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在线丨不可思议,按一按就能缓解过敏性鼻炎!

 昵称Kl7Vr 2021-10-26

中医特色治疗

过敏性鼻炎

图片

前   言

     秋天到了,天气凉爽了起来,部分小伙伴外出游玩时出现了鼻塞,流清涕,鼻痒,喷嚏等症状。这是什么病呢?是感冒吗?

图片

    并不一定,这很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我们要将它和感冒区分开。感冒虽然也有这些症状,但还常伴有发热、咳嗽、四肢酸痛等不适,但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好转;而过敏性鼻炎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周,并且不管吃多少感冒药症状都未见明显缓解。

     那过敏性鼻炎又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我们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小妙招。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手段

图片

     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关键是要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但变应原种类有很多,包括尘螨、花粉、动物毛发、化妆品、牛奶等,很难完全避免与之接触,因此常反复发病。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有很多,中医和西医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西医

     西医方面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等)、特异性免疫治疗等,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图片

中医

      中医方面可以选择中药、中医外治法(如滴鼻、嗅鼻、塞鼻、涂鼻等)、针灸(如体针、耳针、穴位注射、艾灸等)、穴位敷贴、按摩等治疗方法。

图片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按摩疗法。也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过敏性鼻炎靠按一按就能缓解吗?接下来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如何通过按摩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吧!

什么是按摩治疗?

图片

人群

     手法按摩治疗以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迎香穴,掐耳后高骨补肺、脾、肾经等手法为主。

     对于小朋友,家长难以掌握力度与技巧,家长需带小朋友至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对于青少年和成年可自行在家进行按摩治疗。

图片

手法1

     先将双手大鱼际(拇指相连的手掌肉多之处)摩擦至发热,再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部至迎香穴(在鼻子下端外侧约0.5寸的鼻唇沟中)(患者自身大拇指的宽度约为一寸)反复摩擦至局部觉热为度。

图片

手法2

     用两手中指在鼻梁两侧按摩20~30次,局部发热,早、晚各1次;再由攒竹(在面部,眉毛内侧凹陷中)向太阳穴(在头部,眉毛外侧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指宽的凹陷中)推按至发热,每日2~3次。

图片
图片

手法3

     亦可用手掌心按摩面部及颈后、枕部皮肤,每次10~15 min;或可在每晚睡觉前,自行按摩足底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至发热,并辅以按摩两侧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后方)等。(手掌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约为三寸)。

图片
图片


不同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图片

     过敏性鼻炎是上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炎症,病程较常长,易反复发作。

     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虽效果明确,但常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儿更应注意控制药量及用药时间。

01

     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方法,但存在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且起效较慢,治疗周期长(一般需2.5-3年)。

图片

02

     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少,但亦存在用药时间长,用药困难等问题,因此部分患者尤其是小儿的依从性较差。

图片

03

     按摩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具有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舒适,绿色无毒副作用,不受时间及环境限制,灵活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

图片

      近些年来,虽然应用按摩治疗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报道很多,但主要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缺乏普遍认可的相应的辨证分型、诊疗标准及评价指标,不能客观评价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确切疗效。但如果选择按摩治疗,请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学习手法或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和调护

1、生活中,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尽量去除或避免接触过敏源。

2、合理饮食,避免服食生冷、油腻、鱼虾等荤腥之物。

3、常做按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

图片

医学指导

图片

李昕蓉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 “四川省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药防治中心”负责人。担任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变态反应学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疗法技术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态反应研究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负责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合作科技创新三等奖1项。

供稿:耳鼻喉科

编辑:魏利睿

审稿:张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