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学术前沿】《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

 尚振奇 2021-10-2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日趋多元化,但仍不能实现对血糖的完全有效控制。而通过胰岛素泵精准的胰岛素输注可以最大程度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从而更好地实现血糖管理。
胰岛素泵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近6万中国患者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泵进行降糖治疗。我国2009年发布了第一部《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年和2014年两次更新,今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制定的更为全面的《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版)》,发表在2021年第8期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
图片
全文通过十二个章节全面介绍胰岛素泵的使用,此次更新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图片


更新要点1 -- 新增胰岛素泵疗效的临床证据(第六章)

图片
更新要点2 -- 更新不同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推荐目标(第八章)

本次更新针对不同糖尿病类型、不同患者群体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血糖控制目标。

T1DM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图片

T2DM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图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图片

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图片
更新要点 3 -- 新增不同糖尿病人群的TIR目标(第八章)

图片
更新要点 4 -- 完善院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转换(第八章)

对于院内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出院治疗的患者,在以避免发生低血糖为前提条件下,遵循以下治疗原则:(一)对于住院期间血糖控制目标严格(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高糖诱因解除、有临床缓解趋势的患者,可以考虑将出院前胰岛素泵治疗时每日胰岛素总量(TDD)减少10%作为出院后胰岛素治疗剂量,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治疗方案;部分β细胞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二)对于入院前使用口服降糖药或已经接受胰岛素治疗但原方案不能维持降糖疗效、住院期间血糖控制目标一般(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胰岛素敏感性部分恢复的患者,大多需要继续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转换为3次餐时胰岛素加1次基础胰岛素方案

图片

  转换为常规胰岛素加1次睡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图片

  转换为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方案

图片

   转换为基础胰岛素方案

图片
更新要点 5 -- 补充特殊人群的胰岛素泵治疗(第八章)

  • 妊娠高血糖

妊娠期高血糖具有以下特点:

图片
基于以上特点,指南对T1DM患者妊娠期的胰岛素剂量做出如下推荐:

T1DM患者妊娠期胰岛素总量设定

图片
  •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

儿童青少年T1DM胰岛素总量

图片
  • 老年糖尿病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且低血糖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要特别注意安全性。建议:HbA1cTIR目标适当放宽,减少初始胰岛素剂量,后续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在胰岛素泵的使用上应充分考虑个体化。
  • 围手术期高血糖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推荐

图片

更新要点 6 -- 新增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饮食与运动原则(第十章)

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饮食原则
图片
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运动原则

图片

此外,指南还对胰岛素泵应用相关的胰岛素选择、使用适应症、禁忌症给出了详细的推荐,并展望未来胰岛素泵技术的发展方向。闭环式胰岛素泵、人工胰腺以及双激素系统(胰岛素+胰升糖素或GLP-1RA)等都会在不远地将来为患者带来精准控糖的人性化便捷体验。

参考文献

中国胰岛素泵治指南(2021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8) : 679-701

糖尿病学术前沿》介绍:

诺和诺德医学事务团队长期关注内分泌领域新进展,共同监测20余个糖尿病领域顶级专业杂志及网站,精选其中的热点文章,总结提炼制作而成《糖尿病学术前沿》项目,旨在持续推进内分泌领域的前沿学术信息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