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21-10-26

文章来源: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0,8(1):6-10

作     者: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

通信作者:单鸿,Email:shanhong@mail.sysu.edu.cn



  介入医学自1979 年传入中国,经过40 余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治疗范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并且已经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化,我国介入医学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兴学科,专业化、规范化是介入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图片

       2018 年11 月,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正式成立,分会旨在积极探索我国介入医学机构认证标准,建立机构技术和建制的规范标准,强化行

业自律,开展评价评估和质量控制工作。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2019 年6~10 月我们组织开展了中国医院介入医学机构现状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编写了《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


调查基本数据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形式,由各家医院介入中心/ 科室自行填写,共收到944 份调查结果,其中756 份数据填写相对完整,以下结果均基于756 家医院数据进行分析。

     填写调查的医师职称分别为:高级职称比例为65.53%,中级职称比例为30.77%,初级职称比例为5.7%。参与调查的医院级别分布为:三级医院比例为78.3%,二级医院比例为21.7%。每个省份参与调查的医院数量见图1,其中北京、上海、湖南等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填报数量有限。

图片

图1  各省份完成调查的医院数量分布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医院信息、中心/ 科室概况、人才梯队、医疗服务水平、科研实力、教学水平、学科辐射等,希望从多方面评价我国介入医学机构发展现状。

       一、介入中心/ 科室概况

       1. 重点学(专)科情况

      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中心/ 科室属于国家级重点学(专)科的占到7%,省级重点专科的占到24%,具体见图2。

图片

图2  参与调查的医院重点学(专)科情况

      2. 介入中心/ 科室设置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338 家具有独立设置的介入中心/ 科室,占总数的52.8%,未独立设置的则分别隶属于放射科、外科、肿瘤科等,其中放射科具

有独立介入学组的占54.7%。调查同时显示,医院存在多个科室同时开展介入治疗的情况,如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疼痛科等。

      调查中发现,406 家医院有独立介入病房,占总数的53.7%,平均每家中心/ 科室拥有25.45 张病床,总病床数量占全院总病床数量的1.76%。

      3. 介入医生数量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中心/ 科室平均拥有医生7.96 名,占全院医生人数的1.6%,其中三级医院为8.75 名,二级医院为5 名;平均拥有护士7.02 名;平均拥有技术人员2.8 名。

      4. 介入亚专科情况

      参与调查的医院在开展的介入亚专科中,综合介入开展数量最多,其次为肿瘤介入、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以及儿科介入等,具体见图3。

图片

 图3  介入治疗亚专科/亚专业数量

       5. 设备及管理归属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98% 的介入中心/ 科室拥有DSA 血管造影机,平均每家医院拥有1.77 台;346 家医院拥有胃肠造影机,占所有调查医院的45.8%。物理消融机主要是微波消融机、射频消融机和氩氦刀,具体数量见图4。

图片

图4  物理消融机数量

      在介入手术室管理归属方面,归属介入科管理的占44%,归属放射科管理的占26%,其余为独立公共平台、中心手术室、心内科等,具体见图5。介入科病人主要来源为门诊和其他科室转诊,各占50% 左右。

图片


图5   介入手术室管理归属分析

      二、人才梯队

      1. 学科带头人学历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中心/ 科室学科带头人98.3% 以上是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98%,其中一半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资质,15% 的学科带头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这些数据表明介入学科带头人专业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

       2. 介入医生构成情况

      756 家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医生共计3 227 名,90% 的介入医生为男性;10.5% 的介入医生拥有出国学习经历。具体学历、职称、年龄及毕

业专业等数据见图6~8。

图片

图6  介入医生学历构成

图片

图7  介入医生年龄构成

图片

图8  介入医生毕业专业构成

       3. 介入护士构成情况

       756 家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护士共计2 927 名,其中接近54% 的介入护士拥有大专学历,具体学历和职称构成见图9~10。

图片

图9  护士学历构成

图片

图10  护士职称构成

       4. 介入技师构成情况

      756 家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技师共计1 910 名,其历和职称构成见图11~12。

图片

图11 技师学历构成

图片

图12  技师职称构成

       三、医疗服务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从2016—2018 年,介入中心/科室这3 年的介入手术数量、门诊量、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等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3~15),而平均住院时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

图片

图13  2016—2018 年介入手术数量

图片

图14  2016—2018 年介入中心/ 科室各级手术数量

图片

图15  2016—2018 年介入中心/ 科室各类手术数量

图片

      介入中心/ 科室自2016—2018 年近3 年介入手术各级和各类手术量基本呈增长趋势,具体见图13~15。

      以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为例,自2016—2018 年,各类手术量呈逐年缓慢增长趋势,其中肝肿瘤的化疗与栓塞数量远远多于消融手术,而消融手术中以微波消融数量居多,冷冻消融手术量基本平稳。详见图16。

