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时期,汝州有一个叫张劭的人。 当时皇帝广招人才,张劭就辞别母亲与兄弟,独自一人去洛阳应试。 这天,张劭入住一旅店。见隔壁有一病人,便问小二是何人。 小二说,隔壁住的也是一个去洛阳应试的书生,到这里得了病,恐怕命不久矣。 张劭心善,哪能见死不救,不顾店家的阻拦,独自推门进去。 只见这人躺在床上,身形消瘦,面如黄蜡,一副病危之相。 张劭上前,先介绍自己出身,又许诺定会尽心医治照顾,让其安心。 ![]() 半月之后,这人病好了大半。他告诉张劭,自己名叫范巨卿,楚州山阳人,父母已逝,有一妻一子,本是做生意的买卖人,现在放弃生意来洛阳应试。 张劭大笑,“如今已过了考试的日子,万幸的是你病快好了!” 闻言,范巨卿心中很是不安,自己耽误了考试倒无所谓,张劭因为照顾自己而没去应试,心里满是愧疚与自责。 张劭却十分坦然,“大丈夫以义气为重,功名富贵乃天定,天意如此不必自责!” 自此,两人结为兄弟。范巨卿年长,张劭拜为兄。 又过半月,范巨卿身体痊愈,因思念家人,便与张劭商量,一起退房回乡。 离别之时,范巨卿与张劭约定,明年重阳,定会去汝州登堂拜母,以表通家之谊。 张劭爽快答应,到时定会杀鸡招待。 ![]() 回到家后,母亲问张劭考的怎样? 张劭便将救范巨卿于危难,耽误了考试,后与之结拜之事详细说了一遍,。 张母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能结交信义之人,比考取功名重要!”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到重阳。 这天,张劭杀鸡备饭,等待范巨卿的到来。 张母说:“山阳到汝州有千里,巨卿不一定能如期到来,等人来了再做饭也不迟。” 张劭却不同意,“范兄是守信的人,今天肯定回来。我曾答应他要杀鸡招待,等他进门见饭菜已做好,就知道我们已经等了他好长时间。若等他来了再做饭菜,怎能体现我对他的重视?” 张母听了儿子的话,便做饭去了。 ![]() 从天亮等到天黑,张劭从门口等到村口,就是不见范巨卿的影子。 张母劝儿子说:“巨卿可能今天不会来了。” 张劭不听,坚信范巨卿会来。 直到月挂树梢,夜虫啼鸣,也不见人来。 张劭让母亲与弟弟先去休息,自己仍坐在家门口等着。 夜半三更,一个黑影匆匆走来。 张劭一见,心中大喜,来者正是范巨卿,急忙请进家门,坐于上座。 本想将母亲与弟弟叫醒,范巨卿却制止道:“我已非阳人,无需惊动母亲。” “范兄何出此言?” “自与兄弟相别后,为了妻儿能吃饱,我又开始做生意,天天为了蝇头小利忙东忙西,直到今天才想起与你的鸡黍之约。 山阳至此有千里,为人肯定来不了,只有做鬼日行千里与你相见! 临死之前,我告诉妻子,你不去不要给我下葬,然后自刎而死,特来与你相约。” 闻言,张劭大哭,心如刀绞。 忽然醒来,发现自己还坐在门口,才知道刚才是在做梦,但这梦却如此真实,如此让人心痛! ![]() 天亮后,张劭告诉母亲自己做的梦,非要去山阳一趟,并嘱咐弟弟侍奉好母亲,背起行李就离开了家。 一路上饥不择食,寒不思衣,恨不得长出翅膀飞过去。 来到山阳时,听邻居说范巨卿已经过了二七,其妻扶灵柩去下葬,还未回来。 张劭直奔坟地所在,见一妇人身披重孝,一子约十七八岁,伏棺而哭。 “可是范巨卿灵柩?”张劭嘶哑喊问。 妇人哭着问,“来人可是张劭?” 闻言,张劭便知棺材中人定是范巨卿,踉踉跄跄地跑过去跪倒在灵柩前,号啕大哭。 “我不知你何时来,便违背丈夫之命,想先下葬,哪知棺材到了这里怎么也抬不动。看来夫君是在等你!” 听了嫂嫂的话,张劭哭得更厉害。过了一会,竟然站起来笑着对嫂嫂说:“兄为弟亡,岂能独活?这里有些银两,待我死后,请将我葬在范兄一侧,望嫂嫂不要嫌弃!” 说完,从怀中掏出银两,接着抽出佩刀自刎而死! 两人之情义被传开,本地太守奏表于汉明帝。 汉明帝怜二人信义深重,赐范巨卿山阳伯,张劭汝南伯。又在两人墓前建庙,号“信义之祠”。 这个故事讲的是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 ![]() 鸡黍之交有很多版本,这个版本来自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古人交友讲的是信、义! 何为信? 信是信任,是相信,是可以坦诚相待,可以相互交心。 何为义? 义是义气,是忠义,是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决心! 古有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生死与共,又有左伯桃与羊角哀的舍命之交。 古人交友交的是心,凭的是命! 现在人们交友,大多为了利益! 你风光时,狐朋狗友欢坐一堂,喝酒唱歌其乐融融! 你落魄时,身边无一知心朋友,想要借钱更是难上加难! 有人说,最真挚的友情只发生在儿时。那时候的友谊,没有目的,没有利益,有的只是快乐,是纯真! 也有人说,最真诚的友情是战友情!天南海北的人凑到一块,说着不同的语调,一起军歌嘹亮,一起保家卫国,一起热泪盈眶! 李白说,“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觉得,朋友贵真,不贵多。 一生,有一两个知心朋友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