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长在玉米上,农民一看就扔掉,在国外堪称明星美食,比肉还贵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0-29

玉米传染病留下的“痂”,却是欧美人餐桌上的“明星美食”,甚至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新一代口服疫苗载体,这不是什么段子,而是真实存在的魔幻故事。

文章图片1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玉米黑粉菌就是一种真菌,只是样子不太好看。

每当有黑粉真菌落在玉米田里,一些被感染的玉米粒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变异和畸形,最终变成这种奇怪模样,而且这个黑粉病传播得很快,哪怕暂时只有一株玉米被感染,两三天后可能就会出现十来株。

尽管这玩意儿看起来是有那么点恶心,但是处于玉米种植带的朋友,童年时可没少吃它。

文章图片2

玉米黑粉菌在玉米产地非常常见,因为这既是一种病害也是一种美食,如果你对墨西哥美食有所耳闻,就知道“塔可”几乎是最受欢迎的美食,而夹杂了玉米黑粉菌的塔可,就能够卖出一个高价。

毕竟在墨西哥人眼中,这些看起来倒胃口的东西,却有另外一个称号——“玉米黑松露”

作为一种不太好看的真菌,它的味道倒是挺让人惊讶,玉米瘤不仅带有丝丝甜味,还拥有爆浆般的口感,辅以一些正常甜玉米、番茄以及洋葱,再来上一些刺激唾液腺的辣椒,玉米瘤带来的真菌鲜香,玉米和番茄的甜酸味,以及洋葱那又甜又辣的独特味道,都会让你的大脑迅速产生满足感。

文章图片3

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其实人类食用玉米黑粉菌的历史,和食用玉米本身几乎一样久远。作为玉米黑粉菌的原产地,美洲人并不排斥这种黑暗料理,很早以前就拥有食用玉米黑粉菌的传统,如今早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蔬菜,墨西哥随便一家农贸市场里都能轻松买到,就跟你在中国市场买茭白一样轻松。

不过由于价格颇高,加上保质期比较短,大部分墨西哥人也只是偶尔买一点换换口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常蔬菜”。

拉丁美洲、美国及加拿大地区,玉米黑粉菌已经成为“明星蔬菜”,再加上本身产量不算高,价格一路上涨。

在美国市场,每公斤售价大概在35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就接近300元,西方资本家们利用鲜食、冷冻或加工成罐头等方式,极力延长玉米黑粉菌保鲜期,靠着真空和冷藏保鲜技术,可以将玉米黑粉菌的保鲜期延长到30天,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生鲜市场。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是否应该鼓励玉米种植者,扩大玉米黑粉菌种植规模呢?

文章图片4

以我的个人观点来看,并不值得。

首先,不管怎么说,玉米黑粉菌本身建立在玉米的减产之上,而自身产量却很低,依靠现有技术很难提高单位产量。

根据估算,玉米黑粉菌可造成30%~80%的玉米产量损失

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玉米黑粉菌是否会对我国的玉米产业造成严重打击?

美国历来都是玉米大国,如果我国农民看见玉米黑粉菌价格喜人,开始跟风种植以后,一旦出现大面积感染,我们就算玉米产量损失在50%好了,那国内玉米市场也将会出现大幅波动,即使想要重新种植正常玉米,也有可能会被再次感染。

文章图片5

这类病原体不仅可以长期在土壤中存在,玉米黑粉病的孢子也可以靠气流和昆虫,在植株或田块间肆意传播,不适合农民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随意培养。

从科学角度来看,防治玉米黑粉菌的方法有很多,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普通杀菌剂都不能有效控制玉米黑粉菌,因为黑粉菌感染的不是整个玉米芯,而是单个玉米粒。

真正有效的方法包括种植抗病玉米、作物轮作,避免机械损伤以及使用低氮肥料这几种。

抗病玉米自然不用多说,机械损伤会让玉米更容易接触到黑粉菌,被迫提高感染几率;由于玉米黑粉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我更加推荐作物轮作。

不过,最佳做法还是使用低氮肥料,土壤中如果存在过量的氮,会显著增加玉米黑粉菌的感染率,限制土壤中的氮总量,也是控制玉米黑粉菌的一种可靠方法。

就像不少人担忧的那样,玉米黑粉菌的确有可能是西方国家,为了打击我国玉米行业从而掌握“玉米权”的一个阴谋;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内消费者是否真的会愿意食用这种奇怪真菌。毕竟,要是你哪天在超市里看见了玉米黑粉菌,即便你知道这东西味道还行,营养价值也挺不错,可一想到要吃下去,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文章图片6

相比起欧美人而言,我们似乎更加偏爱茭白和高粱乌米。

乌米又称高粱黑粉,尽管大部分都是生长在高粱上的黑粉菌,但是也囊括了玉米、黍子等作物。

文章图片7

实际上,我国高粱乌米产业开发相对成熟,东北地区早已出现专业的高粱乌米种植合作社,专业生产鲜食乌米,同时乌米也可以深加工成营养添加剂,制作糕点、休闲食品和糖果等,制作成乌米碳酸饮料、茶饮料和乳酸菌发酵饮料,此外还可以开发成调味品,如乌米果酱、乌米酱油和乌米醋。

文章图片8

相比较于高粱乌米,我国的玉米黑粉菌市场的确还处于一片空白,不过,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来看,玉米黑粉菌不仅拥有经济效益,在医疗行业同样大有用处。

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玉米黑粉菌,可以制作出一种新型口服疫苗载体,不仅安全高效,而且成本很低,在动物试验中,小白鼠口服经基因改造的玉米黑粉菌后,出现了明显的有助于抵抗霍乱毒素的免疫应答反应。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应用于人类,疫苗成本将会一降再降,对于任何新型疫苗的推广都大有好处。

另外,玉米黑粉菌被发现富含多种具有抗癌、抗糖尿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的功能性因子,对玉米黑粉菌进行深加工,分离提纯并制成药品,也许可以和水蛭素一样成为医学界的新宠。

文章图片9

同时,玉米黑粉菌多糖可有效保护肝细胞,只要浓度能达标,就可以降低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对咱们这个饮酒大国而言肯定是一个好消息,还有含量丰富的花青素,也可以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或医药行业。

《中国真菌总汇》中收录黑粉菌15属140种,目前中国已知黑粉菌269种,约占世界已知种的16%,这些黑粉菌物种主要来自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部分地区,至于华中地区发现较少。

如果未来真能开发出黑粉菌潜力,那就很有可能发现大量的新型黑粉菌物种,未来要是有中国科学家靠着研究黑粉菌拿下了诺贝尔奖,我们可能都不会感到有什么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