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朝巽峰摧文昌 紫气东来 大余周敦颐后裔建宗祠的风水诉求就是延续书香文脉

 风水太美 2021-10-29

门朝巽峰摧文昌   紫气东来    大余周敦颐后裔建宗祠的风水诉求就是延续书香文脉

曾祥裕 曾海亮

编辑

大余县新城镇章江岸边,有一块山灵水秀之地。绿色田园之中,点缀着一个古老的村落——理学名村周屋村。凭借这里的风水人文内涵,也有必游的价值。

别小看周屋村,这里周氏一族可是大名鼎鼎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血脉。

周敦颐是中国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曾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即主管政法的军州级官员,因公正执法在南安军政界获得较高的声誉。周敦颐一生爱莲,著有传世之作《爱莲说》。寥寥百余字,传颂千百年,莲之高洁,自然彰显。

据史料称,宋庆历五年(1045年),分宁主簿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年28岁。南安军所在地,即今大余县城。宋代的南安军,下辖南康、大庾(大余)、上犹三县。

大余是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发韧的地方,由周敦颐创办的 道源书院孕育了大余千年文脉。

大余有无周敦颐的后裔呢?

据考证:周敦颐的二儿子周本成公偶游梅国,恋梅国山水之灵秀,遂选择新义都(今周屋村)定居,此地正处章江之滨,远处杉峰、樟峰对峙,近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周氏族人恪遵祖先训诲,秉承理学思想,垦读进取,和睦相处,致力开拓,人盛财旺。至清朝乾隆年间,正值宗族鼎兴时期,财力雄厚,为缅怀先祖,祈俸祖恩,建起了充分体现理学思想、理学文化的周公濂溪堂。

周屋祠堂位于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西南,是为纪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而建,原塑有周公濂溪的塑像,并祭祀周氏列祖列宗。 
    为弘场《爱莲说》精神,宗祠前配置有池塘数亩,种植碧莲,夏日荷花怒放,清香四溢,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据周氏家谱记载:“明季已有祠,北座而南向,规模小,不状观,督造之人不详”。明末清初遭兵毁,无存。从康熙癸酉年(1693)起至雍正壬子年(1732)筹资重建,后毁。现存为嘉庆、道光年间重建之建筑。

建国前及“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环,1988-1992年周氏村民捐资对周屋祠堂进行了修缮并恢复原貌,成为周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祠堂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风火墙、青瓦硬山顶房,由前厅、中院、后堂三部分组成。前厅外廓由2根红砂岩石柱支撑,正门(石门)门额上书“理学名宗”四字。前厅三间宽12.25米,进深8.93米,中为正厅,两侧为厢房,中院宽13.6米,深12.3米,两侧各有拱门一座,左侧门楣上书“进退有余”,右侧门楣上书“出入以度”。后堂分上、中、下三厅,上厅用四柱支撑,正上方为神台,悬挂“陟庭”匾额,中厅悬挂“叙堂”匾额,下厅悬挂“椿萱并茂”匾额。神台后是神社,顶棚天花板刻有彩色凹形雕花。有天井两个,井宽1.4米,长4.5米,深0.35米,后堂为抬梁式建筑,门额书“流源太久”,在下厅建有六角形藻井一个。整个建筑雕梁画栋,绘有人物、山水和花卉等图案,在前厅和后堂建有轩顶两座。
    我们走近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楹联:
    章水重环支派万年流泽远,
    巽峰高耸人文百代磊莫多。
东吴统军机筹计运谋赤壁神功高千古,
    北宋登理学开来继往碧莲道脉衍万年。
  上述诗句把周屋祠堂的风水格局描述的可谓详细,门朝巽峰, 摧文昌,说明周敦颐后裔建宗祠的风水诉求就是延续书香文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