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边赏“拒霜”,说说“木芙蓉”

 品茗客人 2021-10-28

  这是长江北岸闻涛广场的一丛木芙蓉。

  午休后,看了一会儿书,眼睛累了,到江边去走走。

  是想去看红叶的。看乌桕的叶子,看乌桕的果实。

  刚刚将车子停下,就看到一丛鲜艳的红花。

  木芙蓉。

  而且多是我不喜欢的重瓣的花。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是很中国化的秋花。又名芙蓉花、木莲、地芙蓉、华木。我最喜欢的还是拒霜花这个名字。可能就是喜欢这个名字的能表现木芙蓉独特的个性。

  这是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第一次见到这木芙蓉是在2006年。

  那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在校园里看到了她在盛开。是单瓣的,花色浅粉红色。

  后来查阅资料,说这木芙蓉开在霜降之后。农历的十月就可以在江水边看到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可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认识她是在中秋前后。今年,我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就看到了她的花开了。

  这个特别中国化的花,你能在许多中国的古典建筑的图案造型中,看到她的倩影。

  我想这一定是国人看中了她的花型:五幅花瓣给人以吉祥的兆头,再加上她的名字中“蓉”乃与“荣”音相谐,有荣华富贵的象征意义。

  喜欢看木芙蓉盛开的花朵。

  也喜欢看她待放的花苞。

  像火炬。

  木芙蓉的花,花苞、花朵、果实都各具特色,值得慢慢欣赏的。

  看这待放的花苞,像火炬吗?

  传说中,花色朝白暮红的叫醉芙蓉。

  这些年,我倒没能做到早晚去观察一会。这两朵,倒是有红有粉的。

  是早晚间有变化的吗?这是叫醉芙蓉?

  所有的花,我都不喜欢重瓣的。

  这一丛木芙蓉,到了冬天能结出果实吗?

  希望冬春时候再来看看。

  十多年前,广东省的高考语文试卷的诗歌鉴赏题曾选用了两首咏木芙蓉的宋诗。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这一首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惧寒霜,傲然怒放——当然啊,她就叫“拒霜”嘛——她不像一般的花那样纤弱,是不怕秋霜寒风的侵袭。早年的范成大是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这是有所指的,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为人格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自古以来,还有不少咏木芙蓉花称颂芙蓉的诗句。

  在众多咏木芙蓉的诗中,多称叹它的带霜而开、独殿群芳的秉性。

  王安石在《拒霜花》中说她是“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苏轼在《芙蓉城》一诗中,说她“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陆游则在题为《拒霜》的诗中称颂她说,“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

  范成大还有一首《菩萨蛮·芙蓉》:

  水明玉润天然色,年年拼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绿窗梳洗晚,罚饮琉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相传旧时湖南广芙蓉种植,且因为唐人谭用之“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诗句,人们喜欢用“芙蓉国”来说湖南。

  毛泽东就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诗句。

相关文章:

秋风不来,八月的桂花不开
识花故事|楝树花:绿树菲菲紫白香
由“莎气腾腾”说到“莎”,说说莎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