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州粤语音系:声母韵母

 世界很大不想转 2021-10-29
本段拼音根据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香港通用式粤拼)为蓝本结合梧州实际  做成,[ ]里面表示国际音标。城区音系参考《梧州市城区话(老派)同音字汇》杨祯海,《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梧州市志·方言志》等资料
梧州老城区粤语处于广州粤语与梧州周边乡镇勾漏片粤语的影响,更大程度偏向与广州粤语。

声母

梧州市区粤语共有21个声母:
发音方法
部位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边音、半元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 气
不送气
送 气
双唇
b [p]
帮板病北办鞭
p [pʰ]
滂伴品匹怕袍
     
m [m]
明微每灭马美
w [w]/[ʋ]
云王碗还屈华
唇齿
       
f [f]
非奉忽花快发
 
舌尖前
d [t]
端等定得大短
t [tʰ]
透庭土剔肚吞
z [ts]
精子左匠仔谢
zj [tɕ]
知庄章照滞竹
c [tsʰ]
清从邪妻签残
cj [tɕʰ]
彻初崇昌常穿
s [s]
心事苏写三丧
sj [ɕ]
生书船深审食
n [n]
泥努耐诺粒脑
l [l]
来鲁烂落罗雷
舌面前
   
nj [ȵ]
日疑鱼软认要
j [j]
喻以影现益因
g [k]
见家举共激个
k [kʰ]
溪群企扣曲抗
     
ng [ŋ]
岩我碍额牛肴
 
gw [kʷ]
瓜滚惯倔鬼怪
kw [kʷʰ]
夸菌愧况携
         
[ʔ]/[Ǿ]
安矮爱屋欧晏
     
h [h]
晓鞋汉哭可口
   
说明:
  ①[ts][tsʰ][s]组声母,与[tɕ][tɕʰ][ɕ]组声母。两套擦音有的是并为一套记录,这里区分。
  只有部分老人懂得区分。另外[ts][tsʰ][s],有的实际读音接近[tʃ][tʃʰ][ʃ]。
  基本不会区分,舌尖舌面舌叶三组趋向自由变体。而且较多数会趋向选择靠近[tɕ][tɕʰ]和[s]。
  ②[j][w]的塞擦成分较重,视为声母。[w]实际读音可以为半圆唇的唇齿音[ʋ],二者没有辨义作用。
  ③[kʷ]、[kʷʰ]配[ɔː]组韵母时圆唇容易弱化成[k]、[kʰ]。
  ④[ȵ]声母容易随广州话、普通话弱化成[j]或者[n]。
  ⑤[ʔ]大多为轻微喉塞音,一些资料(如本段后的图)也记为[Ǿ],不辨义。有人偶尔零声母加[ŋ]。
  ⑥[h]实际读音不是舌根清擦音[x],而是喉清擦音[h]。
与广州话对比:
  现代广州话有19个声母,老派梧州市区话有24个声母,新派趋同广州话。
  ①老派梧州话分两套齿音,古精组字读舌尖音[ts],[tsʰ],[s],例:精[tsɪŋ],村[tsʰyn],心[sɐm];古知、庄、章组字读舌面音[tɕ],[tɕʰ],[ɕ],例:者[tɕɛ],程[tɕʰɪŋ],识[ɕɪk̚]。五、六十年代,城区老派仍能区分[s]与[ɕ]。五十年代后,城区新派已合为一套。
  ②古影母一、二等字读声门塞音[ʔ],疑母一、二等字读软齶鼻音[ŋ],两者不相混。例:亚[ʔa]≠牙[ŋa];晏[ʔan]≠雁[ŋan];安[ʔɔn]≠岸[ŋɔn];爱[ʔɔi]≠外[ŋɔi];恶[ʔɔk̚]≠岳[ŋɔk̚]。广州话标准音亦如此,但近几十年来绝大多数人已混淆不清。一派人[ŋ]脱落,尤其是青年人,一律读作零声母;另一派人则一律读作ng[ŋ],粤剧唱腔以及大多数粤语媒体播音皆以此读法为标准。
  ③老派梧州话保留有龈齶鼻音nj[ȵ],与郊区一致,主要对应古日母以及疑母细音字,例:日[ȵɐt̚],人[ȵɐn],肉[ȵʊk̚],月[ȵyt̚],让[ȵœŋ]。此外,个别齿音字鼻化读[ȵ],例:皱[ȵɐu],爪[ȵau],踩[ȵai]。新派nj[ȵ]有并入j[j]的趋势,类似广州话。
  ④古泥来母分明,不相混。脑[nou]≠老[lou];男[nam]≠蓝[lam];宁[nɪŋ]≠零[lɪŋ]。广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近几十年来懒音氾滥,不少人已将n混同l。
  ⑤唇化声母gw[kʷ],kw[kʰʷ]与o[ɔ]类韵母相拼时,圆唇音[ʷ]易脱落。例:过[kʷɔ]→[kɔ];广[kʷɔŋ]→gong[kɔŋ];国[kʷɔk̚]→[kɔk̚]。这点与新派广州话相同。

