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热心肠一个你——观秦腔现代戏《路遥的世界》有感

 抽板烟的鱼 2021-10-26

在好友董哥的邀请下,看了秦腔现代戏《路遥的世界》,对路遥有了更深的了解。

路遥,一个陕北汉子,用文字构筑了自己的文学世界,也点亮了几代青年人的探索之路。在我的印象中,当代作家发牢骚的多,冷眼看世界的多,虚无主义的多,找茬的多,为自己的多,在自我的天地中打转转的多。

有热血、有担当、有伟力、有责任的,第一个要数路遥。

路遥的血是热的,那绝对是一种年轻而又成熟的血液,催动他在文学的土地上耕作——像牛一样地劳作。而像牛一样地劳作,前提是像牛一样地朴实,像牛一样地良善,像牛一样地诚恳。

这样的人,在今天,一定会被认为是傻子,被认为是天真的。

那些精明的人,一定会用挑剔的眼光挑着米饭中的沙子,说这是满满的一碗阴谋。这样的人,只看到了沙子,忘记了米饭支撑了他的生命。这种连真实的现实都不正眼看的人,他的作品中只有戾气,看了让人的心上长一块疤,看多了,人心中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文字随处可见。幸运的是,在后疫情时代,大众们看穿了这些人伎俩,知道了指望他们不能建设物质的世界,也不能建设精神的世界。他们的作用至多是感冒后的一剂发汗药,如果拿来当饭吃,一定要倒霉的!

路遥用牛一样的精神,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跨越横杆。

在《人生》拍成电影后,有人认为《人生》是路遥再也跨不过的创作横杆,而路遥不信。他发誓要跨越横杆,超越自我。

他用三年多的时间,读完了十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翻报纸,剪报,抄资料,磨烂了手掌,换来的,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他不愿意让高加林成为农民,他苦苦思考高加林的人生出路,也真正看到了农村年轻人正确的成长之路。他用时代的洪流淬炼自己的心智,培养自己的远见。终于,他让高加林成长为了孙少平。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在许多作家沉迷在过去,翻检着伤痕,卖弄着自我的时候,路遥在惊人的付出中把自己培养成了思想的高峰!

没有人有能力,在自己的作品中给时代开药方,路遥有。

没有人有高度,在自己的作品中给年轻人指方向,路遥有。

路遥跨过了人生的横杆,实现了创作的飞跃。

路遥创作道路上的艰苦,是惊人的。深夜写作,饿了啃口馒头喝口热水,更多的时候是饿着肚子在写。患了肝硬化之后,忍者疼痛在写。他的创作间借用的是保洁员的房子,一天他肚子疼,昏了过去,是保洁员发现了躺在地上的路遥,把他扶了起来。写到第二部的时候,他的手已经变形,他就忍着痛,用开水烫手。为了写作,他撇下了妻子和女儿。为了写作,他早已和自己笔下的人物成为一体——他下矿井,要自己走一走孙少平要走的路,要自己扛一扛孙少平要扛的钢梁,深夜的黄土高原上,传来路遥苦闷的呐喊,那也是孙少平的呐喊……

路遥熬干了自己的命,救活了孙少平的命。

路遥熬干了自己的命,照亮当代青年未来的路。

路遥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是一座享用不尽的富矿。可惜的是,流言和偏见帐幕厚重如山,人们热衷于谈论权谋的路遥,却不肯去挖掘一下作品中的路遥。路遥用一腔赤诚,把自己融化到了纯净的文学世界中,可人们却依然只盯着那个现实中不完美的路遥。路遥若地下有知,将对这个世界回报以怎样的冷笑!

让我们记住这个陕北汉子,他本名王卫国,为作品,为使命耗干自己的生命——痛苦而壮丽的42年。

“像牛一样耕种,像土地一样奉献。”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喊一声时光你走慢点。

人世间多少男和女,

总不忘热心肠一个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