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古迹的莲莲《从北魏到辽国,觉山寺塔在诉说》

 Michael430 2021-10-27

Image

从北魏到辽国,觉山寺塔在诉说

寻古迹的莲莲

太行把最美的人文史迹部分留给了山西,我想是的。

觉山寺塔只在太行山余脉一段中的一隅,因为所处位置略显偏僻,才会有这一块没有世间侵扰的璞玉。实际上,觉山寺所处的位置在山西省灵丘县,灵丘县归大同市管辖,历史上,大同做过北魏的都城,觉山寺,正是始建于北魏。

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后人对那个远去的神秘王朝充满了好奇,而觉山寺,正是北魏文成帝敕建的皇家寺庙,并且是一座与他的身世有关的寺庙。

Image

三岁时荣升太子的文成帝拓跋濬,按照祖制其母李氏被赐死,五岁时便顶替父亲坐在皇位上,十岁时经历了父亲拓跋晃的暴毙,文成帝便成了未成年的孤儿皇帝。在冯太后的养育与教诲下,废除了游牧部落诸多恶习,将北魏向中原文明大国推进了一大块。然而襁褓时期的丧母之痛,让他极其憎恨旧制中“子贵母死”的恶训,一次巡幸游玩的途中路过灵丘太行脚下,那一天正是其母亲的祭日,叹皇权争斗,宫廷险恶,见眼前如此山灵水秀,便举箭一射,箭落在一块形似莲台的空地上,于是就在箭落处,下令敕建觉山寺。

ImageImage觉山寺全景为2016及2019一冬一夏两季拍摄

四面峰峦叠嶂,峭拔毓秀,寺外唐水环绕怀前,激湍流翠,喷珠溅玉,是北国鲜明韵律的河水,才会养育如此清幽秀美的地貌吧?作为表里山河的山西,东部有太行山相隔,觉山寺的位置不正是“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吗?将觉山寺修建在这个地方,既有陉道又有河道,可谓顺风顺水,道脉畅通,北魏皇帝敕赐的寺院,哪一个没有叫你爱上?
 
寺内的一块《南巡碑》不仅是觉山寺的镇寺之宝,也是周围山势形胜的谜底,更是记录了北魏文成帝南巡到此敕赐寺院的真实故事。觉山寺延续到隋唐五代到辽已走过六百年的历史,但世代遥湮,兵火战乱,古寺满目疮痍却始终滞留着皇家寺院的气势余韵。六百年后,北方多民族世代角逐使契丹人独占鳌头,辽国虽不及北魏拓拔鲜卑大一统时代辉煌,但也占据了包括大漠以北辽阔的疆域,契丹人融合了北方多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尤其是对佛教文化,有着顶礼膜拜的尊崇,考虑到鲜卑拓拔氏与自己属同一族源,都从大兴安岭那个辽阔的后院走出,于是继承祖先遗愿似乎责无旁贷,旨敕重建觉山寺,革故鼎新,在北魏砖塔的基础上重建密檐式砖塔,于是便有了如今后人所看到的觉山寺塔。

Image

Image

明代天启六年一次七级的大地震,将辽代重修的觉山古寺摧为瓦砾,徒留觉山寺塔兀自凭吊自己的前世今生。觉山寺塔建于辽大安六年,平面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塔身第一层较高,栏板上有仰莲莲台,南北两侧各砌一个券门,其余六面均有假窗。从二层到十三层各层塔檐逐级收缩,顶层为八角攒尖式,铁质塔刹高耸,塔身台基上雕有伏狮栩栩如生。塔内第一层中空,内壁上绘有80余平方米的辽代壁画,至今保存尚好。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塔心室壁画主要描绘了四大天王、八大明王,还绘制着飞天,飞天面部祥和,佩戴项圈,S型曲线构图,一手托花盘一手作散花飞行状。大胡子是典型的异族风格,和塔身的狮子是一脉相承的手法,代表着辽国的异域风。明王怒目圆睁,张血盆大口,作怒吼之状,表现出相貌凶恶的夸张表情。他们赤裸着上身,头顶火焰,头发上冲,多为六臂,上身袒露,手中各拿法器或做不同手印。另有力士与鬼魅烘托背景,使整个画面灵动飞舞,满满的辽国风在整个塔心室渲染着。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到了清代,重建觉山寺并在大雄宝殿中绘制壁画,如今觉山寺辽塔及辽代塔心室壁画与清代寺院壁画的结合,还有山崖上辽代高僧灵塔构成了觉山寺不可复制的珍贵的古迹遗存。

Image

Image

佛是心灵的圣果,维系觉山寺命运的,却是时间流逝与朝代兴衰,毁于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信仰的国度中,浮躁与狂妄的灵魂。时光虽然远去了,曾经的青烟缭绕已成记忆,但固有的巍峨雄奇塑造了觉山寺壮观的风景,古塔就这样寂寞得站立着,等待有缘人目睹到这份静谧。

Image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