韵母

梧州市区粤语主要有57个韵母: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aa [aː]
巴打虾也
aai [aːi]
鞋快带赖
aau [aːu]
包梢找敲
aam [aːm]
谈蓝三减
aan [aːn]
晏山间单
aang [aːŋ]
争生横冷
aap [aːp̚]
鸭甲答杂
aat [aːt̚]
压法八杀
aak [aːk̚]
责百革或
 
ai [ɐi]
闭世黎矮
au [ɐu]
透留豆手
am [ɐm]
心针林今
an [ɐn]
真春新云
ang [ɐŋ]
登崩能肯
ap [ɐp̚]
十及立急
at [ɐt̚]
匹出突失
ak [ɐk̚]
得北黑塞
o [ɔː]
歌多罗课
oi [ɔːi]
爱耐海代
ou [ou]
刀好保老
om [om]
敢暗撼泵
on [ɔːn]
安汗岸干
ong [ɔːŋ]
当航放囊
op [op̚]
合鸽
ot [ɔːt̚]
割葛渴喝
ok [ɔːk̚]
国缚莫落
e [ɛː]
野蛇遮爹
 
eu [ɛːu]
撬猫觉吆
em [ɛːm]
钳鹐
en [ɛːn]
扁捻
eng [ɛːŋ]
靓艇惊正
ep [ɛːp̚]
夹镊
et [ɛːt̚]
ek [ɛːk̚]
劈踢剧屐
oe [œː]
靴锯朵
     
oen [œːn]
oeng [œːŋ]
香娘像赏
 
oet [œːt̚]
oek [œːk̚]
脚略虐约
u [uː]
模路故苦
eoy [ɵy]
灰吹背堆
   
un [uːn]
半欢满碗
ung [ʊŋ]
种东龙红
 
ut [uːt̚]
阔泼活钵
uk [ʊk̚]
屋鹿木足
i [iː]
意思比地
 
iu [iːu]
宵焦叫条
im [iːm]
念剑廉欠
in [iːn]
燕连电见
ing [ɪŋ]
影顶兴精
ip [iːp̚]
碟叶接摄
it [iːt̚]
节必洁跌
ik [ɪk̚]
的逼激历
y [yː]
鱼书猪女
     
yn [yːn]
宣卵端传
   
yt [yːt̚]
说粤绝夺
 
     
m [m̩]
 
