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将军一生传奇,逝世后所用讣告通知在军中绝无仅有

 360QAQ 2021-10-29

粟裕将军戎马一生,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之中打过的胜仗数不胜数。

尤其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才能显露,多次指挥大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陈毅元帅都不由得称其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可见其指挥之精妙。

1984年,战功赫赫的粟裕将军在北京病逝。

在党中央所发布的讣告通知中,人们发现悼词中有一句出奇的响耳,“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生前曾指挥百万大军作战”。

这是此前诸多开国元帅、大将所没有的得到过的评价,事实上,这短短一句便是粟裕将军传奇军旅生涯的高度凝练。

一生传奇的将军,逝世后的讣告通知也是军中绝无仅有的。

文章图片1

一、粟裕病逝与独特的悼词

1984年,共和国的第一大将,粟裕将军在病床上结束了他七十多年的传奇人生,作为共和国一代开国名将,粟裕的葬礼并未像预想的那般隆重,反倒是无比的简约朴实。

葬礼在安徽白亭木检查站举行,没有场面壮观的追悼仪式,没有宣读悼词,只是在墓穴周围栽种了几棵黄山松、几株松柏。

葬礼并未告知群众,只有听闻了消息,不约而同赶来送别的干部群众,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为将军送别。

文章图片2

简朴的不能再简朴的葬礼是将军最后的愿望,粟裕将军在临终前向自己的妻子口授了自己的身后事务的安排:

“在我的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个省市的土地上,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因此,在粟裕将军离世后,尊重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抛洒在数个他多次转战的省市。

文章图片3

尽管未宣读悼词,但是中央依然按照惯例发布了粟裕将军的讣告通知,与诸多开国将领相同,粟裕的追悼词高度肯定了粟裕将军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一生。

但“尤擅指挥大兵团作战”是属于粟裕将军一人的独特的评价,仅粟裕一人在讣告之中获得此肯定。

这句评价并非无来由,粟裕将军作战胸怀全局、气度恢宏,这使得其所指挥的大型作战尤为精彩,因而毛主席在为粟裕下达作战任务时,总是希望他负责大兵团作战的任务。

尤其是华东战场上粟裕将军所指挥的一系列大规模歼灭战斗至今仍然是教科书式的经典范例。

文章图片4

二、大兵团作战

擅长便是专长,大兵团作战是粟裕将军的拿手好戏,凭借着高明的指挥艺术,过人的胆识,再大再难的战役,他亦有把握将其打好、打赢。

大兵团作战,顾名思义,即规模较为大,歼灭敌人数量较大,已经不属于战斗范畴,而是属于战役范畴。

这类的战役不在少数,诸如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等等皆为典型的大兵团战役。

文章图片5

这些战役的参战兵力众多,且规模特别巨大,拿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举例,仅仅参战部队便有六个纵队,加之二野两个纵队的配合,参战兵力便达到了八个纵队之多。

再比如著名的淮海战役,参战高达十六个纵队,加之二野的七个纵队,规模达到了二十三个纵队,总兵力可以达到六十万之多,这等数量规模可谓是空前,足以列入战役之列。

除了规模与数量外,战役的衡量还依据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地位来决定,如昔日的黄桥决战,其作战规模虽小,总兵力不到一万人,消灭敌军一万余人,但足以进入战役之列。

因为该战决定了我军能否在苏北站稳这脚跟。

若胜利则得偿所愿,失败了便是按照韩德勤的话说的,“要么到长江里喝水,要么退到江南区,江北没有你新四军的份儿”。

文章图片6

三、孟良崮一战逆转战局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一生所指挥过的大兵团战役中,最难、最险的一场大兵团战役。

彼时,我军的兵力仅仅十多万人,在数十万装备精良的敌军精锐的包围中,粟裕将军楞是通过超前的判断与过人的胆识,对敌军采取了反包围,割裂了敌军精锐,围而歼之,粉碎了蒋介石的进攻计划。

