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 评委简介

 王守山学堂 2021-10-29

高名潞
高名潞,当代艺术理论家和策划人。命名、开拓和推动了85美术运动。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Inside Out”(1998),“墙”(2005),“极多主义”(2003)和“意派”(2009)等。并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批评和艺术史著作,包括第一本中国当代艺术史书《中国当代艺术史1985-1986》(合著,1988年完稿1991出版),Inside Out: Chinese New Art(英文1998), The Wall《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英文2005)和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20thCentury Chinese Art (英文2011)等。近些年来,也致力研究梳理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发表了《中国极多主义》、《意派论》和《西方艺术史观念》等理论著作,尝试把当代和传统融合,探索新的理论批评视角。
沈语冰
沈语冰,1965年9月生。199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并从浙江大学获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兼任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016-2018),《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曾为剑桥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6,2009,2012,2016年重印)、专著《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独立译著)、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独立译著)、安内特·因斯多夫:《弗朗索瓦·特吕弗》(独立译著)、列奥·施坦伯格:《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合译)、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合译)、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合译)、蒂埃利·德·迪弗:《杜尚之后的康德》(合译)、迈耶·夏皮罗:《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合译)、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合译)。
萨莎·克拉多克
作家、评论家、策展人,布隆伯格新当代艺术(New Contemporaries)委员会主席。萨莎·克拉多克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的最前沿,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策划、组织、推广和教育,致力于推动艺术面向观众。她近期主要关注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的当代艺术议题,近期的批评文本涉及卢巴纳·希米德(LubainaHimid)、赫尔文·安德森(Hurvin Anderson)、理查德·海利(Richard Healy)、沃尔夫冈·蒂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路易斯·格拉克(Louise Gluck)、马克·布洛斯(Mark Boulos)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本杰明·西尼尔(Benjamin Senior)、安格斯·菲赫斯特(Angus Fairhurst)、理查德·比林汉姆(Richard Billingham)、埃德加·戴维斯(Edgar Davids)、穆斯塔法·胡卢斯(Mustafa Hulusi)、赫利·多诺(HeriDono)、罗莎·李(Rosa Lee),以及20世纪70年代透纳当代美术馆(Turner Contemporary)和伦敦的艺术与青年。 
萨莎·克拉多克是布隆伯格空间(Bloomberg Space)的联合创始人兼策展人(2002-2011)。自1996年起担任布隆伯格新当代艺术(New Contemporaries)委员会主席。2017年萨莎·克拉多克策划了透纳奖,同时作为透纳奖和约翰莫尔绘画奖(John Moores Prize)的评审委员。她是巴勒斯坦艺术学院(Artschool Palestine)的创办者之一,肯辛顿-切尔西区(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 Chelsea)的公共艺术顾问。同时也是罗马英国学校(BSR)的联合创始人,希拉·克鲁埃特信托(The Shelagh Cluett Trust)的董事以及华谱奖(Spectrum Prize)的顾问和策划人。
让-马克·普安索
让-马克·普安索是雷恩第二大学授大学当代艺术史名誉教授,他于1984年开创了一个专门教授展览组织的课程。1989年,在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的支持下,他创立了国际艺术批评档案库(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rt Criticism),并于1993年创办《国际当代艺术评论》期刊(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2001年之后多年,他一直担任法国新国立艺术历史研究所(INHA)研究部主任。在他回到雷恩后,一直在雷恩第二大学艺术、文学和语言研究生学院任教职。

同时,普安索还是巴黎双年展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CAPC)和维勒班新艺术博物馆的合作伙伴。

普安索出版了大量文章和书籍,包括Mail Art(1971),Supports-Surfaces(1983),L'atelier sans mur',Quandl'oeuvre a lieu和L'artExposé et sesrécitsautorisées(2008年第2版),并于1991年编辑了Daniel Buren文章的第一个合集。他最近作品包括:国际艺术批评档案库”展览与文献档案汇编Mémoirescroisés,derives archivistiques(2015年);巴黎瓦尔马恩当代艺术博物馆研讨会记录汇编Entre élection et sélection, le critique face à seschoix(MAC VAL,2017);和国际艺术家评论协会出版物Lee Yil文章选编(2017年)。
马修·科林斯
马修·科林斯,艺术家、艺术批评家、作家及BBC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英国BBC电视台和英国第四台(Channel 4)的编剧与现场评论员,他撰写并参与了众多非常成功的系列片,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广泛主题。他的6集系列片《现代艺术》获奖无数,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2014年,BBC播出了他的纪录片《抽象艺术之道》,讲述了从希尔马·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到安纳祖(El Anatsui)的抽象艺术。他的很多节目在全球被广泛播映。他写过多本艺术畅销书,目前即将完成一部由泰晤士&赫德逊出版社出版的关于当代绘画的著作。

马修生于1955年,1974年-1979年就读于柏亚姆肖艺术学校 (Byam Shaw School of Art),1990年-1991年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1983年-1987年曾任国际性艺术杂志Artscribe编辑;1988年-1996年,曾任BBC“晚间秀”栏目艺术评论员;1997年-2005年,他参与了英国第四台特纳奖的年度直播;他与镶嵌艺术家艾玛·毕格斯(Emma Biggs)合作的抽象绘画展正在伦敦Vigo画廊展出并被广泛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