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了解一个作家,都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逐渐地发现作家。笔者梳理了真正认识一位作家所需要经历的七个阶段阅读的不同书籍。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例(除了这个,我也没法拿其他作家举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作家,他的一生坎坷而壮阔,写出了深渊般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群魔》《地下室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比肩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布罗茨基称他写出了人类能抵达的全部深度,鲁迅将他视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现在就来看看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从入门到骨灰 第一阶:作家最广为人知的著作 《罪与罚》 《白痴》 《卡拉马佐夫兄弟》 在这一阶段的读者可能只是仰慕作家的名声,慕名阅读他的作品,还算不上喜欢。如果这一阶段都过不去,那这位作家就确实不适合读者。 第二阶:作家较为出名的中长篇著作 《群魔》《少年》 《死屋手记》《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这一阶段读者已开始欣赏这位作家,并且渴求阅读更多他的书籍,了解更多他的思考。这时候读者已慢慢觉察到自己对作家的喜爱,但还不确定究竟喜爱到什么程度。 第三阶:作家众多的中短篇著作 《双重人格》《白夜》《舅舅的梦》《赌徒》《小英雄》 《斯捷潘琦科沃村及其居民》《温顺的女性》《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 这一阶段的读者以近乎狂热的心态搜寻着作家的各种作品,以达到自己对于阅读的渴望。这一阶段的读者进入第一个狂热期,仿佛自己已经彻底了解了这位作家,但实际上这种了解还是极不成熟的。 第四阶:作家的书信,演讲稿,以及论文等 (从第四阶开始,基本进入半走火入魔状态) 《书信集》 《作家日记》 《文论》 能撑到这一阶段的读者说明他已经真正地喜爱这位作家了,但经历过前三阶段对作家的了解显然还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真正理解作家的思想。阅读作家的论著,演讲稿,才是真正开始进入作家的思想世界。 第五阶:同时代人的回忆录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一八六七年日记》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 ![]() ![]() 对于走入作者太过深邃的心灵世界的读者而言,这时候需要一些缓和。而作家在论著中不断提到的社会情况又很难不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发生兴趣。作家周围人的著作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视野,使读者能不再只听信作家的一面之词,而是广泛浏览当时人的各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以求拨云见日,找到真相。 注:例子中前两本均为陀氏第二任妻子安娜·格里戈利耶夫娜的著作,书中详实写了作家生活中的各类琐事,对了解作家生活环境而言,不可不读。 第六阶:各类包含后人深刻研究的相关传记 (从第六阶开始,进入深度剁手状态) 《三大师传》茨威格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尤·谢列兹涅夫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 约瑟夫·弗兰克著 ![]() ![]() ![]() 这一阶的读者已不再满足于宽泛的社会现实,他们需要从中理清作家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这些著作大都包含着研究者深刻的思考,对于无法将自己完全代入作家世界的读者而言,阅读这类著作或许能帮助更好地理清头绪,同时也更好地了解自己喜爱的作家在其他人眼中是怎样的。这一时期的读者进入第二个狂热期,他们渴望了解作家在所谓专家学者眼中是怎样的。同时,读者也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于作家有了自己的定位。熟识了各类专家学者的著作后,读者便已不再是普通的读者,而成为了这位作家的研究者。 第七阶:西方各界时人及后人的论著 (一般在中文世界均无译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族纪事(1506-193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恋爱史》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音乐》 《赫尔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灵探索的辩证法》 《从速记文转写为普通文字的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 《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十七至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和社会政治斗争》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宗教大法官”和“反基督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的朋友》《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 ![]() ![]() ![]() 这一阶段的读者已不能称为简单的读者了,他们是真正忠于作家的彻底的崇拜者。他们已经把研究作者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此跑遍俄国各大图书馆、陀氏纪念馆去借阅研究资料也不足为奇。可以这么说,达到第七阶的读者已经彻底地把作者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再也难以分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