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好学校和好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种能量加持

 莱西一中 2021-10-26

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有一条东长街,长约500米,只有100户人家,却走出了几十位博士、教授,被称为“博士街”。

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现象,所谓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能量加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祖辈皆是读书人,其父王华更是状元。

许多家长努力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学校,然而许多所谓的好学校只是学生好而教师素质却一般,这样的学校对学生的帮助与提升很有限。

真正的好学校、好教师,会对学生有一种能量加持。

曾经有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说,大学四年中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周被导师抓过去聊天。导师手里拿着烟斗,一边说话一边抽烟。学生被烟斗熏了四年,学成后毕业,你们以为学生只是被烟熏吗?学生是在接受导师的能量加持!

古今中外,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牛顿曾说过:“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中小学也是这样。

我越来越觉得,好的老师,身上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能量。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一个温润如玉的人,有着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人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是一种幸运。

我在这里想到的“加持”这个词,还是来自于佛学里,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护持、加护”之类的意思。大抵的意思,是有成就的人,才能对众生有所“加持”的。可见,为人师,要想对学生有所加持,自身是要有一定修行的。

我特别喜欢那句关于好老师定义的话:“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戒尺,脚下有远方。”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后来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就叫“棉花糖实验”。

实验人员找来600名4岁的儿童,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孩子们,如果不立刻吃这块糖,过一会儿他们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作为奖励。大人离开房间后,有的孩子立刻就把糖吃了,有的孩子坚持了几分钟后吃掉了糖。14年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后发现,那些忍住不吃糖的孩子更具有竞争力。心理学家因此得出结论,自控力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关键因素。

在此之后,罗切斯特大学的学者重新改良了这个实验.在做棉花糖实验之前,实验人员将孩子们分为A、B两组,并让他们画画.实验人员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可以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等我去拿一些全新的、颜色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

几分钟后,负责A组的实验人员真的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而负责B组的实验人员则空着手抱歉地跟孩子们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之后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是许诺孩子们有新的贴纸,但同样只有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新贴纸,B组的孩子们得到的依旧是实验人员的道歉。

就这样,在经过了两次“热身”后,实验人员才进行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孩子的测试通过率比B组高出4倍!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家长和教师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成长决定了孩子们的成长。杨澜曾说,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是最有效的教育。学校教育同样如此。

当然,让一名年轻老师做到温润如玉,显然很难,一个人不到一定的年纪,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与阅历,不经过这个世界的打磨,没有对世事与人生的参悟,想做到“温润”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也正是“经师易遇,明师难得”的原因。

我突然觉得那几句话说得真好:只有老师是优雅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优雅。只有老师是沉着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大气,只有老师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为人师,不易,为明师,更难!

吾辈当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