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变脆弱?

 太行森林 2021-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性格、教育、技能成为父母心头最关心孩子的四大问题,超越了日常的衣食住行。

尤其是这几年关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教育观念,使父母更加重视起培养孩子的性格来,希望孩子能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所有的挫折和困难。乐观的孩子能坦然接受不好的结果,并且乐于与父母分享这个结果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因为他们相信一次的结果并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自己下次一定能够进步,再下次一定会更好,于是他们总是显得很强心脏,甚至还会开导身边脆弱的人,鼓励他们。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内心强大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心脆弱、自卑敏感的孩子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01生活中如何判断孩子内心脆弱

以前听说内向的孩子多是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现在其实各种家庭的孩子都有可能内心脆弱、胆小内向。父母虽然给孩子提供了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但是孩子依然不自信,这其实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与家庭条件无关。

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为孩子鞍前马后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溺爱型父母和威吓型父母都很容易培养出自卑胆小的孩子。

这两种类型的父母会带给孩子沉重的压力越是想迎合父母的期待就越是不敢面对父母,等到自信被消磨,就会变得自卑、敏感了。

具体的表现就是孩子很容易陷入情绪漩涡,遇到顺境时还好,一旦身处逆境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好。这种孩子特别容易焦虑,而且有完美主义倾向,希望自己不出错,思想负担特别重。

02如何让孩子重拾信心,乐观面对生活

为人父母首先就是要教会孩子独立自主,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勇往直前。这就需要在培养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上去完成,自信可以让他们无惧挑战。

首先、让孩子坦然接受现实

内心脆弱的孩子特别害怕现实不够好,不敢承认现实的方方面面,只希望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一旦打破平衡,他们就觉得无所适从。

父母首先要告诉孩子无论承不承认,现实都是这个样子的,优点也要缺点也好,都是现实,逃避也解决不了问题,要勇于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

面对问题时,不需要慌张,父母永远会站在孩子的同一边,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携手迎接新的挑战

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信任感、安全感,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让孩子不战而退,心生胆怯。

比如,在考试问题上,父母不要给孩子定下要进步几名的目标,而应该接受只要是孩子尽力了,什么成绩都很好的结果。不要让孩子有在学习、生活中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要让他们轻装上阵。

其次、父母通过言行教导孩子

如果父母是个悲观的人,习惯于逃避困难,把困难甩给别人解决,自己抱臂旁观,还喜欢论是非看似气定神闲,其实并不可取

这会给孩子树立负面学习材料,而孩子对父母总是奉为权威,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果他们有样学样,那么也会消极面对困难

所以,只有父母先自律了,孩子才能拥有学会积极乐观的心态的机会。整个家庭的氛围才能积极向上,勇猛无畏。父母遇到问题时,要先心平气和地接受,冷静地分析困难的方方面面,寻找出几条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选择最优解

如果是与家庭有关的困难,不妨让孩子也一起出出主意,让孩子有自己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感,和被父母信任的信任感,以及自己也能为家庭出谋划策的成就感。记住,每一次困难都是给父母教育孩子的机会,要勇于抓住机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最后、鼓励是最好的良药

都说良药苦口,但是孩子就不喜欢吃苦的啊。那我们可以给孩子吃他们最喜欢的“甜言蜜语”,让他们能开开心心地吃,慢慢变得优秀,快快乐乐地长大。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想让孩子成为可靠的大人,打骂、批评永远比肯定、鼓励的效果来得差。

“爱的小手”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委屈对父母产生恐惧,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失去信心和安全感,那么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孩子完成了一个目标,或者为了完成目标做出了超越自己的努力,父母不能立马就给孩子设定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人确实需要不断向高峰挑战,但人也需要休息。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不会累的机器人,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类看待即可。

想要孩子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是需要父母的全力配合的。如果父母本身不付出行动,光是口头上希望孩子变得积极乐观,行动上却总是打击、否定孩子,那么你的希望只能是异想天开。

所以,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胆小,理解他们面对困难时想要逃避的心情,鼓励他们,与他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爱着孩子的,永远会跟他们站在同一边,这份安全感会成为孩子自信心的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