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议:那个屡败屡战的中年男人—昭烈皇帝

 下乡进城 2021-10-27

那个屡败屡战的中年男人

——昭烈皇帝

写于2017.7.5

最近又重温了几集老版《三国演义》,深刻意识到不同人生阶段看三国有不一样的体验,尤其在对刘备的看法上,体会最深,从小时候到现在,总共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概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了一个辩论的节目,辩论双方是北京大学队VS中国政法大学队,辩题大概是“刘备和曹操哪个更伟大,更称得上伟人”一类。那时的我沉迷于《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不能自拔,犹记得当时坐在电视机前我的心理反应:这种议题还需要辩?刘备不知道比曹操高到哪里去了,曹孟德这个白脸奸臣什么时候能和忠义的玄德公比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刘备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曹操不过一乱臣贼子罢了,不值一提!我已记不清当时辩论的结果如何了,因为从我当时的认知来看,这种议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第二阶段:应该是初中到研究生这一段时间,又觉得曹操了不得,曹操多厉害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尤其那句“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真是能点燃一个年轻人的热血。刘备?不过一哭哭啼啼的妇人之仁的人而已,屡战屡败,四处流浪的丧家之犬而已,拿着诸葛亮、法正和五虎上将这样“两王四个二”的牌都打成这样,我当初怎么会佩服这么一个人?

第三阶段:参加工作以来,愈发觉得曹操和刘备都很伟大,作为一个普通人,则对刘备更多一丝钦佩与敬仰。曾经在书上看到一段话“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每次看到这句话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怆感!快50岁了还在寄人篱下,没有寸土之地。“东山再起”、“不抛弃不放弃”等等这些口号说说容易,如果你我创业失败十几次,20几岁就开始创业了,到了快50岁还一无所成的时候,咱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其中的痛苦和绝望也许早已将你我打击得整天意志消沉,浑浑噩噩,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还只是创业,创业失败,命还在。刘备那可是真刀真枪实干争夺天下啊,一不小心失败就没命了。

刘备的大部分岁月里N起N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一个人还能开创出蜀汉帝国的基业,其内心的强大,不是我们常人能够理解的,真正做到了“善败者不亡,善败者终胜”。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就是不能理解这一道理,而误送性命,将自己的基业毁于一旦,而也有许多帝王将相也是这一道理的忠诚实践者,最终获得成功。两者最典型的莫过于项羽和刘邦,一生战无不胜,却在垓下之围一战惨败,对于他而言,这样的惨败是不能容忍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因此自刎乌江。刘邦屡战屡败,几乎对项羽就没赢过,但他善于总结,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教训,输多少次不要紧,赢一次大的就足够彻底翻本了。

古语有云“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刘备大半生都在逃亡,但是逃亡到哪里都能够积聚人心,这是最令我佩服的一点。一个人如果有钱有势,前途又很光明,那么这个人有很多死心塌地的小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官一代曹操和官二代孙权。但像刘备这样的大半生都过得很失败的人,落魄时仍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这样的人杰死心塌地的跟随,这就不得不佩服他的人格魅力,试想如果一家创业公司破产了,即使不是破产,就是三个月发不出工资,想必大部分员工已经撂挑子不干了吧。曹操在刘备寄人篱下的时候能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何等人物?其眼光何其高也?刘备的个人魅力不言而喻!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觉得刘备奋斗不止的一生真是对此诗最好的注脚。我总结刘备成功三大原因:1、胸怀大志,不趋小利;2、慧眼识才,能团结人;3、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但凡我们普通人能够拥有这三点品质,常怀危机感,居安思危,必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人们常诟病刘备出征东吴一役,从各种角度分析他出兵的原因,我觉得也许挺简单的,刘备觉得我一辈子都谨小慎微,为啥就不能任性一把呢?爽一把?也许就把吴国灭了为我二弟三弟报仇了呢!兄弟情,不是说出来的,是用行动干出来的!魏蜀吴三家,唯有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街边摆摊卖草鞋的到大蜀昭烈皇帝,魏武以此诗赠昭烈,昭烈无愧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