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开国大将粟裕去世后,所用讣告通知,为何在军中绝无仅有?

 海曲上人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1984年2月5日,北京301医院,一位战功赫赫、威名赫赫的“常胜大将”溘然长逝,消息传出,三军皆恸、全党俱悲、全国同悼!

中央随后发布讣告,其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评价:“尤善指挥大兵团作战”

这在一众开国将军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唯一的,甚至连元帅们都没有获得这样的肯定。

图|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解放军总医院病逝,图为夫人楚青与子女全家悲痛悼念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猜出了这位大将的身份,他就是粟裕——1955年首次授衔的十位开国大将之首,在军中与林彪元帅并称为“最能打的两位高级将领”,深得一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重。

尤善指挥大兵团作战,这一评价背后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那么,指挥大兵团作战,到底有多难?

且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在荥阳一战中,刘邦曾集结数十万联军,亲自领兵,结果被项羽率领三万楚军精锐一鼓而破。刘邦仓皇逃窜,在逃亡途中,为了让车子加快速度,他甚至把一双儿女踹下车去。

图|1980年,粟裕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讲述战役指挥经验(旧照)

以汉高祖之伟略,尚不能对大兵团指挥有方,而粟裕却能如“兵仙”韩信般,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其军事天才可见一斑。

那么,这位绝无仅有的开国大将,一生到底有多么传奇,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不败战神”的呢?一切还要从他的早年经历说起。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的一个侗族家庭,原名粟多珍,“裕”是他的字。

图|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的粟裕故居

湖南会同历来匪患严重,在上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尤为如此,这就导致粟裕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光是念了个小学就前后换了四五个学校,可这也不曾让他有过任何退缩。

“土匪窝里”出来的粟裕,并不曾沾染土匪的恶痞习性,反而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大气与坚毅。

说起来,那时候土匪多出,多是天灾人祸加上当地官府无能,如果世道能活得下去,谁愿背井离家甚至上山落草?

当然,此时的粟裕是想不到这一点的,他只是觉得这伙土匪很是打乱了自己的求学历程,幸而他们对于贫苦乡亲倒也没有过多扰攘。

图|民国时期的湘西土匪(剧照)

1925年春,粟裕考上了位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是一位有着进步思想的开明人士,给湖南二师的校风注入了莫大的活力。

粟裕在此逐渐接触到马列主义等先进的进步思想,逐渐萌生出了“推倒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想法。

然而没多久,校长就被反动派给害了,粟裕好不容易考上的师范学校,就因为他也是进步学生,无奈就到头了。大概连粟裕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求学生涯坎坷到了如此地步。

他们这一批湖南二师的进步学生,被秘密地送往武昌,经过一些革命人士的安排,进入叶挺主持的国民革命军24师教导大队。粟裕此时便极为有主见,被任命为学员班长。

图|年轻时的粟裕(旧照)

1927年,继上海的“四一二事件”后,长沙也爆发了“马日事件”,蒋介石集团大力摧毁在在长沙的中共组织,其反动行径逐渐蔓延到全国,给我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内的革命力量,这让粟裕很是不忿。

这一年的6月,粟裕在入团8个月后转入中国共产党,紧接着他就在叶挺的带领下赶赴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起义部队里,粟裕担任总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

图|“南昌起义”,鏖战之后的部队(剧照)

由于反动派势力太强,“南昌起义”不幸失败,粟裕在保卫一众指挥部领导的撤退中,表现得有勇有谋,开始在军事方面崭露头角。

随后,粟裕跟随朱德、陈毅转战粤闽赣湘,在大余经历整编后任连指导员。

1928年1月,粟裕在朱、陈二人的领导下,再次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宜章年关暴动(又称“湘南起义”)。这次起义很好地鼓舞了“南昌起义”失败后队伍的士气,为我党在湘南重振声威。

图|反映“井冈山会师”的油画

同年4月,粟裕上井冈山,在随后的武装战斗中,因战功而屡次得到升迁,先后任红军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与了保卫井冈山、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大战等重要战役战斗。

