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2)

 泉石影像 2021-10-28

陆  羽  与  李  冶

            ——大 唐 诗 坛 的 佳 话 与 悲 剧

文/陈玉祥

(茶经楼 2016年3月摄于竟陵陆羽故园)

意甚相得    诗坛挚友

    宝应元年(762),陆羽重游钱塘灵隐。西子湖畔,与李冶不期相遇。西江水,竟陵城,彼此分别二十余年!童年旧梦,往事如烟,李冶心驰神往。邂逅名贯江南的陆羽,她异常兴奋喜悦。后写《遥忆江南》诗寄陆羽:“遥忆江南景物佳,湖清水秀竟风华。何当共品山泉水,细雾升腾慢着茶?”。殷切期盼再与诗人同游。

    建中元年(780),陆羽《茶经》定稿问世。其时李冶久病,已从观中迁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急忙离开青塘别业,驾一叶扁舟,冒着茫茫冬雾,再次到湖上探望。病榻殷勤照料诗友,李冶感慨万端,吟《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记其事: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这是一首感动无数读者的千古名诗!陆、李真情厚谊如画卷跃然纸上。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出自佛门,一个来自道观,红尘飘零,远隔天伦,凄风苦雨在人间。欣闻自己敬重、渴盼的诗友前来探望,惊喜交加,欲语哽咽,热泪盈眶。她不顾病躯强起挽留,把盏相劝。品着陆羽带来的新茶,两人以吟诵晋、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排遣胸间愁绪,向往美景人间。

    久病之躯,“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湖上云雾迷蒙,“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秋霜虽萧瑟,“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

    寒冬更冷艳,“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春绿故园  2016年4月摄于陆羽故园)

    春天总会来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能相聚水乡江南,与知己悠闲品茶吟诗,乃人生最大乐事。

    有学者称,李冶为出入皇宫的女道士,在唐代属特权阶层;陆羽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布衣难民,他们身份悬殊,不可能产生友谊感情。诚然,崇奉道教的李唐王朝优待道士,下令道士、女冠犯了罪,“所以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但李冶毕竟为民间女冠,绝非杨太真、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金枝玉叶身份的特权女冠。湖州时代的陆羽“词艺卓越,为当时闻人”,刺史、太守敬为宾客。他们以诗文交往,“意甚相得”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泉 2016年4月摄于竟陵文学泉)

    人间贵真情,陆羽对李季兰是欣赏赞叹其气质才华,关爱其久病之躯,既情同姐弟,殷勤照料;又视为诗林挚友、红颜知己。李冶对陆羽更是敬重、仰慕其品德才智,喜爱其为人个性,“飞鸟依人”(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评语),渴盼能与之相聚,寻求高雅的精神家园。无奈逢乱世,时局多变幻。各地节度使加剧叛乱。朝庭调派忠良大臣李皋坐镇长江中下游,以保东南漕粮、财赋,指挥平叛战争。忧国忧民的陆羽改变初衷出山,接受李皋之邀赴湖南、江西等地为节度使幕府宾客。李冶思恋不已。吟《相思怨》诗:“人道海水深,不及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寄诗“春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盼望诗友们回湖州相聚。

    作者陈玉祥,《岳口镇志》(1990年版、2003年版)主编,天门陆羽研究会研究员。幼时师从金范山、金仲华先生学书。参加工作闲暇遍览古今碑帖,浸润翰墨文史,酷爱优秀传统文化,有学术散文《茶话书法审美》登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5期。

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1)

岳镇寻梦之四·旧时岳口十景

陈玉祥书法作品选

天门·白雪含冻 红梅放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