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

 鼓楼静语 2021-10-26

 

村庄 梁帅


我插队的村子大约有四五百人,按照姓氏主要有张姓和郭姓两大家。他们从哪朝哪代在这里生息繁衍,我不清楚。村子是个自然村落,北边就是燕山山脉,南面是平原,属于半山区。一条东西的主道将村子隔成南北两个部分,由北山向南的道路又将村子隔成东西两部分,实际就是一个十字布局,人们修路先要考虑顺应自然,东西通路平坦便于连接两边的村落,南北通路北高南低利于雨水流向,也便于山上的洪水下泄。

这里的土地贫瘠山上遍布花岗岩很少有树,山脚下有些柿子树。当地的气候是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天寒冷,风刮到脸上像刀子拉,一下一下的生疼,知青宿舍冬天是生炉子,蜂窝煤供应有数,每天三四块,一般都封着火,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后要用皮带把被窝系上,大衣盖在头上睡,早上起来水缸里的水都结成冰。夏天白天闷热,晚上还好,有山风。但蚊子特多,躲在蚊帐里别出来,一个夏天蚊子咬的包是包上摞包,我数过身上的包有七十多个。

村里的房屋都是就地取材。房子的柱梁檩是用树干,墙体是用石头,把石头用铁棍大锤从山上翘下来,人背驴驼运到村里,再用凿子锤子打成长方形做石料,家境好一点的人家会买些红砖与石料搭配砌墙。用石头砌的墙壁不结实,1976年的地震村里这种房子几乎都开裂倒塌了。

农民家都有院墙,房子看家庭情况,最少也是三间北房,好一点的就是五间北房,院子东西两边再盖两三间厢房。墙角围着厕所。他们的家具都很少,北房中间这一间是做饭和吃放的地方,一进门左右各是灶台,安着大铁锅,旁边有个大水缸,有个小杂物柜放些刀、铲、盐、酱之类的东西,菜洗切菜就在灶台边沿。地上有吃饭的矮桌子,几个小板凳。北房东边两间是连通的,这里是待客和睡觉的地方,靠南侧一溜大土炕,睡上八个人都够,上面的炕席炕沿摸得锃亮,地上靠墙是一两个大木箱,也叫墙柜,里面装着家里的衣物,大木箱上开盖,合上盖子就是桌面,有条件的家会放着钟表、掸瓶、茶壶。墙上贴着毛主席像,挂着个镜框,有几张家人的照片。炕脚有一溜矮柜子,白天被子、枕头都码在上面。我们到村民家进门就脱鞋上炕。北房西边的两间也是相通的一般都是放粮食、放杂物。农民的院子都挺干净,养着几只鸡、几只羊、养头猪、喂条小狗两边的空地种点辣椒、豆角。东西厢房都是生产工具和柴草。他们做饭取暖都是柴火,麦秆、玉米杆、树枝、树叶为主。污水没有地方处理都泼到院子里或倒到猪圈里。


村里的道路都是土路,马车把路面压出两条车辙,中间是牛马踩的塇土,刮风会起土,下雨都是泥。路两侧是流水沟。夏天一下雨,道路又滑又粘,鞋陷进泥还得弯着腰从泥里拔,我常常光着脚走路,时间长了路面的石渣、玻璃碎片踩在脚下也不会流血。

农民的食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白薯、高粱、大豆,只有极少的白菜和萝卜。一年四季都吃棒碴粥、吃白薯,馒头吃的很少。农民管馒头叫包子,我们知青的小麦都是受潮的麦粒磨出来的,有股发霉的味道,所以我们经常用馒头和村民换白薯吃。我们吃的菜就是在蒸锅水里放点酱油和几滴油,我们叫喝酱油汤。相对村民我们好多了,同学回城时家里就会给我们带炸酱、带猪油,馒头摸炸酱,馒头夹猪油甭提多好吃了。

农村的饮水很困难,村子北、中、南有三处水井,我们吃水的水井是中间这口,有十几米深。我们宿舍离水井有四五十米,井口架着一个辘轳,绕着十几圈麻绳,绳子头上有个铁钩,挂上水桶放进井口,扶着辘轳的摇把一圈一圈放绳子,桶到水面后,用手摔一下绳子,让桶扣到水里,水桶沉到水里就可以摇动手把,一圈一圈把水桶提上来,夏天打水还好,冬天井台四周都是一尺多厚的冰可就困难了,战战兢兢生怕滑进井里。缺水一直困扰着农民,队里想方法挖大口井,就像考古挖掘似的,先挖一个直径二十米的大坑,一节一节逐渐缩小到二十米深,挖了快一个月只有井底出现很少一圈水。村里还花钱请打井队勘测找水,用钻机打下八十多米也没有水。村里的庄稼一个是靠天降雨,人工挑水,再就是等着公社调水了。

农村的厕所非常简陋,一般是在院子的一个角落设置,厕所都与猪圈相连。挖个长六十公分,宽二十公分深半米的坑,就叫茅坑,在坑的四周用玉米杆围成圈就可以解手了,但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脏,茅坑与猪圈相同,人一拉屎猪就拱出大嘴哄哄的吓人,苍蝇嗡嗡乱飞还有白蛆。第二是不分男厕女厕,解手时要观察外界的情况,经常要咳嗽发出信号。第三就是一下雨,茅坑两侧的土就要塌陷,茅坑变得特宽,蹲着很困难。这时候就会在上面架两块破板,晃晃悠悠。

村里将人口划分四个小队,土地按照产量不同画6成很多地块,所以本小队的土地不是连在一起的,这样收成比较均衡。1949年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地主被打倒,农民获得了土地,按照家庭状况,划分出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地主不同的家庭成份。贫农、下中农是农村的领导者,中农是团结的对象,富农地主是专政对象。从表面看分不清谁是什么成份,但富农地主和他们的子女都比较老实。

在这样的地方,当地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接纳了我们,给我们盖了新房子,三个知青一间,还有伙房,我们过起了集体生活。十几个知青被安置在四个小队里。到农村的第一天晚上,管知青的村书记给我们训话,说的是你们来接受再教育,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我给你们一个警惕,…….. 我想他大概想说警告吧,其中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他说,“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从此我开始了走进社会,走进农村的生活。                                

   2019/03/05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