“硝石战斗”中,时任团长的粟裕亲自参与战斗,身受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不愿退下前线。“浒湾阻击战”中,时任师长的他,率领四五百人应对数千敌人,连连奋战两天,始终不曾让敌人前进一步。

长征前夕,粟裕受命与寻淮州一起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转战在闽浙皖赣各地,以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是以,粟裕并没有经历过那艰辛无比的万里长征,可他却是一直在敌后的虎狼窝里,为大队伍分担着压力。可以说,长征最终的胜利,粟裕以及他领导下的队伍,有着莫大的功勋。

图|蹲在地图前商讨作战方案的粟裕(旧照)

1934年11月,先遣队与红十军以及多部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十军团,粟裕被委任为军团参谋长,奉命率部去外线作战。

这一年的年底,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怀玉山连连遭到敌人围歼,粟裕在寻淮州不幸牺牲的情况下,临危不乱,果断率领先头部队冲出重围,迅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成功转移到了闽浙赣苏区。

仅仅去到苏区两个月的时间,他便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浙西游击区,拉起了一支四百人的队伍,起名作“挺进师”,自任挺进师师长。

国民党军队对其发动了大围剿,可在粟裕的指挥下,挺进师的实力不但没有被削减,反而还一度发展到了近千人。

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局成立临时省委与省军区,委任粟裕为省军区司令员兼省委组织部长。

图|侵华日军列队入城(旧照)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而我党和国民党当局的矛盾,自1936年十二月的“西安事变”后,便已经暂且搁置。

当下的一切重心,都只为“抗日”二字,毕竟“国之不存,党之焉附;民之不存,存党若何”

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接受改编,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为八路军,南为新四军。

一直闽浙边区从事游击作战的粟裕所部,在1938年3月,开赴至皖南,正式划归新四军的行列。粟裕原带领的抗日游击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粟裕调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大抵和八路军的副师长相当。

此后的一年,粟裕先后指挥所部,挺进南京和镇江一带破坏铁道、伏击韦岗日军、水阳镇围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共计歼灭日军及伪军近500人,成功炸毁敌军火车一列。

图|1939年,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自左至右)在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合影(旧照)

1939年11月,新四军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粟裕担任副总指挥,不久后协助陈毅指挥了著名的“黄桥战役”,为此后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遭受重大打击,副军长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牺牲,军长叶挺被俘,九千多人的直属力量成功突围的不足两千人。

对于这一恶劣事件,中共中央公开严正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周恩来同志更是在《新华日报》上郑重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以及“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消息一出,引得国内正义之士争相直言,蒋介石不得不被迫作出承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图|正在签字的蒋介石(旧照)

为了抗战大局考虑,中央军委只得暂且搁置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组编新四军。

粟裕就是在这时候从江南地区被调至苏中的,他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中,他的指挥天赋更是大放异彩。

同年8月,粟裕指挥苏中军民英勇有序地反击日寇的报复性扫荡,连续作战130多次,整整持续了42个昼夜,共歼灭敌军1300多人。其后,粟裕又在“七保三仓”和“五保丰利”的要点争夺战中,屡屡重创敌部,有效地维持了根据地的安稳。

1944年起,日军进击势头不足,而我方的反击势头却愈发鼎盛,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终于爆发出属于他的赫赫雄威。

图|日军士兵站在构建的防御工事后面(旧照)

1月,粟裕发动春季攻势,收复了华中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争取了日伪军1000多人的反;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堡战役”,歼灭日军和伪军各近500人。

6月底,粟裕发起“南坎战役”,拔除敌军据点近80处;9月底,组织指挥“讨陈战役”,用了40天的时间,便成功地歼灭了陈泰运部及伪军共2300多人。

1945年初,粟裕被委任为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浙一带的军队,负责该地区的所有战事。

同年10月,粟裕再升任为华中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了高邮邵伯战役和陇海线徐海战役,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共两万多人。

图|抗战时期的粟裕(左)与陈毅(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邮邵伯战役中,我军一战即歼灭了日伪军6500多人,创造了中国抗日战场上一次歼灭日伪军人数的最高记录。

