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疗法 | 重灸配合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

 369蓝田书院 2021-10-28

    术后尿潴留是指与手术过程前后相关的多种因素致使患者出现膀胱不能自行排出尿液的症状,是骨科相关手术、盆腔手术、妇产科剖宫产和顺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术后尿潴留,但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气化理论对临床针刺及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机、补虚泻实的功效。艾叶可散寒除湿,温通气血。艾绒点燃后温热之性渗透力强,可助机体气化,艾灸膀胱附近的关元穴可通调下焦气机,使药力直达膀胱,有助气化。灸热可渗透到膀胱肌层,反射性引起盆腔内脏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收缩,松弛尿道内括约肌,进而使尿液顺畅排出。

重灸法
图片

    重灸法的应用古已有之。《灸经图》最早记载了重灸疗法,书中涉及病种广泛,认为艾炷数量多、艾灸持续时间长为重灸之要。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注重灸量的记载,壮数多至几百壮,并提到“大小便不利,灸八髎百壮”的方法。通过重灸法能够温煦激发阳气,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使人体脏腑运行功能得以恢复,增强扶正祛邪之力,疏通经络,最终达到缓解症状、治愈尿潴留的目的。

    本研究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采用局部配合远端配穴方法,旨在调节膀胱、肝、脾、肾、三焦及任脉经气,调节脏腑水液及膀胱气化功能,最终达到治疗尿潴留的目的。其中关元穴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之源,是统摄元气之所,针刺可通三焦,健脾补肾,固摄膀胱。关元穴又为肝、脾、肾经与任脉之会穴,小肠经募穴,脾经合穴,灸之可助气化,通利小便。重灸关元穴,可利用灸热特有的渗透力,对穴位产生温热刺激,热力直通膀胱,同时增加元阳气化蒸腾之力,温通膀胱经络,温化有形之瘀,疏利三焦水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疗方法

图片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手部及患者取穴部位常规消毒,选用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双)、阴陵泉(双),垂直进针,刺入皮肤后,进针30 mm,捻转得气后,选直径2 cm的粗艾条于关元穴施灸,采用回旋灸法治疗约40 min,以局部皮肤温热及患者自觉艾热渗透到皮肤深层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后指导患者排尿。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