ng [ŋ̩]
五吴
     
说明:
  ①[om][op̚]两韵,一些资料记录[ɔːm][ɔːp̚]。实际不同程度转化成am[ɐm],ap[ɐp],没作归并。
  ②[œːt̚]里的哕,意思是有声无物的呕吐。另外,龙圩城区部分[ɔːn][ɔːt̚]韵字读[œːn][œːt̚]。
  oen [œːn]、oet [œːt̚]与香港通用式的eon [ɵn]、eot [ɵt̚]不一样。
  ③[ɵy]放在[uː]组里,因为广州话里分读[uːi]和[ɵy]的字,梧州城区人口音[ui]的音值接近[ɵy],与郊区口音的[ui]略微不同,一些资料[uːi]和[ɵy]也直接记为[ui]。另外由于梧州话里没有广州话那样的eot[ɵn]、eot[ɵt̚]这样的读音,所以干脆用[ɵy]放在[uː]组里好看点。
  ④[ɛː]类除了[ɛː]多在口语中出现。[œːn][œːt̚]基本为口语且用得少。[m̩]仅有一个字口语字"唔"。
  ⑤一些资料[ɪŋ][ɪk̚]记[eng][ek̚],[ʊŋ][ʊk̚]记为[ong][ok̚]。
  ⑥[ɛ œ]组开口没有广州的[ɛ œ]开口度大,接近[e ø];[ɔ]的音值没有广州的[ɔ]开口度大,接近[o]。
与广州话对比:
  ①广州话止摄元音韵母[i](除齿音声母字外)裂化成[ei]。梧州话至今仍读[i],不裂化。例:悲[pi];鄙[pʰi];味[mi];非[fi];地[ti];你[ni];李[li]。
  ②广州话遇摄元音韵母[y](除知、庄、章组字外)高化至[ɵy]。梧州话至今尚未出现此变化。例:居[ky];渠[kʰy];虚[hy];女[ny];吕[ly]。
  ③广州话模韵(除k、kʰ、f、w声母字外)由[u]高化至[ou],与豪韵[ou]相混。梧州话至今两者不混。补[pu]≠宝[pou];度[tu]≠道[tou];土[tʰu]≠讨[tʰou];努[nu]≠脑[nou];鲁[lu]≠老[lou]。
  ④部分止摄开口三等支、脂、之韵精组及生母字,老派梧州话读[y]。例:子、字、自[tsy];司、师、事[sy]。新派已读[i],趋同广州话。
  ⑤老派梧州话部分咸摄开口一等字读[om][op̚]。例:甘、敢[kom];合、盒[hop];鸽[kop]。新派已并入[ɐm][ɐp̚],趋同广州话。
  ⑥梧州话无广州话的[ɵn][ɵt̚]两韵,这两韵在梧州话中主要读[ɐn][ɐt̚]。例:春[tɕʰɐn];出[tɕʰɐt̚]。
  ⑦广州话中,文读为[ɪng]、[ɪk],白读为[ɛng]、[ɛk]的字,在梧州话通常只读[ɪŋ]、[ɪk],少读[ɛŋ] 、[ɛk]。当然也有些字读为[ɛŋ],如:靓、命,叻等。

声调

梧州市区粤语有八声五调。
阴平(1)
53˥˧
55˥
阴上(2)
24˨˦ / 35˧˥
阴去(3)
33˧
阳平(4)
阳去(6)
22˨ / 11˩
21˨˩
阳上(5)
23˨˧ / 13˩˧
上阴入(1)
下阴入(3)
阳入(6)
2˨ / 21˨˩
星阴宾
醒许隐
圣印最
成隆房
硬用病
永远肾
忽七益
格百萨
入读剧
说明:
  • 阴平碰上前后二字都为阴平时,前后会出现55、53两种调值,其余多为53调值。
  • 阴上,实际调值在2.8升至4.7之间。阳上,调值介乎13与24之间。
  • 有类似广州话那样的阴上变调,但是没有那么泛滥。
  • 大多数中古的全浊声母上声字仍读阳上声,不作去声。如:社、肾、伴、市、近、上、断、重(重量)、被(被子)、舅、肚、柱、妇、愤、蟹、户、棒、抱、倍、菌等等。其中,“肾”、“户”在广州话中已读作去声,梧州话仍读上声。
  • 阳平阳去的问题。资料上有相混不分,有记阳平22,阳去21,和记阳平11,阳去21。实际几乎没有差别。广州话有9个声调,梧州市区话阳去并入阳平,其馀与广州话类似。另外龙圩城区粤语有分阳平阳去,阳平21,阳去22/31(老派)→21(新派)
  • 入声,因受辅音收尾影响,读音显得短促,但调值记号跟阴平、阴去及阳平一致。



     
从总体上看,梧州话仍保持清代广府粤语的音韵系统,并且尚未出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盛行的懒音现象。广州话近百年来变化较大,梧州话则比较保守。老派到新的简化主要有
①五六十年代后[s][ɕ]两套擦音混同(已较少人区分)
  ②[om][op̚]并入[ɐm][ɐp̚],[kʷ][kʷʰ]配[ɔː]组韵母时圆唇容易弱化成[k][kʰ](仍有人区分)
  ③然后是[ȵ]也逐渐混入[j](仍有不少人区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