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俪带等等小花摆摊: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这个技能

 富书 2021-10-26



进化妈:没有孩子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要漠视不管、或是暴跳如雷,或是嘲笑讥讽,我们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拥有真诚的友谊。


作者:水京雨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近日,孙俪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和网友们分享周末带孩子们在安义路摆摊的经历。

当天的天气虽然有些冷,但是抵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等等和小花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和本子,在安义路摆摊将近4个小时。

最令人欣慰的是,就在结束的时候,孙俪问他们下次还来不来,他们坚定地说必须要来。

从他们的谈话间,我们能感受到等等和小花体会到了这次摆摊的真正意义,用爱心帮助流浪动物,提升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等等和小花的摊位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火爆。哥哥和妹妹一点都不怯场,给客人讲解商品、报价格,俨然变成了社交小达人。

孙俪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引发网友的盛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既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培养孩子的爱心。

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交往。”

从小就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孩子,内心才会丰盈,日后才会更加容易成为一个高情商、受欢迎的成人。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

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演员徐锦江社交恐惧”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引来无数网友的围观:

在某综艺节目中,其他的爸爸和孩子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着鱼汤,一片祥和。

只有徐锦江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想加入可是却不知如何加入的样子,让观众隔着屏幕都替他着急。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还是端着碗,悄悄地跑过去一旁蹲着,和热闹的人群对比,他自成安静的一角显得有些凄凉。

蹲了一会儿,腿酸了,他又站起来,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默默地绕了一个小圈,走到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后,背对背坐了下来。

整个吃饭的过程,任由爸爸们谈笑风生,他依旧一言不发,低头喝汤。这滑稽的画面和在人群中不知所措的尴尬体验,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我太能理解徐锦江的社交恐惧了,就是我本人啊!”

接受采访的时候,徐锦江这样说道:

“我从小就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玩,孩童时代,我总是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长大后,也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沙利文曾说:“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期就不善于结交很亲密的朋友,长大以后一定会给他们的社交带来很大的不利,而这种缺陷却是没法弥补的。”

说得再简单些,就会形成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

怕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童年不会社交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网友小滕这样写到:我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没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孤单单坐在远处看别人玩,上高中之后,社交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不敢和人主动交往,敏感多疑,会不自觉地察言观色,害怕参加集体活动,特别害怕见陌生人。每当父母看到我这样,总会唉声叹气,仿佛一切都是我的错。

之后,小滕专门去看过心理医生,后来知道这些表现也并非是我一个人如此,很多人都存在这种情况。

在心理学上,有种障碍人格,叫“回避型人格”,行为如出一辙:自卑、社交退缩、逃避和人交往,因为特别害怕被拒绝、被嫌弃。

原来成年后不自信、社交能力差:多半是毁在童年,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了,又怎么会幸福呢?

美国《心理学年刊》指出,伙伴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童年时期缺少玩伴,日后容易孤单、焦虑,遇事也容易退缩,甚至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这样养娃,

不用担心他的社交问题

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说过:“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第一,帮助孩子提高非语言沟通技能。

所谓“非语言沟通”,指的是在和他人交流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传达或接受语言之外的信号。

和语言沟通相比,非语言沟通的能力同样重要,在对话过程中,如果你不能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就很难理解对方的微妙暗示和实际感受。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就可能会难以融入同伴中,导致被排挤、被忽视……如何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呢?

1、辨别和理解非语言的暗示:父母可以找一些表情图片,让孩子练习这些图片上的表情,帮宝宝理解这些情绪的含义。孩子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较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感受。

2、引导孩子将非语言暗示应用到社交场景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父母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某种意图,让宝宝猜猜。

这些看似玩闹,却是孩子学习非语言沟通的绝佳途径,通过这些练习,最终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社交技能。

第二,接纳孩子鼓励孩子。

蔡少芬曾经带着姐姐汤圆和妹妹包子参加了一次综艺节目,其中妹妹想要邀请别人玩,可是屡屡碰壁。

饱受挫折的包子一脸委屈地向妈妈诉苦:“他们都只喜欢姐姐,不和我玩。

蔡少芬抱着两个女儿,认真地说:“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

当稍微安抚了女儿的情绪后,她向女儿献出了法宝:“你笑容多一点,主动一点,他们一定会被你吸引的。”

在妈妈的开导下,包子不再难过和气馁。她的笑容和主动,慢慢地感染了其他小朋友,最后大家一起玩得其乐融融。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状态、行为模式乃至思维,很大程度上是由童年时父母的养育模式决定的。

所以,父母的接纳和鼓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

近日,蒙特利尔大学一项新研究,在追踪了三千多名儿童的成长轨迹后发现:小时候不合群的孩子,将会影响长大后的工资水平。

孩子的“亲社会”能力确实重要,因此我们在平日里,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

比如,像孙俪那样,多给孩子制造一些机会,多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释放友谊的信号,多微笑、多打招呼,告诉对方:“我们做朋友吧。”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说过,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做法,模仿学到的,父母其实就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负责人”。


没有孩子,

天生就是社交高手

育儿专家孙瑞雪指出,孩子要到四岁左右,才真正进入到人际交往的敏感期。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她把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分为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4岁,一对一以交换玩具和食物为目的,通过物品来和别人产生联结;

第二阶段:4--5岁,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开始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相互依赖和沟通;

第三阶段:5岁以后,对规则感兴趣,渴望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构建和谐的友谊。

由此可见,三岁之前的孩子喜欢独处其实是很正常的事,父母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扣上“内向”“不会社交”的帽子。

点个在看,其实,孩子每一次与同伴的交往,和谐也好,闹矛盾也罢,都并无关系,这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历程中必然的体验质疑,是他们成长的契机。

没有孩子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要漠视不管、或是暴跳如雷,或是嘲笑讥讽,我们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拥有真诚的友谊。


作者简介:水京雨,富书专栏作者,一个有着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宝妈,用专业与经验,陪您一起育儿,优质育儿领域作者,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