1947年5月,国民党军以二十四个整编师、四十五万余人对山东解放区实行了重点的进攻,为此,粟裕等华野领导决定进行孟良崮战役,以此选歼敌精锐七十四师,达到挫敌进攻的意图。

文章图片7

七十四师称得上是国军的“御林军”,是蒋介石手底下的王牌,全副美械,按照道理来说,这一硬骨头明显不符合我军一贯集中力量歼灭敌弱的战略思想。

但怎么说粟裕带兵出其不意且胆识过人呢,七十四师直接成为了他开刀的对象。

他认为,歼灭整编七十四师能够最有效地改善战场的态势,获得最为有利的作战结果。

在打法战略上,粟裕大胆地采取中央突破反中央突破,出其不意,猛虎掏心,从敌人作战阵势的中央嵌入,切断对我军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整编七十四师与其友邻之间的联系。

文章图片8

这一想法得到陈毅的赞许,并且决定于5月13日的黄昏正式发起。

为及时了解前线的战况,粟裕特地将指挥部移到距第一线攻击部队最近的西王庄村西的一所小学校内。

粟裕与陈毅二人便在庄子内东南角的老乡家的草房里,战役开始后不久,二人便直接来到前线指挥所指挥,一指挥便是凶险的未曾歇眼的三个昼夜。

时间来到15日,敌整编七十四师被我军合围,蒋介石大吃一惊,但同时又想凭借地形与精锐援兵在此与我军决战,发动十个师的兵力夹击我军,在沂蒙山区与我军主力决战。

文章图片9

七十四师张灵甫自恃其部战斗力强且援兵在后,坚决固守妄图求生。

十五日是最为紧张的一日,我军集中主力四面围歼孟良崮,敌军援兵在后,敌我双方主力对主力,都期最短时间拿下对方。

华野方面粟裕、陈毅等人也清楚,若是不能最短时间消灭七十四师。则我军将陷入被动,为此,对作战队伍下达了最坚决的命令:“歼灭整编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

15日13时,我军发起总攻,在炮火掩护下,华野队伍如同潮水一般涌向敌阵,敌人殊死抵抗,阵地失而得,得而失,反复交替,我军攻击部队同敌军搅成一团……

随着时间推移,敌人的顽强抵抗声势减弱,而我军采取纵深梯次部署,后劲不断增强,连续的冲击下,敌军伤亡累累,弃尸满山,又饥又饿,渐渐支持不住。

七十四师人仰马翻争相逃命,张灵甫带其小股队伍藏在了一山洞之中,拼命朝南京呼救。

文章图片10

16日上午,敌各主阵地、制高点皆为我军所攻占。

下午天阴云低,孟良崮一带能见度极低,参战部队正打扫战场之际,粟裕突然要求参谋处了解统计各纵队汇报上来的歼敌人数。

果然,上报的人数比七十四师的编制数少了将近七千人,粟裕忙令各纵队抽组严格搜山,务必不能放走张灵甫一兵一卒。

三个小时 的搜剿,直到下午五时,在于在孟良崮与600高地一带消灭了张灵甫残部。

自此,粟裕仅仅花费了三天的时间,便彻底地、干净地将号称蒋介石手下御林军的整编七十四师为我军彻底歼灭。

文章图片11

据统计此役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及以下官兵1.3万余人,俘敌副师长、正副参谋长、正副旅长及以下官兵约1.9万余人,加之阻击部队毙伤敌六千余人,共计歼敌3.8万多人。

缴获各类炮267门、枪支1.3万余支、炮弹7000余发、子弹208万发、战马1300多匹、敌坦克被击毁5辆。

孟良崮一役可谓使得我军的军心大振,整编七十四师的覆灭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内部,彻底地打乱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部署。

在七十四师被成功消灭以后,粟裕第一时间向陈毅告知了这一好消息,陈毅听闻后兴奋道:“我在电话里向全体将士们祝贺!”

