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足常乐,而行善于世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金成阅读第1037天


        曾经在马云的演讲集锦《未来已来》中看到过他讲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你能赚一百万的时候,你很开心;你能够赚一个亿的时候,也许你兴奋;但是你能够赚一百亿的时候,这时候你就不一定睡得着觉了。为什么?因为当你赚的钱足够多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你赚来的钱,而是整个社会放在你这里的资源,你要做的就是能够把这些资源反哺给社会。

        在最早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我是很诧异。因为在我看来,商人的本质是什么?挣钱,挣更多的钱。所以马云当时的观点对我的三观造成了巨大冲击。之后,看到阿里巴巴集团做的一系列事情,尤其在关注医疗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让我不仅重新思考,为商本质是什么?

        由于自己现在处于打工初级阶段,很难从太高的角度去详细剖析,只能根据在平时工作以来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看到的,谈两个点:


一、利他

        之前拜读《心法》一书的时候,书中就提到了“自爱”与“他爱”。稻盛先生认为,我们所谓的善恶,其实都是由“爱”出发,自爱容易诱导恶,而他爱容易造就善。在这里让我回忆起一个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

        有一位传教士被上帝带去地狱,发现所有人围着一口大锅,里面煮着鲜美食物,但是每个人都很沮丧,因为他们的勺子太长了。接下来上帝带他去天堂,也是一口大锅,每个人的勺子也很长,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脸满足开心的样子。这个传教士很奇怪,问上帝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上帝笑着说:你没有发现天堂里的人都会用勺子喂食物给别人吗?

        说起来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好像我们处于那样的场景,也知道这样去做一样。很不幸,利他的思想是属于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我们虽说“吃亏是福”,要学会“舍得”,但是为什么执行起来那么难呢?

        我对照下自己曾经的经历和学习中所得,主要是基于三点原因:

1.人性角度。我们承认,人性中是有极强的自私因子,而且极难压制;

2.心理学角度。人对于损失的痛感,明显高于获得盈利时的喜悦;

3.格局方面。前两个稍微疏通了,也想去付出,但是对于未来收益不知道何时实现,实现多少,所以疑虑而不敢去做。

        这时候结合前面三个因素,来对利他思想进行分析。由于大多数人无法从心里根本接受这个观点,所以只能以逻辑的角度去阐述。利他,说直白点,就是为他人着想而付出。就像我们制造一个产品,为了让客户更好使用,体验更好,所以我们要精益求精,再花更多精力去完善好产品,完善好售后服务。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客户角度出发付出了很多,但是如果进行整体思考,发现结果就不一样了。

        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怀有的利他思想针对的会是谁?客户、员工和股东。这三类人构成了整个企业良性循环的基本因素。这时候我们的利他思想作用于他们三者身上,其实就是在激发企业发展的循环圈,让客户体验更好的产品,让员工有更强归属感,让股东有更高收益,最后达到的是企业的蓬勃发展。

       肯定会有人心存疑虑,不可能那么完美,也许是的。但是我更相信,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去行动,那么结果一定是有问题的。企业绝对不仅仅是赚钱,或者说我们盈利,绝对不应该只是获得利润,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培训机构而言,能够让孩子成绩进步,习惯改善;传播家庭教育理念,让亲子关系更和谐;创造更好的薪酬福利体系,让每位员工不至于为了生活而担忧;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布局,让股东的投资有红利。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去承担的责任。归结于一句话:利他思想,不是一种让你无故的付出,而是一种你应该去承担的责任。要相信,当你去承担这样的责任,上天也会回馈给你相应的奖励!

        六年多的工作经历,自己也在进行这样的思想改造。现在能说做到的就是能够在行动上去执行利他行为,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固化,所以这是还存在缺憾的地方。而现在修心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反复去体会这样的感觉,从内心明白:行善于世而必有福报!福报也许当下,也许未来;也许物质利益,也许就是精神快感;也许在当世,也许,就在来生!无论何时,心怀利他之心,绝非泡沫无形无影!


二、知足

        过年回来,有长辈问我平时自己怎么管理自己的钱。我说一般就是放进余额宝,玩点基金。长辈问到,这些是不是和炒股一样,是不是风险很高呢?我想了下,风险确实很高,但是我认为能否挣钱,不在于你的眼光多好,而是在于不贪心。

        我一般每个月进行两次基金投资,去年一年下来,共进行了19次投资,亏损3次,其它都是盈利。如果真的要说诀窍,我觉得知足二字,真的可以放到这里来说。亏损到我的底线,我会赶紧卖掉,盈利只要出现,同时超过了七天(七天之内卖出手续费偏高),我就会卖出,赚点零花钱即可。也许我的这种操作不符合所谓的理财方法,也许印证了心理学的损失厌恶,不过看着数字增长,管他呢。

        知足二字,和前面说的谦虚、感恩也是联系在一起,或言之,我们所说的那些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都是共通的。企业家能够去拿出自己的钱做慈善,虽然会有作秀的因子在,但是我更相信,他们知道钱是赚不完的,自己现在已经挣到了足够多的钱,从而去回馈社会。

        但是除了钱之外,我们要知足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次武汉疫情的源头,其实也是少部分人的不知足。为求更高利益,贩卖野生动物;为求更好的新鲜感,吃野味,这些都是不知足的体现,与2003年的非典,果子狸是何其相似?

        与知足相伴,就是节制二字,或言之,为自律。稻盛先生提到了日本过去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明治维新开始,基本上四十年一个大波动。很多时候发展起来到一个点,就会出现快速的萎缩,原因何在?就是在每个阶段发展初期,国家和国民恪守着优良品德去行事,而到了一定阶段,他们已经忘记了这些品德,而去追求那些所谓更高的利。利,也许能够得到,但是反噬也是难以承受。

        一个国家尚且在三四十年会出现变革,何况人?也许对于个人而言,一时之知足可得,而一世之知足难求。并不是说,我们全部麻衣耕种,回归远古,而是在现今时代,我们明白我们自己真正所需到底为何?有的人,我就是想要挣更多的钱。我可以理解,我也想要钱,但是要钱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需要钱这个媒介。也许达到了,你的目标就会不一样,你要做的事情也会不一样。要想真的在一个地方,你的索求永无极限,最终,也许只会让自己坠入深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