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针织棉活性浅色总会出现色渍?

 自在客 2021-10-27

活性染料染色牢度较好、色谱齐全、色泽艳丽,广泛应用于纯棉针织物的染色。在生产中,深色(黑、深灰、藏青、咖啡等)染色发生色差的概率要比浅色大;三拼色发生色差的概率要比二拼色或单色大。

因此,色差与染料的性能及染料之间的配伍性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染色前布面质量、工艺条件的合理性有关。

1 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织物的毛效、白度,以利于染料均匀快速地上染纤维。通过对进布顺序、时间、加料方式及水洗流程的合理设计,可获得均匀的毛效、白度、PH值等。

2 染料

由于二拼色或三拼色大多易产生色差,所以,分析染料之间的配伍性,对减少色差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渗圈实验法对染料进行初步筛选,选择提升力相近的染料。另外,所拼染料的上染率曲线相近与否,对色差也有一定影响,上染率曲线相近的染料,其配伍性要好一些。

3 加料及升温曲线

活性染料染色过程分三个阶段:吸附、扩散、固着。

4 染色设备

纯棉针织物的染色大多采用溢流喷射绳状染色机。大多数染色机的主泵流量、喷嘴压力可调,每管布速可独立控制,因此,可根据不同织物的结构特点(如薄与厚、紧与疏、每管布的长与短),对流量、压力、布速进行调节,以形成最佳的染色条件。

由于染液在染色机内的循环速度决定染料分子与棉纤维的接触频率,接触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匀染,所以,加快织物在染色机内循环的速度,加大主泵的流量,提高喷嘴压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色差的产生。但这些工艺参数不可能被无限量提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织物强力,需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才能获得一个合适的工艺。

5 染色助剂

1、匀染剂

染浅色时需要使用一定的匀染剂,以达到均匀染色;而染深色时,则不必加入匀染剂。在生产中,三拼色往往以一种染料为基色(占总染料用量的80%~90%),另外两种染料为辅助色(占总染料量的10%~20%)。

若将基色去除,另外两种染料其实就是浅色用量,因此,在一些易出现色差的颜色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匀染剂,对减少色差是有帮助的。(这里的匀染剂是指传统的聚氧乙烯醚结构类表面活性剂,对活性染料有亲和力,有一定的渗透性、缓染、匀染性)

2、分散剂

分散剂主要是把染液中的染料分子均匀地分散,以利于形成一个均衡的染浴。液体活性染料匀染剂大多为匀染剂和分散剂的复配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匀染和分散功效的侧重点。

3、助溶剂

翠兰等一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活性染料,其溶解和上染较困难,在染色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如尿素)。这样,即可使染料分子更好地溶于染浴,又可使纤维溶胀,以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渗透,达到匀染的目的。

4、防皱剂及纤维保护剂

由于针织物绳状染色的特点,织物在前处理及染色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折皱。加入防皱剂或纤维保护剂,可改善布面手感及外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