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牛栏村蝶变三重奏

 下乡进城 2021-10-27
时值盛夏黄昏,漫步位于海拔近1300米的保定市涞源县金家井乡北牛栏村,周身无不涌动着勃勃的盎然生机。村委会门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色标语在青葱的群山环抱中分外惹眼,精致的白墙灰瓦民居依山势错落有致排列。乡亲们在广场上热情地扭着“牛栏秧歌”,欢声笑语不断,夹杂着远处不时传来养牛场中悠扬的阵阵牛哞。村里的一切,就像村口那傲然昂首的“拓荒牛”石雕一样,不断“牛气”起来。
今朝胜景
时间的指针转回到三年前,那时村里低矮的老石头房占92%、纯砖房只有10间,各种村道上牛羊驴粪遍布,牲口和人在院里混居,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附近的山坡下。乡亲们常常倚靠在墙角晒太阳,无所事事,一睡就是一下午。
昔日牛栏
北牛栏村的神奇蝶变始于2017年的3月20日,刚好是春分。那天,河北省委组织部的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了村里,村子的各项事业由此全面提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旗猎猎
基础设施之变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刚拿到新居钥匙时的村民姚满由衷感叹到。
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共同推进和北京市丰台区的结对帮扶支持下,北牛栏村成为涞源县第一个完成整村改建住新房的贫困村。整体翻建的新居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围墙砌院、防寒避风。“再也不用冬天顶风冒雪出去上旱厕了,这日子,舒坦!”姚满在自己的新居里第一次用上了抽水马桶,不住地感慨。
村里广场上,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乡亲们没事不再蹲在墙角晒太阳,而是选择用它们锻炼身体。“城里小区有的体育设备,村里都有,真是想不到!”平常在县里打工的村民郭祺在城里逢人便夸村里的新变化。
如今的北牛栏村,已成为涞源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牛栏一景
产业结构之变
安居有了,如何乐业?
过去村里乡亲种玉米靠天收,养牛全散养。经济效益不高的同时,也损坏了村容村貌。
驻村工作队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三种四养一光伏”的产业发展结构。
“三种”指种植玉米、土豆、南瓜,仅南瓜种植这一项,就可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养”则指养殖猪、鸡、牛、驴,村里的养猪场年出栏1000头猪,在此就业的贫困户每月工资就有2500元左右。同时又确保了作为饲料的玉米销路,实现全村玉米种植户稳定增收。
光伏发电每年产生的收益可为贫困户分红,一户两口人的贫困户一年能分到3500元。
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邓面换也选择回到村里成立了制鞋厂,组织村内贫困户等参加工作。“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愿意把自己学到的都教给乡亲,和大家一起往前走。”如今,他的鞋厂里已有13名员工,月工资在两三千元左右。
“把返乡人才培养成共产党员,把留守群众培养成致富能手”,鞋厂的墙上,两行大字异常醒目。
养牛场里的小牛犊
精神面貌之变
“我们年轻,就是想着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村里最新发展的年轻党员,村民王书涛和郭稳立主动承担起了全村的消毒杀菌任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背负喷雾器、喷洒消毒水的身影,让乡亲们交口称赞:“好后生”。
村民曹喜生主动当起了村容监督员,经常拿把扫帚在村子里转悠,看到不干净的地方就主动打扫,看到有人不讲卫生就当众教育一番。如今村民们讲卫生的自觉性空前提高,村里的各个角落变得干净了。“以前村里跳蚤满街,现在鲜花遍地,可是要珍惜,不能毁了”,曹喜生激动地说道。
推开村民张先荣家的院子大门,各种花花草草摆放精巧别致。“我们也过过电视剧里演的别墅生活”,张先荣笑着说道。靠鸡舍养鸡和光伏发电这两项收益分红,她家收入每年就超过4000元,她脸上过去因病、因残致贫的愁绪一扫而空。“我还要去参加'牛栏秧歌’的排练,姐妹们等着我呢!”说着就兴高采烈走向广场。
广场上,有的村民吹拉弹唱,有的载歌载舞,有的驻足喝彩,好不热闹。这生活就跟“牛栏秧歌”里的一句歌词一样:“红彤彤呀喜洋洋,幸福生活真呀真美好”!
升旗仪式


下乡进城

记录点滴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