这两次重大战役,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意图,为此后的华中战役创造了条件,让华中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而且这更证明了我军从游击兵团向正规军、从游击战到运动作战的转变,是切实可行的,为此后解放军的战略架构与决策提供了巨大的借鉴作用。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建议中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三支大军同时转入外线的计划,由华中野战军首在内线作战,得到了中央的采纳。

图|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旧照)

7月,蒋介石集团派遣国民党正规军50万扑向华中野战军的聚集地,粟裕与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共计三万余人奋力迎击。

在兵力与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我军却以弱胜强,创造了歼灭敌军6个旅、5个警察大队共计5.3万人的巨大胜利,是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取得最为辉煌的胜利之一。

1947年,粟裕率部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著名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7个整编师并一个快速纵队。

其间,在5月的时候,粟裕更是歼灭掉了国民党军的整编第74师,这支部队可是老蒋的“命根子”之一,素有“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美名。不久后,粟裕又指挥了沙土集战役,成功掩护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整个盘活了我军的战略形势。

图|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后,粟裕(左二)和陈毅(左一)在炮兵阵地上

1948年5月,中央军委委任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前任是陈毅),粟裕坚辞不受,中央退而任他为代司令兼代政委。

同年6月中旬,粟裕先后发起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兖州战役,共计歼灭敌军16万多人,并成功地清空济南附近的守军,使王耀武镇守的济南成为了一座孤岛,为此后济南战役的实施,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一系列战役之后,毛主席专门致电给华中野战军军指,讲道:“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至于长期与粟裕合作的陈毅,也称赞粟裕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用兵灵活、不拘一格,并给出了“愈出愈奇,越打越妙”的精妙评语。

图|1948年,朱德(前排中)视察部队,与粟裕(前排左)、陈毅(前排右)及华东野战军一兵团干部合影

同年9月,粟裕被中央委任为华东野战军总指挥,全权指挥济南战役。

在粟裕的指挥下,仅仅用了8天的时间,我军便打下了国军所谓的“金城汤池”,全歼了国民党守军10.4万人,生俘了时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在内的一众23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济南战役是有着历史性意义的。

它的解放表明了解放军已经有实力攻取国民党统治下的任何一座城市,意味着我军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和国民党军正面决战,乃至战而胜之,为此后的大反攻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1948年11月6日,影响深远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是此战的两大主力之一。

图|解放战争期间的粟裕(旧照)

此役中,粟裕再次天才般地指挥所部,给党和中央交出了最完美的一份答卷——粟裕指挥华野的17个纵队,共计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大胜,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战后,毛主席论及淮海大战中的诸多功臣,直说“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年初,华东野战军改建为第三野战军,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

随之,粟裕便开始筹备三野的京沪杭战役,4月间正式打响,粟裕在渡江作战中指挥所部,成功地解放了南京和杭州这两个战略级城市。5月间,粟裕再率部东进上海,在城外围歼敌主力8个军,随之顺利解放上海。

图|“渡江战役”前夕的粟裕(旧照)

解放军中最优秀的战略家刘伯承,曾在1949年一次重要军委会议上,给粟裕了极高极高的评价:“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上海解放后,文武全才的粟裕,先后在上海和南京担任要职,主要负责军管会的工作,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南京市市长。

8月,粟裕奉命指挥华东海军,9月间粟裕又前往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国大典以及中央军委军事会议。

开国大典的的前一日,也就是1949年9月30日,天安门广场上气氛沉重,党和国家领导人均神情肃穆,都在等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正式开始。

图|1949年9月30日,粟裕作为解放军三野代表团的首席代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铲土

仪式开始,毛主席率先上前铲土,紧接着朱德和贺龙,而粟裕作为三野的首席代表,则是第四个。从这儿便足以看出,粟裕在解放军中的分量有多重,这完全是能与后来的一众开国元帅比肩的人物。

1950年6月上旬,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粟裕向中央提议,发动解放台湾的战役,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这一提议得到了毛主席乃至军委其他委员的共同认可,毛主席郑重宣布:“攻台作战由粟裕负责”。

要不是当月底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统一或许早就实现了。不难想象,作为这场统一之战的指挥者,粟裕的名气还会再高很多!

