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仍激荡

 下乡进城 2021-10-27
这更像是一本编年体的货殖列传,记录着1978-2008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和风云企业家。这是我读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1978-2008》的最直观感受。
作者的题记里写道:“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的确,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的前三十年里,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登场,有高层政界的“大人物”,决定历史走向,有基层乡镇的“小人物”,体现历史真实。既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等影响至今的“成功楷模”,也有年广久、禹作敏、牟其中、沈太福、张树新等昙花一现的“失败典型”,还有数不清的争议人物。
在这些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们都是曾经所在领域的佼佼者,都曾名噪一时,引一时之风骚。有的作为“先驱者”,披荆斩棘,有的作为“后来者”,弯道超车。拉长时间的视角来看,这些人中,有的依然是中流砥柱,仍旧坚挺,有的却像那水上浮萍,随波远去。
翻完此书,最大的感慨是改革开放来之不易、国企改革成就来之不易、民营经济繁荣来之不易,常让人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之感。
回顾这段历史,最大的感受是:过往常常习惯于宏观叙事,总感觉中国经济腾飞由此始,方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而忽略刚开始时这双翅膀是沾满了水的,是沉重的。它的飞行轨迹从来不是人为设定的精准路线,一条又一条的岔路总是若隐若现,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企业家筚路蓝缕、备尝艰辛。正如创建瀛海威的张树新曾十分感性地描述的一个真实场景:“深夜,我们刚刚从郊外回到家中,窗外大雾弥漫。在我们开车回家的路上,由于雾太大,所有的车子都在减速慢行。前车的尾灯以微弱的穿透力映照着后车的方向,偶遇岔路,前车拐弯,我们的车走在了最前面。视野里一片迷茫,我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后面是一列随行的车队……我不禁想,这种情景不正是今天的瀛海威吗?”诚然,瀛海威已经远去,但这番描述,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如今的华为,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律、摩尔定律的极限,华为已逐步从本行业攻入了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真正是“孤独的领路人”,伟大的国家、企业、个人不都是如此吗?
身处这个时代,可能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顿感。虽然这个三十年里,我也经历了十六年。但对其中涌现出来的诸多所谓“人物”,我却认识不深,乃至根本就不认识,只能从网上搜索他们的事迹,然后不住感慨他们的出现如上涨的潮水那般迅猛,他们的隐去也如退去的潮水那般急速。时间来到2020年,再看1978-2008那三十年的历史,才似乎有那么一丝清晰感,但又仍处在迷雾中,捉摸不定。真正是“一年改变不如想象,五年改变超出想象,十年改变难以想象,三十年改变不敢想象”。不知道现如今的企业家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比如马云,能否从禹作敏那里学得一些教训?
我们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学习到什么呢?可以供未来所借鉴的呢?我想有那么几点。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迷信任何教条、不照搬任何模式,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确保中央政府对各领域、全方位的驾驭力。
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注重发展的包容性、兜底性。
三是实行高水平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注重国际合作和参与全球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伟大的时代仍在继续,躬逢其盛的我们从来都不是观光客,伟大的梦想将继续从无边无限的草根中轰然诞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