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因其强大的合成代谢、消化、解毒和再生功能,也常被称为人体的“加工厂”和“垃圾处理厂”,在维持机体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一般是”轻伤不下火线“,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经较为严重。 肝癌,作为肝脏疾病发展最为严重的形式,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六大癌症类型(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肝癌发生在中国),其中肝细胞癌 (HCC)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 (占90%,因此本文中”肝癌”皆指”HCC”),也是慢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肝癌是有着明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毒素B、大量酒精摄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糖尿病等。其中,HBV感染和HCV感染共占全世界所有HCC病例的80 ~ 90%。 得益于疫苗接种计划和抗病毒治疗,我国肝癌发病率已经有所下降。 但由于肥胖症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FLD的进展阶段) 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肝癌致病原因。 由于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并且即使发展到转移灶的程度,肝功能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导致肝癌早期诊断率低,约70%~80 %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更绝望的是,即使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得到了有效治疗,其5年复发转移率却高达40%~70%。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重视肝癌的早筛预防。除了肝炎疫苗和抗病毒治疗外,肝癌早筛“金字塔”模式值得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一下。 此模式下,首先将慢性肝病或有肝癌家族遗传史者,尤其是 40~75岁的男性作为目标人群进行腹部超声、甲胎蛋白检查等。如有甲胎蛋白浓度升高或影像阴影,则进行进一步筛查。最终确定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肝癌筛查,以期在最早的阶段发现病灶,控制疾病进程。 肝癌早筛“金字塔”模式 接下来,再来聊聊肝癌治疗的前沿技术。 对于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全身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以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开启了肝癌系统治疗的新时代,以PD-1/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为改善肝癌预后带来了新的曙光。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 联合治疗近期也成为了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晚期肝癌的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从国内PD-1/L1单抗治疗肝癌的批准情况来看,目前单药治疗均用于二/三线治疗,国产和进口PD-1单抗的联合方案各有一项获得一线治疗批准。 ![]() 基于联合策略的强大潜力,更多创新方案也在不断探索,冲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 例如已经批准用于晚期肝癌患者二/三线治疗的替雷利珠单抗(PD-1单抗),目前正在一项 2 期、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中,与TIGIT单抗Ociperlimab和BAT1706(一种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联合,探索作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TIGIT通路被认为可与 PD-1 协作,最大程度抑制效应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并增强对抗 PD-1 疗法的抵抗力。 前期研究显示,抗TIGIT和抗PD-1/PD-L1单抗的双靶点联合用药,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激活免疫细胞和增强抗肿瘤活性。因此,TIGIT 作为理想的靶点,或可以显著改善和扩大肝癌患者接受现有抗 PD-1 联合治疗的获益。 ![]() 最后,小药劝一句,别再“肝”了。科学家们那么努力的在攻克肝癌,我们也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肝。毕竟,预防和早筛才是对付肝癌最有效的武器!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