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外耳道炎,你了解多少?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1-10-27

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疖(furunculosis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另一类为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external otitis),表现为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弥漫性炎症。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有哪些?

外耳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1.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影响腺体的分泌,降低了局部防御功能。

2.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沐浴、洗头或游泳时有水进入外耳道,皮肤受到浸泡,破坏了角质层,导致微生物侵入。外耳道酸性环境被改变,致使外耳道抵抗力下降。

3.分泌物持续刺激,如中耳炎,使皮肤损伤感染。

4.外耳道皮肤受损引起感染。

5.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贫血等,引起外耳道感染。

外耳道炎的症状

1.外耳道疖

 发生在外耳道软骨部,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耳道时可有耳鸣和耳闷。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有浓稠脓液流出,可混有血液。

2.弥漫性外耳道炎

(1)疼痛: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2)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

3.坏死性外耳道炎

 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该病常常有剧烈刺痛伴随耳漏,有较长的病程,严重感染者可侵及颞下窝,向蛛网膜下腔蔓延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1.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

2.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在尚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时,局部选择广谱抗生素滴耳液治疗,注意不要用有耳毒性的药物和接触过敏的药物。

4.外耳道红肿时,局部敷用鱼石脂甘油纱条,可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如外耳道严重红肿影响引流,可向外耳道内放一引流条,滴药后使药液沿引流条流人外耳道深处。

5.严重的外耳道炎需全身应用抗生素,耳痛剧烈者给镇痛药和镇静剂。

6.慢性外耳道炎保持局部清洁,局部用酸化的干燥的药物,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类药物。

7.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切开引流。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肿及分泌物。

如何预防外耳道炎?

1.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正确挖耳。

2. 避免在脏水中游泳。

3. 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




正确挖耳的方式


1.挖耳时深度不宜超过三厘米。

2.给婴幼儿挖耳时,深度更浅,最好用柔软棉签。

3.挖耳时要由浅入深,手法轻柔。

4.挖耳时适宜在僻静处,要避免周围有人嬉笑打闹。

5.当耳朵有发炎出血现象时请勿挖耳,应及时就医。

6.用吸耳器吸取耵聍比较安全。

7.耵聍比较厚重难以挖出时,可以向耳朵内滴少许的滴耳液软化耵聍,然后再挖。

(注:耵聍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垢)

滴耳液的正确使用方式

1.人的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有的患者会把滴耳液放在冰箱冷藏保存(药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低很多),若是直接滴入耳内, “负责”平衡的内耳前庭器官受到温度的刺激后,就会引起眩晕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用滴耳药之前,用流动水、肥皂清洁双手,把药水瓶握在手心一会儿,使药液接近体温时再滴入耳道内。

2.坐好侧偏头或侧卧在床上,“生病”的那只耳朵朝上,往后上方揪起耳朵,使外耳道尽量拉直,将滴耳液对着耳道口,按医生指定的滴数滴入。

3.滴完药液保持姿势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耳道口前方的突起)3~5次,帮助药液直达患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