以不确定应对确定。那么,哪些是企业不变的道理,哪些是必须要变的?在我看来,不变的应该是我们的初心,是内在的使命与追求,是企业家精神与文化价值观,是战略自信与定力;不变的是客户价值,是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稳定持续的好人、好产品、好管理!变的是应对不确定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变的是客户价值创造方式,是应对不确定的领导力,是阻碍企业成长的组织与人才机制。

04

新发展环境下,重塑与弘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要建立新的认知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社会最稀缺、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家与知识创新者对自我超越的追求是企业创新成长永不衰竭的源泉。应对不确定的确定,对于中国企业家及企业而言,我认为:首先要回归企业家精神,重塑与弘扬企业家精神。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着重倡导弘扬三大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这是中央首次发文明确企业家的地位和价值,并赋予了企业家精神全新的时代内涵,对企业家提出了全新要求。中国企业家需要对照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三条标准进行自我批判,以优秀企业家精神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中国企业家要做的是:

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具有超越利润之上的更高使命与追求;目标高远,意志坚定,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持续艰苦奋斗。

2.愿景领导,确立百年基业思维。从追求做生意挣钱,转向做事业,以事业愿景凝聚人才;从赌机会、捞浮财思维转向战略导向、打造百年基业思维;从野蛮生长,转型成为有质量的战略成长。

3.要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以专注品质、持续创新精神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的产品与服务。

4.要以全球视野进行全球人才与资源整合,致力于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全球化领导力。

5.要从习惯找政府靠山、投机取巧转向培育核心能力,确立全新的政商“亲”“清”关系,守法经营,付出规则成本,创造阳光利润,承担社会责任。

6.要从凭借个人能力转向靠机制、靠制度、靠组织去经营企业,去提升组织整体运营效率。

7.提出并践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价值主张。开放合作,整合资源,致力于构建多赢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领袖领导力。

8.要拥抱变化、敢于承担创新与变革风险,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只要政府和企业家共同务实地去落实并践行《意见》的精神与举措,我相信并确定,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企业与企业家对世界的贡献将不仅仅是GDP,而是中国企业创新与管理的最优实践,是受世人尊重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编辑 | 尚艳玲
排版 | 高铭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