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学!寒气胃痛,来体会这张方子,点滴积累,厚积薄发

 潇湘江畔 2021-10-29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天气越来越冷了。

记得前些年,我在一家小超市里买东西,碰上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进来买雪糕。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小伙子却要了整整一袋的雪糕。

为啥呀?因为人家吃惯了,一年四季都吃。冬天屋里热,不吃更不行。

我一听,真是替他的胃,捏了一把汗。

我给你讲啊,冬日里,寒邪是可以杀胃的。它所带来的寒气胃痛,一般人受不了,老遭罪了。

图片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43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

他平时身体好得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得病。吃东西,从来都随心所欲,不太讲究。

结果,医案记载,1999年6月15日的中午,他因故没能按时吃饭。进餐的时候,饭菜基本凉了。

但是,人家身体好啊,就没在乎,吃了粽子和鸡蛋。这两样,都是凉着吃的。

本以为吃了以后没啥事儿,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饭后两小时左右,他突然就感觉到胃部剧痛。

当时,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中午吃的凉粽子、凉鸡蛋导致的。

这难不住他啊。于是,他在别人的建议下,赶紧熬了姜汤喝。

结果,姜汤喝下去,疼痛确实减轻了,但是他出现恶心欲呕之感,并且吐出未消化的食物。

这怎么行啊!后来,此人实在受不住,就到医院就诊。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紧,舌苔白厚,舌质偏淡。整个人面色发白,浑身出冷汗,疼得直哼哼。两只手,捂着胃部,一刻也不敢松开。

图片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这张方子,我要毫无保留地分享、讲解给我的读者朋友。但见——

高良姜12克,香附12克,木香6克,吴茱萸3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鸡内金15克,神曲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一剂药下去,疼痛减半。两剂药用完,疼痛立止。

医家嘱咐,今后切莫再碰生冷或者过于油腻之物。否则,还容易犯病。

这就是医案的大致经过。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寒邪犯胃导致胃痛的例子。

我给你从头说。

读者朋友,你记住,我们人体,永远都是这个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界来,又必须回到自然界中去。这是我们作为地球生灵的宿命,不可改变。

现代人总喜欢高看自己,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界的主宰,那是不对的。

大自然有什么阴阳变化,常常会波及我们人体,人体的阴阳,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例如寒邪。寒邪一旦侵犯我们人体,我们人体的阳气就一定会被它抑制,于是就出现种种寒证。

你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他中午的时候吃冷粽子和凉鸡蛋。这些东西,就带着寒气。寒气来到胃里,就损伤脾胃阳气。脾胃阳气被遏制,寒邪占了上风,就会引发气血凝滞,食物积滞,从而导致疼痛。

这就是寒邪犯胃了。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脉象弦紧,那是主痛症。舌淡苔白,主寒。苔厚,可以主食积。浑身冷汗、面色苍白、呻吟不止、喜温喜按,这都是寒痛的写照。

好在,人家多少懂点中医知识,胃痛以后服了姜汤。姜汤温中散寒,肯定是有效的,但不能解决大问题。

总而言之,这个患者需要的治法,就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我们来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

高良姜12克,香附12克,木香6克,吴茱萸3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鸡内金15克,神曲15克。

这个配伍,其实非常简单。高良姜,吴茱萸可以温胃散寒。香附和木香,能行气止痛。陈皮和半夏,行气降逆止呕。鸡内金和神曲,可以消食化积。就这么四组药,简单明了,照顾周全,直中病所。这是良附丸的加减。

等患者中焦脾胃的寒邪被散开了,气机被通开了,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图片

当然了,如果不注意的话,以后肯定还要犯病。用药,不可能给患者打造一副金刚不坏之体。真正让患者少得病的,还得是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其实,类似这种寒气胃痛的情况,十分多见,而且以冬日居多。我见过很多例,早晨出门太着急,没空吃早饭,于是一边走一边嚼东西吃。结果,食物凉了不说,患者还灌进去一肚子冷风。寒邪伤胃,其后果可想而知。还有的,是在夏日,过嗜生冷,结果导致胃部剧痛。

对这些情况,你记住,治疗原则就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上文医案里的方药,可以说是这一治则下的典型代表。它是我当初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时候,看到并收集好的。我希望你,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都能将其反复体会,加深记忆,以备日后之需。它特别简单,药分四组,每组两味药,稍微动脑就记住了。

当然了,我们必须保证辨证的准确。确属寒邪犯胃,才能用。其他原因导致的胃痛、腹痛,不能乱用。如果用反了,用错了,就会带来伤害。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