文章图片12

四、淮海战役一战封神

粟裕的大兵团作战的战法深得毛主席的心。

首先,大兵团作战本就是我军作战的优良传统,毛主席对于这一系列作战都寄予厚望,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作战的思想尤为清晰。

这一思想在毛主席为各野战军分配歼敌任务的时候深刻体现,这个野战军多少多少,那个野战军多少多,他就像个总会计师一样,一天到晚都在统计歼敌的数字,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敌我的力量消长。

文章图片13

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我军以雷霆之势解放了全济南,将国民党的防御计划打乱。

大战得胜后不久,我党诸多的高层都主张进行稳扎稳打,将国军的力量逐渐蚕食,而粟裕却发表了不一样的看法。

“我军应当迅速发起第二场战役”、“摧毁国军的有生力量”。

这恰恰与毛主席的主张不谋而合,同年的11月中旬,毛主席就新形势写道:“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毛主席就敌我力量的消长作了一个对比,我军已然从一百多万人上涨到了三百多万人,而蒋介石部队已然从原有的四百多万人下降至二百多万人,更何况我军如今收缴了蒋部一系列装备武器,其质量也远超过去。

原先预计的五年打败蒋介石,如今恐怕只需要三年了。

文章图片14

就这样,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在征得毛主席等中央军委同志的批准后,在粟裕的指挥下发起了。

这场战役出战人数逾百万,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为重大的战役。

战前,粟裕便耍起了心理战,其在山东地区故意布置了十多台大功率的电台,全天无间隙的工作,对外发送命令,让国民党误以为华野主力仍然在山东地区休整。

而实际上,华野主力已然在粟裕的带领下悄悄赶往了徐州。

文章图片15

突如其来的六十万部队打的徐州的刘峙抱头鼠窜,尽管随后三大兵团第一时间前往徐州支援,但无一例外,皆为粟裕分而歼之,粟裕所组织的一系列大兵团歼灭战使得国军在淮海战场上的败局已无法挽回了。

就粟裕在淮海战场上指挥百万大军的表现,使其在军中获得了“战神”的称号。

毛主席亦曾公开作出高度评价:“淮海战役 ,粟裕同志立下了头功。”

可以这样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一战封神与其在逝世后获得“生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这一评价密不可分。

文章图片16

五、对军事作战的独到见解

粟裕作为我军的一代名将,对于军事理论有着其独到的见解。

在粟裕将军论述大规模作战时,有人询问道:“诸葛亮是不是军事家?”

按道理来说,诸葛亮帮助刘备指挥了诸多战役,称其为古代优秀的军事家不无道理。

然而粟裕将军却对这一有趣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主要的两次战斗,也就是“两把火”,一是火烧新野,二是火烧赤壁。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当时魏国当属于兵力最为强盛的一国,诸葛亮却采取了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却不采取迂回、包围、分割的军事策略来打歼灭战,这怎么能够以弱胜强呢?

文章图片17

因此,粟裕认为诸葛亮称不上军事家,只能称是一位政治谋略家。

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在军中出名,因而自然有不少同志跑来讨教,询问他这些大兵团作战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诸如陶勇、王必成等人都这样问过。

粟裕的回答是:“除了和毛主席学习以外,我最主要还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战争的实践让我学到了打仗的本领,也使得我在军事上获得了大丰收,往后的现代化战争同样离不开实践,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必须牢牢掌握它。”

文章图片18

回想粟裕将军的军旅生涯,1927南昌起义之初其还是一位教导队班长,二十多年的戎马岁月,于1955年获封十大将之首。

从班长到大将,粟裕唯一没变的便是他看地图的爱好,早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对着地图便能够盯上个几天几夜,把每一条道路、每一道河流、每一处山丘……都牢记于心。

一旦攻克城池,他便站在街道上琢磨着如何布防,如何固守……

现在想来,粟裕屡屡出“奇”兵亦是在其心中盘算无数次,胸怀全局的情况的所思索的绝妙战略。

“战神”之名当之无愧,那军中绝无仅有的讣词与粟裕将军倒是最为相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