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迹】兴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笔下的茅山元宵节民俗、景德禅寺、茅山庙会……

 歌从茅山来 2021-10-26

北茅山道中回忆

盛坚夫

积雪初消麦露头,河水未释阻行舟;

村村锣鼓迎灯节,户户鸡豚祝有秋。

初春季节,时近正月十五,严冬尚未远去,充满生机的新春已经来临,令人赏心悦目。田野里的皑皑积雪开始融化,露出几处青翠的麦苗。河面还结着冰,小船须破冰而行。茅山地处水乡腹地,自古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外地前往茅山,一般只有水路。没有船只,几乎是寸步难行。
作者不仅喜爱初春的水乡美景,更喜爱茅山的古朴民俗。在那个时候,元宵节期间的茅山地区,各个村庄都有制作各类花灯在村庄巡游的习俗。并且各村的寺庙庵堂,锣鼓齐鸣,善男信女们诵唱祈祷,祝愿一年风调雨顺,秋后五谷丰登。
在盛坚夫的这首绝句中,交通相对闭塞的茅山,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虽经历千年,但仍保留着“箫鼓追随春社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宋元遗风。这可能也是茅山古镇之所以能够拥有9项国家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9年,盛坚夫离开家乡东浒垛,就读于南京晓庄师范。他深得陶行知先生的教诲,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得意门生。抗战初期,他追随陶行知先生来到上海。他积极加入上海救国总会等进步组织,在江湾举办工学团,创办《江北同乡会会刊》,宣传抗日救国。回到家乡里下河后,积极组织冬防讲习会。1938年秋,参加泰县文化界抗战工作团,任理事,负责里下河地区的宣传工作。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他不仅有深厚的写作基本功,他更热爱家乡的文化,对茅山文化情有独钟。

《北茅山即景》

盛坚夫

舟行十里至山旁,山下声喧庙会忙。

漫说回香能得福,年年依旧过饥荒。

通过盛坚夫的这首绝句,我们可以知道,作为兴化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后来的泰县县委书记,盛书记不但热爱家乡的地方文化,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透过表面喧闹的庙会,看到民间的疾苦。在这首绝句中,盛书记对贫苦百姓饥寒生活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书记,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好书记!

1939年2月,盛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泰县工委委员、军事部长,在里下河地区成立100多人的青年抗日大队。
在家乡东浒垛村发展党员,建立起兴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盛坚夫曾拒绝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收编青抗队,并遭扣押。后经组织营救,获释。后来,担任中共兴东泰特区区委组织部长。1945年6月至1946年10月,任泰县(今姜堰区)县委书记。曾任华中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江海导报》社长 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苏南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村工作团副团长、无锡县委副书记、苏南区农民协会组织副主席、江苏省农委副书记和农工部副部长等职;1954年,调东北支援工业建设,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党委书记;1957年整风反右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错案得到纠正,恢复党籍,调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

  现有《盛坚夫诗钞》(手抄本、孤本)存世,书中有关于北茅山(今兴化市戴南镇茅山)的诗和文章。

这是盛坚夫的手迹。原文如下:

我故乡沿茅山河上行十五里,即至一山,在下河地势较高。上建庙宇,约四五百间。楼阁巍巍,佛像森严。每年春节,不远千里而来烧香者,不乏其人。附近农村居民去者,络绎不绝。山下有庙会,玩具、农具,途为之塞。抗日期间,李明扬为避鬼子扫荡,曾躲入庙中。解放战争焚毁大半,今尚有遗址云。

手迹中的茅山与景德禅寺

从这页手迹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茅山及景德禅寺的部分历史:
1、建国之初茅山确确实实是有山的,而且山体不是很小,因为上面建有四五百间庙宇楼阁。
2、茅山庙会历史悠久,而且时间持续很长,不是现在的一天时间,而是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农历三月十八。在这段时间里,茅山寺庙大门口,俗称山门口,每天都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有来敬香的,有来购物的,有来游览的……那时庙会并非天天舞龙耍狮,主要以敬香和购物为主。这在《东台县茅山志》《民国泰县地》等都有相关记载。
3、1941年2月,泰州沦陷后,李明扬率领部分抗日将士来到茅山继续坚持艰难抗日。期间,景德禅寺爱国僧人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英勇地救助过李明扬。这里的抗战故事以及抗战文化值得挖掘。

手迹中的盛坚夫

从这页手迹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盛坚夫:
1、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盛坚夫是水乡红色革命中冲锋在前的一名猛将。作为里下河农村地区,也是兴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主要领导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面对腥风血雨,盛坚夫横眉冷对,勇敢顽强,毫无惧色。
看了这页手迹,人们会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他不只是冲锋在前的一名猛将,更是一名儒将。作为当年南京晓庄师范的高材生,盛坚夫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书法基本功扎实,并有自已的风格。
2、在当年的政治环境中,庙宇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与共产党员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拆寺毁庙,非常正常。但本文作者作为一县党委的主要领导人,对山寺、庙会及烧香祈福民俗并不反感,甚至还有溢美之词,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深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总而言之,盛坚夫不仅是水乡地区思想最为先进的红色革命者,也是在历史文化上具有超前意识的地区领导人。

特别鸣谢:

姜堰  钱   俊  先生  

东浒  盛祖成  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