图|1950年7月,美军登陆朝鲜半岛(旧照)

7月上旬,经斯大林提议,为应对朝鲜战争的不测,中央宣布在东北边境地区,成立边防军,粟裕即被委任为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9月,朝鲜战场局势迅速反转,韩国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一路高奏凯歌,把朝鲜打回了三八线以北,甚至有越过三八线的想法。

要知道,当时中央的底线就是三八线,同年10月,在美韩越过这一底线后,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中央最终达成了出兵援朝的意见。

在商议挂帅人选的时候,第一人选是林彪,可他身体不好且是不主张出兵的,而第二人选就是粟裕,毕竟粟裕极其擅长大兵团作战,素来以能打恶仗、难仗、能仗著称,且其本身就是志愿军的初期主力——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委,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图|工作中的毛主席(旧照,复原上色)

然而就在当年8月,粟裕的高血压与美尼尔氏综合征复发,正在青岛治疗,此时病情仍不见好转,实在无法支撑得起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跨国大战。

就这样,毛主席最属意的粟裕,还是没能成功挂帅。至于陈毅,也因为不大合适而被否,最终才调回此时正在西北主持大局的彭德怀,由他来做这“泰山石敢当”。

粟裕这一病,错过了这建国后的第一大战,于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要是真让他去到朝鲜战场上,在笔者看来,美韩诸国的小鬼子,怕是要吃更多的苦头。

粟裕治疗了近乎一年的光景,身体才得以转好,中央军委把他调往总参谋部工作,先后任第二副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

1954年10月,在彭德怀升任军委副主席后,粟裕接替他成为总参谋长。

建国以后的总参谋长,分别由徐向前、聂荣臻、彭德怀三人担任,其间周总理有暂代过一段时间,粟裕能与总理后三位元帅级的人物比肩,足见他在中央诸领导人心目中的莫大分量,其能力毋庸置疑。

图|1954年10月,粟裕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旧照)

粟裕有这样一个极其出众的特点,那就是无论他在什么职位上,总能很快地做出开创性的成绩。

这次担任总参谋长也不例外,他在任期间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诸多现实与不足,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设立出了一套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9月,中央成立工作组为一众解放军将领评定军衔,评定的主要根据是“资历、威望、战功”,从这三方面来看,粟裕都是最出众的人选之一。

因此,毛主席提出,将粟裕评为元帅军衔,可粟裕就像当初对待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一样,始终推辞不肯接受。

图|1955年,授衔仪式上,毛主席向朱德授元帅军衔(旧照)

毛主席无奈只得退一步,把他评为大将,而且必须得是十位大将之首。

和当时的许世友上将与王必成中将不同,粟裕把军衔这个问题是看得很淡的,笑称:“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据说,许世友当时找某位首长提出自己的意见,首长只是淡淡说了声“粟裕才是大将”,一向脾气火爆的许世友立马就不吱声了。

粟裕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初期是战士,中期是战将,后期则是“战神”。赫赫功绩在彪炳史册的同时,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图|1984年1月中旬,粟裕病情转重,图为粟裕在解放军总医院与医护人员的合影

尤其是早期当战士的时候,粟裕曾6次身负重伤:武平战斗中子弹直穿右耳上侧的颞骨、水南战斗中炮弹炸伤头部、硝石作战中左臂致残、浙皖转战中右臂中弹、宁都大战伤及臀部、云合游击战中脚踝负伤。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去世,遗体经火化,家人在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枚弹片,这赫然便是将军早年头部受创所留下的——而这伴随了他的一生。

2003年,这三枚弹片被将军的夫人楚青,捐献给了军事科学院的院史馆。

在笔者看来,与他人的评价相比,这三块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弹片,才是粟裕大将一生最好的见证。

图|粟裕大将骨灰里取出的弹片

在那么多的战斗岁月里,这三块弹片陪伴着将军一块思考、一块研究、一块计划、一块指挥,见证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争,见证了一次次凯旋后的欣喜。

斯人已逝,粟裕大将的骨灰分为多份,安葬在他曾经长期战斗的地方,终和战友们团聚,这三块弹片却永久地留了下来,它们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却胜过千言万语。

向为共和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粟裕大将致以崇高的敬意!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