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椒目瓜蒌汤加减治疗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液

 紫天辰 2021-10-28

图片
椒目瓜蒌汤加减治疗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液

曹某某,男,18岁,农民。1970年6月10日就诊。患者10多天来咳嗽、气短,咳嗽时牵引胸胁疼痛,尤以左胁明显,躺卧时只能向左侧卧,稍一行动即感到气短而喘,口干但不多饮,食欲不振。

西医检查:

胸部叩诊:左胸上、中、下均呈实音,心浊音界消失。

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心脏向右侧移位。

胸部X线透视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纵膈被迫右移。

根据临床表现,当为胸、肺气机不畅,水饮停积于胸胁,故诊断:悬饮。

西药以【雷米封】治疗。

舌脉:舌苔薄浅黄,脉细数。

治法:消水逐饮。

处方:【椒目瓜蒌汤加减】。

川椒目9克,全瓜蒌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9克,橘红9克,泽泻12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布包)12克,杏仁9克,枳壳9克。

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诸症略有减轻,调整处方:

川椒目9克,全瓜蒌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9克,泽泻12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布包)12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桂枝6克,冬瓜皮30克。

续服5剂。

三诊:诸症继续减轻,续服5剂,已无咳喘,并能向两侧卧位,饮食增加。

胸部X线复查:左侧胸腔积液已明显消退。

调整处方:

川椒目9克,全瓜蒌30克,桑白皮9克,葶苈子9克,泽泻9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布包)12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桂枝3克,冬瓜皮30克。

续服4剂,症状明显减轻,几近消失。

仍用二诊方续服5剂,已无自觉症状。

胸部X线透视:左胸膜增厚,已无积液。

续以下方10剂以善后:

瓜蒌21克,茯苓9克,川椒目3克,桑白皮9克,沙参9克。

按:

《金匮要略》痰饮篇中有“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府,结而成痰”的说法。本例水饮结积于左侧胸胁,是为'悬饮'无疑。

《金匮要略》中虽有治悬饮的十枣汤,但药有毒性,攻力猛峻,不适于常服及体弱者。参考历代医家治疗经验,一般认为痰饮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治疗痰饮要从肺、脾、肾入手。

治肺是“导水必自告源”,治脾是“筑以防堤”,治肾是“使水归其壑”。因此要顺气、化湿、利水。对于水饮结积久者,还要兼用消饮颇痰之剂攻之。前人有'治饮之法,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运下,自小便而出'的主张,又有'及其结而成坚癖,则兼以消痰破饮之剂以攻之'的主张。

本例水饮积于左胸胁,虽未成坚癖,但积有大量的水饮,故应在顺气、分导的基础上,以消除水饮为当务之急。又考虑本患者气短而喘,声低气怯、脉细数,不宜用十枣汤加减。

方中用川椒目、瓜蒌、葶苈子、桑白皮逐水消饮;以杏仁、枳壳顺气降逆;茯苓、冬瓜皮利湿健脾;又以泽泻、猪苓、车前子导水下行自小便而出。《金匮要略》谓治疗痰饮“当以温和之”,故又加桂枝助阳化气以导利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出。

加减法:有阳气不足水饮内停者加桂枝;水饮而皮表面肿者加冬瓜皮;


椒目瓜蒌汤

组成:茯苓皮12克,椒目9克,瓜蒌30克,冬瓜皮30克,桑白皮9克,泽泻9克,紫菀9克,桂枝4.5克,百部9克,车前子(布包)30克,杏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每日1剂

主治:结核性胸膜炎

出处:《焦树德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经验应用效果分析》

功用:祛饮逐邪,温通助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