图片

图16   2016—2018 年肝肿瘤介入治疗类型和数量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重症监护室平均拥有床位数为20 张,90% 的重症监护室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能满足介入诊疗专业需要。在2018 年期间,大约有1/4 的介入中心/ 科室出现过医疗纠纷。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其中280 家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具有多普勒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CT)以及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PACS)。

      四、科研实力

      在参与调查的756 家医院中,其中174 家的介入中心/ 科室近5 年来共承担课题770 项,包含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课题,详见图17。单纯从数字上来看,介入医学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国际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和投入。

图片

图17   近5 年来介入中心/ 科室承担的

各级课题数量

      在论文发表方面,256 家介入中心/ 科室提交了近5 年来发表的论文数量,平均每家中心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4.6 篇。其中SCI 论文数量占到总论文数量的20%。

      在著作和专利方面,148 家介入中心/ 科室有主编或参编著作,118 家介入中心/ 科室获得过专利,其中美国专利2 项,其余为中国专利。

      在获奖方面,参与调查的介入中心/ 科室共获得92 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 项、省部级奖项33 项、市级奖项53 项。

      五、教学水平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专业设计以医学影像学为主,其中94 家医院共培养介入研究生和博士生1 628 名,共获得3 项国家级和18 项省级教学奖。近5 年来,参与调查的医院共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77 个,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57 个。

      六、学科辐射

      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108 家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05 家医院是省市级介入质控中心;24 家医院具有博士生导师36 名,69 家医院具有硕士生导师182 名;共主办专业杂志4 本。

      在学术交流方面,78 家医院的介入中心/ 科室与国外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117 家与国内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总体上来讲这一数字并不乐观,我们的介入中心/ 科室在学术交流方面还需要加强。


总结


      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治疗的病种和从事介入治疗的医师队伍人数均已位于世界前列。我国原卫生部于1990 年4 月25 日正式颁发文件——《关于把一部分有条件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 卫医司发﹝90﹞第27号),文中把介入放射学称为与内、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临床学科之一。

       本次参与调查的医院多达756 家,是截至目前我国参与数量最多的关于介入医学机构现状的调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2.8% 的医院建立了独立的介入科室;介入设备普及率较高,DSA 拥有率超过98%;介入医技护人员的人才梯队相对完善;年门诊量、住院病人和手术量呈现逐年提高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介入医学发展中的不足,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比较,我们仍要继续加大介入医学中心/ 科室的建设,完善各级医院介入中心/ 科室的管理,加强介入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介入医生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1. 介入中心/ 科室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介入放射学作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临床学科之一,目前全国仅有半数医院设立了独立的介入科室,因此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介入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力度。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将联合各方力量持续推进我国介入学科的建设。

       2. 介入中心/ 科室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介入中心/ 科室存在多头管理和开展治疗的情况,国家有关部委依然没有“介入医学”专业的学科设置和相关代码,这对于介入医学的规范化发展与管理极为不利,需要我们介入医学所有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呼吁,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国介入医学专业学科平台建设。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也将牵头建立我国介入中心/ 科室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管理。

       3. 介入中心/ 科室规范化培训亟需加强

      调查显示,自2016—2018 年,3 年来介入治疗手术量逐年提高,介入医学从业人员已由单一放射学或影像学专业,发展为来自许多相关临床专业学科,因此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培训亟待加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介入治疗和手术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积极探索介入专科医师培训方案。

       4. 介入中心/ 科室教学科研实力亟需提升

       随着我国介入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一批批优秀的介入医师、介入专家、介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团队相继涌现,但与影像学科及其他临床学科相比,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和数量仍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更需要重视和提升的是介入医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水平,我们应鼓励临床医疗与科研并重,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临床介入诊疗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以及丰厚的显示性成果,如科研项目或课题、论文、专利和科技奖励等。

特别鸣谢(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旭东  程英升  戴真煜  邓   钢  丁文彬  

高   众  顾建平  郭伟昌   韩新巍 何晓峰

何   旭  黄金华  黄连军  黄明声  纪建松  

金   龙  黎海亮  李家平 李茂全  李天晓

李晓光  李   选  刘兆玉  陆骊工  吕维富  

马亦龙  穆永旭  倪才方  欧阳强  任伟新

单   鸿  施海彬  宋   磊   孙   钢  王    峰  

王文辉 王忠敏   向   华   熊   壮  徐   浩

许国辉  许林锋  颜志平  殷世武  余   雷  

张   靖  郑传胜  钟红珊  周   斌  周   石  

朱康顺  邹英华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