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奖是个神奇的东西

 新用户3223uIRF 2021-10-26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诺贝尔奖很神奇吗?

你好好想想,你看过哪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么?

坦诚地说,我从来没看过任何诺奖作品!是的,从没看过。你们看过么?

无数中国人都没看过、不了解的作家,突然从天而降就得了大奖!这件事有古怪。我们从不曾琢磨过到底是什么原理,但确实有点邪门。

讲真,这个话题其实是皇帝的新装,说出来蛮尴尬的。大家都是读书人,万一只有我招认了这孤陋寡闻,完了我光不出溜的,结果你们都愣说看过,或者马上去偷偷找来补看几段,那整座城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裸奔了!如果更过分,你们其实也是赤条条的(没看过),却假装穿着衣服在那笑话我,你说我亏不亏?所以说写文章分析这件诡异的事情,得有勇气,脸皮要够厚,揭批自己要够狠才成。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那些真正看过诺奖文学作品的高人们,就十分伟岸起来,变得无穷高大,简直要压榨出我那藏在皮袍下面比小还要小的小来……说这话的鲁迅周树人先生,在初高中课本里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了吧?语文老师讲起文章大义来比鲁迅本人想得都多,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没得过诺奖。后来终于出了一个莫言,也是得了诺奖后,一半中国人才认识他。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诺奖是像洋葱一样分层的么?阳春下里巴,鲤鱼跳龙门,隔层如隔山?难道以我这种素质格调见识的,但凡我看过的、能看懂的、能看出来好的作品,都得不了奖?

真有这么尴尬么?

我毫不怀疑诺奖评选的公正性,这跟某些人认为诺奖歧视中国人的观点有根本不同。所以我想绕过所谓歧视的问题,直接看夺冠的结果。我也认为最后能评上的肯定是好,虽然我没看过。我只是想琢磨琢磨那些评不上的都差在哪?或者说,中国有哪些我看过的足够好的作家作品没能递到评委手中?

据说这涉及诺奖的评判原则。

一是诺奖不颁给死人。中国是有大师的,但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大师全部都是死人。否则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李杜苏辛,哪个不够格当选文学奖?古代大师们都仙逝了,现在的大师傅们就评不上,说明我们的活人没有我们的死人厉害,今人赶不上古人,这是怎么搞的呢?

二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要求呈现的必须是某国文学或某一语种文学的代表。东方作家以英文写作就不予考虑。可是,东方语言又是他们不懂的,只能借重翻译。翻译中文你当是好玩的呢?这样一来,中国作家自然会长期吃亏,古人活过来也不好使。我们缺少本身是大师的翻译家,缺少让世界认识汉字的能力。

那接下来,不管中国的、外国的,我想知道那些得奖的好作品,为什么进不到我的书单里?理由很简单:可能真正性灵的作品很小众,但我们看不到小众的东西,因为商业让小众不流通。

那多用公共资源多把小众的端给大众,不就流通了么?这里面仍然有一些问题。一是古今问题。越古典的越可以流通,越近代的思考在我们看来越有危险;二是中外问题。艺术无国界,但我们总认为品德有国界,而且有阵营。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圈子总是有一些功利和恐惧并存的问题。文学创作上我们有一万座富矿,但是没有开采许可证。文人写字说话常常加着一万个小心。都去写那些明白正确颠扑不破的真理,却又震不动人的心灵。而且中国作者貌似并不志于冲刺诺奖。因为见利太慢,道路太长。一天好几万字在那等着,不更就取关了,怎么沉浸?

文艺要复兴,得先复兴一些别的东西。或者说,需要解除一定的封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