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孩子沟通是永远的难题。” 尤其是初三高三学生和家长,由于心里那根升学考试的弦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却又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极易引发一系列沟通难题,令家长和孩子苦不堪言。 初三高三家长的这种行为,竟是拖孩子后腿!尽快改正! 01 有初三家长说:
确实,这是当前很多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 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平等的基础之上。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切勿以上位者的姿态来发问。 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他们希望独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引发冲突。 初三、高三复习好比车轮战,丝毫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 在承受巨大学业压力的同时,不少考生还会担心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在不自觉间又给了自己额外的压力。 所以,家长要在平等、客观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是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分窥探。 初三高三家长的这种行为,竟是拖孩子后腿!尽快改正! 02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这几大“雷区”不要触碰。 大数据调查显示,以下10句话,是家长经常说,而考生不喜欢的话: 初三高三家长的这种行为,竟是拖孩子后腿!尽快改正! 除去以上这些,还有一些话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的反感,看看你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
与孩子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注意时机,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很多家长一上饭桌就开始数落孩子,或者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赶紧跟孩子唠叨几句,觉得此时孩子心情好,什么话都能听进去,其实大多数时候恰恰相反。 与孩子沟通、交换意见,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突然,对于家长的批评或建设性意见也易于接受。 2. 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同时注意不要程式化的“定期”“定时” 零零后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随性的成分很大,所以不要以刻板的方式跟孩子谈话,否则他们会觉得“假”,往往还没等家长说出什么,就从心底里就本能地排斥。 跟孩子交流不必非得“定期”“定时”,采用间接的沟通方式就很好,比如,把想要跟孩子说的话写成一封信,塞在孩子枕头下面…… 3. 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家长不要杞人忧天,把自己的恐慌情绪带给孩子。 很多考生家长一想到升学考,心里就一阵发憷。 有的孩子明明成绩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长却总担心会出意外,时刻提醒孩子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弄得孩子也神经兮兮,导致心理上真的出现问题。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别把话说绝,要给孩子留后路。 不要让孩子觉得中考、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会塌下来的事情。 4. 不要整天将成绩挂在嘴边 在很多家庭,孩子的成绩就是“家庭晴雨表”,成绩上升家里一片祥和,稍有差池就会迎来“阴雨天”,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其实,成绩不能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毕竟,影响成绩的因素非常多,除了知识水平,还是心理因素、身体状态、运气成分等等。 孩子考得好,有可能是近段时间学习状态比较好,复习重点比较全面,考试心态比较端正;考不好时,有可能是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基础不扎实,题目偏难…… 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初三高三家长的这种行为,竟是拖孩子后腿!尽快改正! 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关键期的初三、高三,多花些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多关注他们的心情、身体状况,让沟通回归自然。 也可以谈谈理想,聊聊人生,或者带孩子吃一顿好吃的放松心情。 除非孩子主动跟你谈起成绩,尽量不要和孩子谈成绩,而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深入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或者一起想办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