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布丁9个月后,我给老公布置了一个死任务……

 帝呱呱星球 2021-10-29

小布丁已经9个月大了。

这9个月以来,我很少写关于小宝宝养育的文章,因为我觉得9个月之前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拥抱就可以了,而这些方面已经有很多不错的系统的养育书,介绍的很详细,我没有必要车轱辘话再念叨一遍。

但孩子八九个月之后,我的观点就会发生变化了。

此时之后一直到3岁,是非常重要但经常被忽略的阶段。

为什么重要呢?因为这个阶段是一些好习惯的养成期,也是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更是亲密亲子关系的培养期。所以这个阶段往后的养育内容,我会在公号里增加起来。

前几天,我也很认真的跟我老公谈话,我让他从此以后,每天必须要抽起码半小时的时间和小布丁互动,要和布丁多说话,多交流,开展阅读工作。

别误会,这里的阅读不是说拿本书给孩子念,我说的是阅读的广义含义。

广义的阅读,意味着一个人通过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

只不过,书是信息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媒介,所以大家普遍就会把阅读等同于读书,或者说,狭义意义上,阅读指的是读书。

这个阶段,我当然也会给小布丁看一些书。因为小胖喜欢阅读,所以小布丁也经常跟着哥哥“瞎看”。

但我这里说的“阅读”,可比看书广泛多了。

我给我老公说,如果小布丁在观察或者注视或者玩一个东西,就可以尽量的使用丰富的词语,去给他描述这个东西。

就拿这个杯子来说,如果是我和小布丁互动,我可能发散很多的去聊:

“这是一个喝水的杯子,它是蓝色的。

这个杯子吸引我的地方是如果有灯照着它,它会折射出漂亮的光线,像星光一样,很美很美。

这个杯子是玻璃做的,你喝奶的瓶子也是用玻璃做成的,不过呢,玻璃会摔碎,摔碎了会扎到自己,很疼……”

等等等等。

以上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联想到的,可能在给布丁聊的时候结合当下的场景又会发散出不同的角度。

再比如我推着他出去散步,我可能会跟他说:

“秋天到了,叶子掉了这么多下来,都有点光秃秃的了。到了冬天,这些叶子都会掉没了。

是不是有点冷啊?风凉飕飕的,妈妈都要起鸡皮疙瘩了。

哇,地上有好多毛毛虫,我有点怕这个虫子,我觉得它身上的毛会扎到我,我从小就很怕毛毛虫,小时候,我拿了一个狗尾巴草在脸上蹭,结果,再仔细一看,上面趴着条虫子,吓死我了。”

……

这就是八九个月之后,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用尽可能丰富的词汇去给他描述一个事物,描述生活里的场景。

而不是:

“宝宝,你看,这是一个杯杯。”

“宝宝,秋天来了,叶叶都掉光光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用尽可能丰富的词汇去给他描述一个事物,描述生活里的场景”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孩子从小听到了大量的词汇,以及词汇在语言中的使用,别看他一时半会不会说,但他的大脑在接受丰富的刺激,等到一定的阶段,他未来在理解能力的发展是惊人的。

小胖像小布丁这么大的时候,我就是坚持这样做的,倒不是出于什么功利性的目的,而是我本来就想要和这个小家伙多说话,多交流。

小胖像小布丁这么大的时候,我就会跟小胖聊,我今天工作做了什么,我看了什么书,书里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这个观点讲的是什么,或者看到有一个故事让我很伤心难过,故事是这么讲的……

我也经常带小胖去户外,因为户外的事物更多,从而可以聊更多的话题。

因为小胖小时候的语言环境足够丰富,长大一些,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同龄小孩强很多。

理解能力越强,他吸收外界信息的速度就更快,就像一个AI机器人一样,前面的设置输入好了,接下来自己就开始大量的吸收信息和处理信息,并形成知识,反过来帮助自己理解更多东西。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就像前几天,十一假期我们出去郊游,车上小胖在听一个恐龙的故事,故事里有人让沧龙去接自己的孩子,沧龙说我没有时间。

我老公此时插了一句嘴,说:“这个沧龙太不负责任了吧。”

小胖暂停故事说:“不是这样的,它不是不负责任,沧龙是首领,你想想毛主席日理万机,就会有很多事情照顾不来,但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这个沧龙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把故事听进去了,他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并且形成联想,还能表达意见,解释故事。

这一切,其实都是小时候各种花式聊天奠定的基础。

我原来在文章里介绍过BBC有一个纪录片,叫做《北鼻的异想世界》里,纪录片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这并非个例。

纪录片里有这么一个实验:

他们先是测试了正常情况下,妈妈跟孩子的对话;

然后实验人员让妈妈第二天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说话,结果发现:妈妈的单词增加了5%,孩子的单词量却增加了30%。

纪录片里的专家说:小时候听到许多话的孩子,往往在学校表现更好,因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在较早时期打下了基础。

 
所以,再强调一遍,孩子八九个月之后,一定要用尽可能丰富的词汇去给他描述一个事物,描述生活里的场景。
 
怎么尽可能丰富的描述呢?就是我曾经在小学生作文那篇文章里教给大家的,人有五官,从五官的感知去描述事物,比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是不是一下子就知道该聊什么呢?
 
另外,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报什么功利性的目的你只要知道,这件事情从长远来说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就可以了。
 
不过等孩子再大一些,已经学会很专注的研究一个事情的时候,就要停止这样的聊天了,给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而不是一直打扰和干扰孩子。
 
注意力培养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专门展开的话题,这个我们之后再聊。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后记

关于语言在孩子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曾有学者专门做过一个长达三年的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在这三年中,"富人"家庭与"穷人"家庭之间,孩子听到的词汇量相差3000万个,这3000万的差距,决定了孩子大脑发育的差距。

不过,这里所说的“听”可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听”,而是孩子在跟父母互动时听到的词,也就是说父母要多跟孩子说话多互动,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Brenda Fitzgerald博士在一次TED演讲中,专门讲到了这个研究。完整版比较长,Nora剪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推荐大家听一听哈~


别忘了点赞转发哦~比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